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14世纪后期,英国一本广泛流传的故事集里讲道:一位僧侣担任主教后,在卧室里挖洞藏了一大袋钱;但两只寒鸦想在洞里筑巢,于是把金币全部衔了出来,撒在树上和院子里,很多老百姓因此得了意外之财。这则故事(     
A.蕴含了理性精神B.助力了宗教改革
C.迎合了拜金思潮D.揭露了教会腐朽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据统计,到戴克里先皇帝统治时期(284—305年),罗马正规的道路总数达372条,全长8.5万公里。除爱尔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诸国外,人们已在34个欧洲国家发现了罗马人建造的道路遗迹。材料可印证,罗马帝国(     
A.各地经济联系较强B.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C.疆域囊括整个西欧D.对外扩张愈发频繁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雅利安人的习惯法本有一夫一妻制的规定。但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一前4世纪的《鲍达耶那法经》宣称,一个男人只能娶1位同种姓女子,但可从每个低种姓中各娶1名女子为妻,这意味着婆罗门男子最多可以娶四妻。这一变化反映出古代印度(     
A.种姓职业不再世袭B.社会等级分化加剧
C.法律强化王室特权D.女性地位不断下降
4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针对沙俄趁乱窃据伊犁的情况,有大臣表示,与其争论应加强“塞防”还是“海防”,不如派大臣“体察各城情形”,再判断伊犁应该是“宜急收复”还是“宜明画疆界与俄人定约”。这一主张(     
A.代表了“海防派”的要求B.蕴含一定近代外交思维
C.将新疆的主权弃之不顾D.折射出晚清财政的困窘
5 . 下图所示为宋代磁州窑白底黑花缠枝牡丹纹枕,枕侧有竖式“张家造”款。考古发现,“张家造”并非出自同一个窑场,还有一部分纹饰相同,但落款为“张家枕”“张大家造”的瓷枕。由此可知,宋代(     

A.经济发展推动艺术繁荣B.官营作坊分布地域广泛
C.瓷器多为世俗生活用品D.市民商业品牌意识较强
2024-01-31更新 | 24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隋朝时期,西域高昌国(统治中心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兴办学校,教学内容“有《毛诗》《论语》《孝经》,置学官弟子,以相教授”。唐蕃和亲后,松赞干布“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这些现象的出现(     
A.有利于促进各民族政权的友好交往B.得益于中原王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C.是中原文化对外来宗教传播的回应D.加快了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进程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考古学者在位于今内蒙古的兴隆洼遗址发现了距今约8000年的粟的炭化颗粒,这些颗粒的形态特征和尺寸大小明显有别于野生的同类植物种子。这可用于说明(     
A.南稻北粟生产格局的形成B.北方地区原始农业的出现
C.高原牧区农牧分工的格局D.定居生活对种植业的意义
2024-01-31更新 | 41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8 . 在耶路撒冷一个古代城市废墟中,发现了产于埃及的各种象牙制品和其他制品;在腓尼基,发现属于埃及的器皿、獅身人面像等制品;在埃及的贝尼哈桑的墓画中,画有37个亚细亚人在部落领袖的率领下来到埃及的情景。这可以佐证(     
A.地中海沿岸各地区之间贸易较发达B.地中海沿岸文明发展处于领先地位
C.埃及与其他地区文明交流较为广泛D.经贸交流促进古埃及文明融合创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起,大批旅游图册的出版与热销帮助欧洲人建构了相对系统完整、全面清晰的“中国图像”,成为欧洲人了解中国的窗口,满足了欧洲人对神秘东方的好奇心。此外,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成熟与时尚资讯的迅速传播,时装版画也成为欧洲人了解东方与世界服饰文化的平台。“18世纪英国的乔治时代,即使在偏僻的乡村杂货店中,也能买到东方缎带等一些时髦的奢侈品。”东西方服饰贸易出现了繁盛局面。来自异域的新鲜生活信息与时尚潮流资讯伴随着借助海洋贸易流入的大量东方服饰纺织品向西方扑面而来,冲击着西方传统的服饰纺织文化与相应的“衣冠之制”。

——摘编自宋炀《17—18世纪东方国家外销服饰纺织品与近代世界文化建构》

材料二   随着1819世纪英国产业革命的成功,清政府不断颁布的“禁海令”对于正处在世界范围的经济扩张高潮中的英国人来说显然是一种障碍。1791年,英国对从中国进口的瓷器、漆器施行严格的高额关税,很明显就是为了遏制中国商品对英国本土企业的冲击。在此情况下,英国政府便向中国皇帝派出了第一个使节,说明此时清廷“禁海令”已然不仅仅是海上商业贸易层面的事了,已上升到国家政治层面,中英双方的冲突也在所难免了。

——摘编自胡良益、潘天波《清代海上丝路漆器文化外溢:贸易、想象与环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东西方服饰贸易繁盛的原因以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英冲突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评析。
10 . 春秋战国时期,农家代表人物许行提出“君民并耕”之说,要求人人都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墨家代表人物墨子提出“节葬”的主张,认为葬礼不分贵贱,一律“桐棺三寸”,也不需要守丧。上述主张反映了当时(     
A.农民阶级的平均思想B.重农抑商的不断发展
C.社会阶层的分化加剧D.社会思想的融合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