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538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对地方管理,无论从制度建设管理措施等方面都体现抑制地方分离因素、加强中央集权之核心精神。

材料一   有一个最好坐落于上游的中央集权……才可以在黄河经常的威胁之下,给予应有的安全。饥荒时拒绝粮食之接济尤其可以成为战争的导火线……各大国所控制的资源能够在赈灾时发生确切的功效,所以在吞并的战争中也得到广泛的支持。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民族的威胁已相当严重,这时已有将北方几个小国家所筑土壁结合起来构成一座相连的城塞之必要,这项工程终使秦始皇在历史上名传千古。所以这种局势的展开也指出中国即使在国防上也要中央集权。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卷一》中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1)根据材料一、提取信息,分析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2)阅读材料二、你是否同意王夫之“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的说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理由。
2024-06-0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2 . 《汉谟拉比法典》中写道:“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这表明了该法典(     
A.公开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B.延续并综合了原各城邦的立法
C.彰显了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D.形式上标榜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
2024-05-01更新 | 248次组卷 | 52卷引用:湖北省竹溪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包含了工期、工时、工食、工资、往返路费、满期安置、患病医治、招募行为等。材料反映出清政府
A.国际地位显著提高B.注重维护天朝尊严
C.产生近代维权意识D.大力提倡华工出国
2024-04-30更新 | 426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苏省响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分析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秦朝除规定了丞相总理财政经济事务,收阅各地的“上计”之外,还首创了由御史大夫和柱下史主持上计工作的制度,御史大夫的属官柱下史负责审阅各郡县、各部门呈送的有关户口、垦土及钱谷出入的上计报告。这一制度的实行(     
A.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来源B.加强了对地方的财政管控
C.强化了三公权力的分权制衡D.扩大了御史大夫的监察权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西晋永嘉之际北方大乱,“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人,相率过江淮”,“及胡寇南侵,淮南百姓皆渡江”。以后北方流人南下几未中断,据估计北方人口南下总数约九十余万。为安置这些北方士人和流民,东晋在长江南北设立了很多侨州、侨郡和侨县,用北方地名建置,管理各该属籍的流人。侨人的户籍用白籍,以区别于土著人的黄籍,属于白籍的人户享受免除一定赋役的优待。侨置政权的官吏皆由北方士人担任。

为限制大族的占有人口和增加政府收入,早在东晋成帝时便先后有“咸和土断”和“咸康土断”的实行。所谓土断,即不论原来属籍何地的大族与庶民,一律以土为断——按现居住区编入户口,将白籍改成黄籍,承担国家租役。桓温的“庚戌土断”成果较显著。

在加强经济上的集权方面,刘裕当政时,又于东晋义熙九年(413年)实行“义熙土断”。这次土断雷厉风行,会稽余姚大族虞亮隐匿千余人,被刘裕处死。

——摘自詹子庆、田泽滨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晋侨置州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义熙土断”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左传·桓公二年》

材料二   从夏后氏比较笼统的霸权,经过商人同心圆布局的统治机制,最后到西周的封建网络,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促使“中原”成为中央政权的基地,而又以同心圆的方式扩散其势力于各处。

——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朝代实行的一种什么制度?简单评价这一制度。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早期国家的特征。
2024-04-1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2015年以来,欧洲经历了二战以来规模空前的难民危机及难民涌入导致的工作竞争,欧盟不得不在内部边境上重启临时管控,民众对难民的排斥情绪有增无减。这种状况被称为欧洲的“再边境化”,该现象表明欧洲(       
A.一体化进程遭遇到严重挫折B.难民问题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C.传统治理模式面临新的挑战D.反经济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
2024-04-10更新 | 632次组卷 | 35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

中国

世界

二战后初期至五十年代

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先后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
实施“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
美国组织“联合国军”参加朝鲜战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

20世纪六十年代

周恩来出访亚非十四国。同法国建交。
与朝鲜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古巴导弹危机。
不结盟运动兴起。

20世纪七十年代

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美国从越南撤军。尼克松访华。
非洲几内亚比绍、莫桑比克等地区独立。

——摘编自顾宁等著《新中国与世界》等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24-04-08更新 | 41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开始新中国第三次民法典起草。八十年代先后出台《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0世纪九十年代为适应发展现代化市场经济的要求,1993年开始起草《合同法》,1998年开始起草《物权法》。
21世纪2015年,第五次民法典编撰工作正式启动。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11日起施行。

——摘编自粱慧星《中国民法典发展脉络梳理》


阅读材料,对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加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4-03-3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56——1962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旅游人数一般仅占来华外籍游客总人数的5%左右,最高年份也仅占 8.8%。1963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游客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迅速上升为39.8%。1964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游客首次超过社会主义国家来华游客。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出现第三次建交高潮B.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展现
C.旅游业开发缓和了国际关系D.中国外交路线和政策的调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