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8 道试题
1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发表重要讲话,其中贯彻始终的一条主线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下对现代中国实现三者统一的重要制度平台解读正确的是(     
A.是近代中国政治及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B.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根本保证
C.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D.是中西方政治制度相融合的体现
2022-10-0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所示为史书记载的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

姓名出身及任职事迹
陆凯举孝廉出身,曾任东吴永兴县长、诸暨县长。曾拜征北将军、领豫州牧等其时宫中列将何定媚逢奸巧,受宠专权,陆凯当着他的面斥责他:“你看前前后后侍奉君主不忠诚,倾覆混乱国政的人,有哪一个能善终天年的?你为什么专门干那些佞媚奸邪的坏事,堵塞君主的视听?你应当自我勉励改正。不然的话,会有你无法预料的灾祸!”
蒋琬举茂才出身,曾拜
蜀国尚书令,领益州刺史、大将军、大司马等
蜀汉后主建兴元年(223年),丞相亮(诸葛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琬固让刘邑、阴化、庞延、廖淳……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荀彧举孝廉出身,曾任东汉侍中、守尚书令彧尝言于太祖(曹操)曰:“宜集天下大才通儒,考论六经,刊定传记,存古今之学,除其烦重,以一圣真,并隆礼学,渐敦教化,则王道两济。”或从容与太祖论治道,如此之类甚众,太祖常嘉纳之。彧德行周备,非正道不用心,名重天下,莫不以为仪表,海内英隽咸宗焉
锺繇举孝廉出身,曾任曹魏大理卿、相国、太尉、太傅等职太祖(曹操)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其后河东卫固作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并为寇,繇又率诸将讨破之。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

——据陈寿《三国志》等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须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9-26更新 | 367次组卷 | 7卷引用:贵州省2023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伊战争正是由于美国的介入,才延续了八年之久。战争开始,美国表面上中立但实际上却支持伊拉克,对处于弱势的伊朗也提供了一定的扶持。当伊朗开始反攻时,美国便坚定地支持伊拉克,打击伊朗。到战争后期,在现实主义外交政策影响下,美国不仅偏袒伊拉克,任其使用化学武器,还与伊朗接触,在经济利益诱惑及人质事件的压力下,美国用武器换人质,爆出“伊朗门事件”,以至受到国际社会谴责,并在此压力下,最后更加坚定地支持伊拉克,打击伊朗。

注:美国人质事件:1979114日,伊朗数百名穆斯林学生攻占了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把其中的60余人扣为人质。

——冀开运李丽娟《美国与两伊战争关系解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两伊战争的政策并分析其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美国对两伊战争的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汉谟拉比法典》普遍采取案例汇编的形式,每一条都以假设句“如果……”开始。例如,第 249条:“如果一男子雇一头牛,神使之罢工而且该牛死掉,那么租牛者可以神的名义发誓并 且免去责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法典具有明显习惯法的痕迹B.法律规定体现公正与公平原则
C.古巴比伦王国重视保护私产D.法典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哥白尼质疑托勒密宇宙体系,提出“太阳中心说”。
伽利略通过自由落体实验驳斥亚里士多德论点;自制望远镜观测天象,证实哥白尼学说。
牛顿以实验数据为依据,通过数学分析,论述力学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认为上帝是“第一推动力”。

①体现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②脱离天主教意识形态
③反映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   ④形成理性化思维方式
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
2022-06-23更新 | 641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高考查漏补缺历史试题
6 . “玄武门之变”疑云对同一历史事件,往往有不同的记载,玄武门之变就是其中一例。

材料一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太宗(李世民)将左右九人至玄武门自卫……建成、元吉(李世民的兄与弟)行至临湖殿,觉变,即回马,将东归宫府。……俄而东宫及齐府精兵二千人结阵驰攻玄武门,守门兵仗拒之,不得入……太宗左右数百骑来赴难,建成等兵遂败散。

