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法积则弊,法弊则更”

材料一   到战国初年,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已经瓦解,社会结构处于大变动之中,各国都面临着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建。……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土地私有权逐步得到认可……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他们要求政治权利,主张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秦孝公即位后,下令求贤:“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与之分土”。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   从19世纪下半叶起,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甲午战后,西方列强掀起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阶级基础。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问题:
(1)材料一、二中两次变法在背景上的相似处有哪些?(   
①都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②都出现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③主要目的在于富国强兵④都处于社会转型的潮流之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材料三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先后两次进行变法改革,时间长达20年……秦国在早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崇武尚战、重功利而轻伦理、宗法观念相对淡薄、注重实际、讲求实效的文化传统。商鞅变法充分顺应了这种传统,把其中的积极因素上升为国家统一的政策,利用政权的力量抑制其消板、落后的内容,发扬其能够服务于新制度的内容,使新制度与新文化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了秦国历史的发展。

——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泰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2)根据材料三,归纳商鞅变法的策略。

材料四   康有为在《日本变政考》中说:“既知比较宇内大大势,国体宜变,而旧法全除,宜用一刀两断之法。“维新派把变科举、废八股作为变法的第一步,接着又要求精简机构,裁汰冗员,这就使全国成千上万的官吏失去官位。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先后发布变法诏令184条之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军事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曾在慈禧太后面前自称为“康党”。他要求列名和资助强学会,但是康有为等人却以其名声太臭严辞拒绝。

——许跃字《循序渐进是政治改革的基本策略——析戊戌变法》


(3)根据材料四,简要分析维新派失败的原因。

材料五   秦孝公时,国家贫弱,守旧势力强大,东方六国又交相侵伐,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面貌为之一新,并最终统一了天下;晚清时节,社会矛盾激化,列强虎视眈眈,但戊戌变法的结果,却最终葬送了大清帝……历史上惊人相似的际遇,往往酿造出天壤之别的结局。

——蒙礼云《关于戊戌维新和商鞅变法的思考——纪念戊戌变法100周年》


(4)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对“历史上惊人相似的际遇,往往酿造出天壤之别的结局”的认识。
2022-02-20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桃浦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2 . 1904年,在浙江埭溪镇发蒙学堂总教习蔡绿农为其妹妹举办的放足纪念会上,众人合唱《放脚乐》歌:“放脚乐,乐如何?请君听我放脚歌。棉花塞脚缝。走路要平过。……夜间赤脚睡,血脉好调和。放了一只脚,就勿怕风波。”这反映出当时
A.民间的养生风气日渐浓厚B.妇女地位获得较大提高
C.社会环境趋于宽松自由D.教育近代化推动习俗变迁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坚强力量,这个坚强力量就是中国共产营。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只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须同舟共济,依靠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共同书写了抵御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建设人民国家、推进改革开放的英雄史诗。

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依据材料,就辛亥革命给我们的启示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汉宸(1895-1967),山西洪洞县人。1926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12月,任中共皖北第二届特别委员会特委书记,多次组织领导太和等县的农民运动,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361212日,西安事变爆发后,南汉宸参加中共代表团,反复向杨虎城宣传我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1941年,南汉宸担任陕甘宁边区财政厅厅长,主持发行边区货币,禁止法币流通。同时他还主持草拟各项税务政策与粮食征收章程,使粮食征收的具体措施日臻完善,边区度过了难关。194812月南汉宸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第一任行长,接收国民党官僚资本的金融系统,基本上实现了全国金融步调的一体化。新中国成立后,南汉宸率中国代表团多次出访亚、非、拉各国,坚持党和政府的外交原则,增强了同亚、非、拉人民的友谊。

