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每一门自然科学都要依据观察实验所积累的材料,对探讨的自然现象提出理论上的解说和说明,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不像古代学者那样依靠哲学思辨对自然界提出种种猜测,它追求的是对自然界的理解。为了揭示现象背后的规律,要求必须把自然现象从实际的生产过程和技术实践中抽取出来,在人为控制下加以研究,这就是近代自然科学所开创的实验方法。科学实验作为一种独立的实践活动从生产中分化出来,成为近代自然科学赖以发展的一个最切近的基础。

——摘编自《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材料提供了一个近代世界科技发展的相关史实,蕴含了近代世界科技发展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2-09-2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八)历史试题
2 . 1905年11月,《民报》创刊,孙中山撰写了发刊词。以下是某纪念馆关于《民报》发刊词部分内容的展板

《民报》发刊词

孙文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日民族,日民权,日民生...今者中 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惟夫一群之中,有少数最良之心理能策其群而进之,使最宜之治法适应于吾群,吾群之进步适应于世界,此先知先觉之天职,而吾《民报》所为作也。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展板内容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解说全面,史实准确、语言流畅,表述成文)
3 . 面对列强侵华的不断加剧,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亡图存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

——《第一回中国年鉴》,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

据粗略估计,1920年前后近代工业的总产值仅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7.84%


   

材料四:巴黎和会期间,中日双方代表围绕山东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交锋。日方辩词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日本出兵驱逐了德国在山东的势力,形成对胶州湾的实际占领。

②1917年英法意三国支持日本战后获得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③根据中日关于“二十一条”的换文,中国方面已“欣然同意”山东问题。

——据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材料五: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摘自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

材料六: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摘自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5日)


(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的含义。
(2)结合材料二和整个中国近代史,为救亡图存,中国人是如何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的,并举出其相应的实践活动。
(3)材料三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春天”但“短暂”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结合材料三指出民族工业发展有何特点?
(4)结合材料四,如你是中国代表团的一员,请撰写一份中方辩论稿提纲。
(5)根据材料五,指出国民革命的突出特点。
(6)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探索,并指出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023-06-0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20世纪50年代,苏联《光明照耀到高地村》《拖拉机手》等影片被安排配合国内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放映时,放映队往往采用幻灯、快板等形式进行“映前宣传、映间解说、映后讨论”,帮助工农群众看懂苏联电影。材料现象反映了
A.社会主义改造迫在眉睫B.国家借助艺术形式进行政治动员
C.当时外交环境较为恶劣D.国内民众对苏联有了全面的了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8430日,《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发布。以下是某纪念馆关于“五一”口号部分内容的展板:

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

(二)今年的“五-”劳动节。是中国人民死放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蒋介石做伪总统,就是他快要上断头台的预兆,打到南京去活提伪总统蒋介石!

……

(四)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资达和其他受国分子,巩固与护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面共同奋斗!

(五)各民主党源、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展板内容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解说全面,语言流畅,表述成文)
6 . 1919年10月,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专著《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都做出阐述;这期间,李达也翻译了《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社会问题总览》三部著作。这表明当时(     
A.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方向转变B.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入创造社会环境
C.中国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条件已经成熟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375年,在欧洲人绘制的地图上,马里国王曼萨•穆萨一手拿着金权杖,一手拿着金块,地图上对其的解说为:这个黑人皇帝,因其国家黄金之富有,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富有和显贵的皇帝。这表明当时
A.西非的文明发展程度高于欧洲B.欧洲人对非洲极力殖民
C.马里国家的名声远播至欧洲D.曼萨•穆萨仰慕欧洲文化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宣传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发挥着“时代镜像”的重要功能。



图1人民美术出版社(1952)       图2   南京市防疫革委会(1968)

图3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图4   国家卫健委(202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幅或从整体上解读历史信息,自拟题目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12-1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叶以降,江南经济进入高度成长时期,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心——苏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苏州的繁华带来了奢侈消费的风尚,使它成为当时的时尚之都,邻近的地区纷起仿效,奢侈消费风尚逐渐弥漫于苏松杭嘉湖诸府所属各县各市镇,并通过频繁地往返各地的商人为媒介,很快向各地散播。在奢侈性消费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王公贵族和上层士绅。他们集特权和财富于一身,成为晚明奢侈商业的最大受益者,并在权力的庇护下,抢占商机,与此同时,商人通过与士大夫相结交攀附,逐渐跻身士绅之列。这一潮流催生出晚明乃至整个帝制晚期的一新的社会阶层,那就是绅商,这个阶层将权力与财富相结合,成为明清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现象。士大夫热衷于奢侈商业活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可谓利弊兼有,而绅商形成的另一途径,即由商入仕,则可帮助我们解读何以中国商人难以形成自己独立的阶级意识。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等

材料二   18世纪以来,英国消费领域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预示着现代社会给人类所带来的物质进步和精神愉悦。各种奢侈品如茶、咖啡饮品、食糖、郁金香、衣帽、珠宝、银质盘碟、精致家具以及其他新潮商品充斥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领域。一种感官和精神上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也被前所未有的刺激起来,弥漫整个英国社会。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奢侈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不断由贵族阶层下移到富有的中产阶级及社会下层。由于奢侈品多是与人们追求优雅、精致以及愉悦生活方式分不开的,所以奢侈消费追求直接刺激了奢侈行业的发展。18世纪英国奢侈品制造业有丝绸行业、镜子制造业,陶瓷工业,甚至到制鞋业、鞍具制造、帽子业以及马车制造业等。18世纪英国最有名的两个金属制品中心是伯明翰和谢菲尔德,伯明翰以五金制品和小玩意闻名欧洲,谢菲尔德以刀叉制品闻名,其中伯明翰的“伯明翰制造”从纽扣、扣环到钢铁玩具、镀银茶具、装饰性铜制器皿、五金产品如锁具、螺丝钉、铰链等在欧洲和美洲市场深深烙上了“英国制造”特性。

——摘编自曹瑞臣《论海外奢侈品消费对近代英国社会的推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以来奢侈消费风尚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明时期与近代英国奢侈风尚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出现这些不同的原因。
2024-02-05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11月)历史试题
10 . “马尼拉大帆船”是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主要航行于太平洋范围内的货运帆船。观察下面“马尼拉大帆船航线”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主要运销商品来自①处B.运载产品到②处换白银
C.帆船因③国城市而得名D.④处大量人口流入中国
2023-04-14更新 | 564次组卷 | 9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桐乡第一中学2022-20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