——《旧唐书》卷64《隐太子传》

注:《旧唐书》成书于五代时期,隐太子是李建成。


(1)据材料一可知,在玄武门之变中(________)(双选)
A.李建成发动了政变   B.李建成因兵败被杀   
C.李世民结盟李元吉   D.李世民是自卫反击

材料二   (地府判官)自出问头(写在纸上审讯犯人的问题)云:“问大唐天子……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仰答!”……(皇帝)把得问头寻读,闷闷不已。

——《唐太宗入冥记》

注:《唐太宗入冥记》成书于武则天时期,是一篇民间话本。


(2)材料二所述的事实与材料一有何不同?

材料三   玄武门守将常何的墓志铭拓本在敦煌被发现,铭文记载:武德七年,(常何)奉太宗令追入京,赐金刀子一枚……九年六月四日,令总北门之寄(负责玄武门守卫)。


(3)请解读“墓志铭拓本”对研究玄武门之变的价值。

材料四   太宗曰:“今欲自看国史……卿可撰录进来。”太宗见六月四日事,语多微文(隐晦)。乃谓玄龄曰:“……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7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玄武门之变是哪一方发动的?说明你的理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梨俱吠陀》成书于公元前1500—900年间的印度,而成书于公元416年和646年的《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分别由中国求法僧法显和玄奘游历印度后根据亲身经历所写,表2为三本书对四大种姓的记载对比。下列对下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梨俱吠陀》《佛国记》《大唐西域记》
婆罗门祭司净行(祭司)
刹地利武士王种
吠舍农民、少数富商商贾
首陀罗奴隶农人
贱民——恶人
A.中国记载史料可信度低于印度B.商人社会地位比较稳定
C.印度和中国的记载完全不一致D.社会发展影响种姓成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几位宋儒的主张。

人物生卒时间著作主张
欧阳修10071072《系辞说》自古圣贤之意,万古得以推而求之者,岂非言之传驶?圣人之意所以存者,得非书乎?然则书不尽言之烦,而尽其要;言不尽意之.委由,而尽其理。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者,非深明之论也。
吕陶10281104《春秋论》圣人之道,要在使天下之人皆可以知之,不为高说异论,以态后世。故五经之言大率简易明白,惟道所存。
苏轼10371101《中庸论》昔之儒者求为圣人之道而无所得,于是务为不可知之文,庶几乎后世之以我为深知之也。后之儒者见其难知,而不知其空虚无有,以为将有所深造乎道者,而自耻其不能,则从而和之日然。相欺以为高,相习以为深,而圣人之道日以远矣!
尹炜10711142《和靖集》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与圣人所以至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见矣。

——摘编自《杨世文:易简功夫——宋儒的经学取向》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9-12更新 | 26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豫东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9 . 下表反映了1894—1897年清政府新设军事工厂的概况,对此表格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厂名

厂址

开办年份

陕西机器制造局

西安

1894年

奉天机器局

沈阳

1896年

湖北军火所

武汉

1896年

河南机器局

开封

1897年

新疆机器局

迪化(今乌鲁木齐)

1897年

A.洋务运动中军事工业获得新发展B.甲午战争影响了中国军事工业的布局
C.清政府迈出军事近代化的第一步D.国人普遍认识到国防近代化的重要性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所示为史书所载的唐代几位名臣的事迹。

姓名职位事迹
房玄龄曾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后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
魏征曾任尚书左丞、秘书监、门下侍中等职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徵入卧内,访以得失,徵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徵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
狄仁杰曾任大理寺丞、侍御史、刺史、司马、同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平章事(宰相)等职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唐太宗墓)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不至于死。……仁杰曰:“臣闻逆龙鳞,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帝(唐高宗)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姚崇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等职是时,上(唐玄宗)初即位,务修德政,军国庶务多访于崇。……崇独当重任,明于吏道,断割不滞

——摘编自《旧唐书》等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一则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