——摘编自李茂盛等《纪念南汉宸同志诞辰110周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汉宸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做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南汉宸为革命和建设做出贡献的主要因素。
2021-05-11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高新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周末质量检测(3)历史试题
5 . 1919年,北京《晨报》副刊出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这是中国报纸第一次出专号纪念这个节日,反应并不热烈。1920年则不同,在工人群众以及广大的青年和知识分子中已经有了强烈的反应,在全国的许多城市都举行了集会、讲演或示威游行,同时全许多报刊也参加了进来,报道了各地庆祝“五一”的情况。这个变化表明五四运动后
A.工人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B.工人阶级壮大扩大了社会影响
C.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新D.促进了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6 . 1959年,美国新闻署在世界多地利用书籍、小册子等纪念林肯总统诞辰150周年,把林肯塑造成自由、正义的象征,希望国际社会“正确看待黑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的历史性变化”。美国新闻署这一举措旨在
A.抵消不结盟运动的影响B.赢得冷战宣传的优势地位
C.助推国内民主政治完善D.彻底解决存在的种族问题
2022-04-01更新 | 158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芜湖顶峰艺术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第三国际纪念确(1919-1920)是俄国塔特林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设计塔高四百米,比法国的埃非尔铁塔高出一半,完全采用钢铁作为主要的结构材料,整座塔呈螺旋形向上升腾。艺术家的创作
A.体现了社会审美的发展趋势B.宣传了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C.表达了坚定向上的政治信念D.反映了俄国工业化的进程
2022-03-23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实验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检测(12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博览会是观察社会生活发展演变的窗口,又是汇聚物品和传播知识的平台。下表可以看出近代中国
武汉劝业奖进会和西湖博览会征集展品类别对比
武汉劝业奖进会(1909年)西湖博览会(1929年)
征集
展品
类别
天然产品(饮食或制造之原料),工艺品、美术品、教育品、古物品染织工艺类、工艺品类、机电工业类、化学工业类、矿产品、医药用品类、教育用品类、文艺品类、农产类、饮食制类、动物类、革命纪念品类、外国参考品
A.物质文化生活变迁B.工业体系已经形成
C.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现代科学知识普及
2021-10-07更新 | 2921次组卷 | 17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图是陕西出土的西周利篡及其内部铭文拓片。铭文33字,大意是周武王灭商、占领朝歌、论功行赏并且铸造此青铜器以纪念先祖檀公。该文物体现了
A.西周时期冶炼技术领先于世界B.手工业技术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C.书法艺术已经发展到自觉阶段D.古代比较成熟的汉字开始形成
2021-06-01更新 | 312次组卷 | 4卷引用:史学素养选择题题型01史料-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命题分析及备考指导与演练
10 . 武王伐纣

材料一

出处内容
《史记·周本纪》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於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武王)陈师牧野……纣师皆倒兵以战……甲子日,纣兵败
《尚书·武成》甲子日昧爽(黎明)……会于牧野,(敌)前徒倒戈……血流漂杵,一戎衣,天下大定
《白虎通·礼乐》纣为恶日久,残贼天下,武王起兵,前歌后舞。克殷之后,民人大喜

材料二   图是1976年陕西临潼出土的青铜器利簋,簋腹内底铸铭文如下:“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官职)利(人名)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译文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纣,在甲子那天岁星(木星)正当其位的早晨灭亡了商。辛未那天,武王在军队驻地赏赐青铜给随从武王参加战争的利。利觉得很荣耀,为此铸造了这个青铜簋以作纪念。


材料三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专家采取碳14测年法,用西周初年遗存中出土的炭样作了测年,框定武王伐纣之役发生在公元前1050—前1020年范围。天文学家依据铭文中所记“甲子”日“岁星”(木星)在中天的天象,用张培瑜《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表》,参照《国语·周语下》等文献记载的日月星辰位置的天象记录,结合文献、考古信息和天文条件的密合程度,在推算出的几个时间中,最终选定武王伐纣的最优时间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甲子日)。


(1)依据上述材料中的信息,简要介绍“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件。要求:表述成文,内容全面,逻辑清晰。
(2)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武王伐纣”时间界定研究过程的认识。
2021-05-05更新 | 1203次组卷 | 12卷引用:纲要上第1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