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传教士遭到中国“暴民”的袭击,而中国劳工同样被美国工人的暴行所伤。美国传教士兼公使秘书威廉姆斯在1868年指出“如果在中国的美国人遭受的痛苦超过了至1855年以来在美华人所忍受痛苦的1/10,战争肯定因此发生。”据此可知(       
A.华夷观念引发第二次鸦片战争B.美国试图派兵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中美关系存在严重的不公平性D.在华传教士致力于改善中美关系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观察下列图表(甲乙丙丁四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示意表),其中的甲国应是(        )

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化——近现代中国历史演变的主轴,也是各种复杂表象下潜藏的历史底蕴。美国学者布莱克指出,现代化发展必然经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现代性的挑战——现代观念和制度,现代化拥护者的出现,这一切使社会在传统知识范围内遇到最初的对抗;第二,现代化领导的稳固——权力从传统领袖向现代领袖转移,在这一过程中,尖锐的革命斗争通常可达数代人之久;第三,经济和社会的转型——经济增长和社会变迁达到这一程度:社会从以农村和农业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向以城市和工业为主的生活方式;第四,社会整合——经济和社会转型导致整个社会基本结构的转型。当然,就中国这类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而言,我们可以将布菜克假设的四个阶段概括为两大环节:第一环节,在迎接现代性挑战的背景下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第二环节,进行民主国家建构,以国家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向现代文明的结构转型。

——摘编自叶麒麟《从民族国家建构到民主国家建构——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主题的嬗变透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演变”,就材料的部分或整体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11-29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五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苏洵在《嘉祜集·审势》中记载:“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据此可知,宋代(       )
A.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B.分化事权造成地方官僚机构臃肿
C.强化中央集权效果显著D.铲除了地方割据赖以生存的根源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严格说来,到秦汉中国历史上才有正式统一的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商周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封建的统一”也是指全国大一统
C.材料中的“封建”就是指原始社会
D.郡县制是实现“正式统一”的基础
2023-10-17更新 | 468次组卷 | 26卷引用:陕西省柞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改称为凤阁鸾台,并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风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由此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旨在(     
A.加强了皇帝制度B.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C.提高行政效率D.扩大官员选拔范围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影响较大的农民起义

仁宗庆历三年五月(1043年)

王伦领导的沂州(今山东)起义

仁宗庆历三年八月(1043年)

张海、郭邈山等领导的京西路、陕南农民起义

仁宗庆历三年十月(1043年)

邵兴领导京西路光化军和农民起义

仁宗庆历七年十一月(1047年)

王则领导河北东路贝州士兵和农民起义

——摘编自赵继颜《北宋仁宗时期的农民起义》

材料二 在王安石变法实施初期,苏轼就指出,骤行新法“其进锐者其退速”,欲速则不达,因此需要徐徐图之。再次,派遣专使推行新法,“事少而员多”,增加了冗员和冗费,“人轻而权重”,更是容易滋生弊端。苏轼经过长期实地考察,于元祐元年(1086年),写了《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他在奏状中说:“熙宁以来,行青苗、免役二法,至今二十余年,法日益弊,刑日益烦,盗日益炽,田日益贱,谷帛日益轻,细数其害,有不可胜言者。”因此,他建议朝廷“所有已请过钱斛,候丰熟日,分作五年十料(即十批、十次)随二税送纳。或乞圣慈念其累岁出息已多,自第四等以下人户,并与放免”。即是说,废除《青苗法》后,农民所欠官府的钱粮,允许分期分批归还,四等以下的贫困户应该全免。

——改编自莹光《苏轼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中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苏轼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
8 . 汉武帝时御史大夫桑弘羊有言:“夫权利之处,必在深山穷泽之中,非豪民不能通其利。吴王专山泽之饶,薄赋其民,赈赡穷乏,以成私威。”材料反映了当时(     
A.地方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B.地方门阀士族的势力壮大
C.国家强化经济管控的必要性D.藩镇割据的局面逐渐产生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9 . 新石器时期,长江下游的上山文化陶器精致,白彩内涵丰富;长江中游的高庙文化,陶器刻画图像繁缛复杂,表现天极宇宙观的主题;西辽河流域的兴隆洼文化玉器温润,出现对昆虫羽化蜕变之力的崇拜。以上材料主要体现了(     
A.贸易往来促进文化交流B.早期文明具有多元特征
C.地区间相互隔绝的状态D.自然崇拜是文明的主题
10 . 南朝时期,被视为弥勒菩萨化身的傅大士(傅翕),见梁武帝时身着道冠、儒履、佛袈裟。相传,东晋高僧慧远送别来访的儒士陶渊明、道士陆修静,不觉破例过了所居庐山东林寺外的虎溪桥,相与大笑,留下“虎溪三笑”的佳话。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儒家的正统地位已经丧失B.儒、佛、道的差别已消失
C.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D.儒、佛、道三教交融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