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清朝雍乾时期,在聚族而居地区,“于族长之外,设立族正,官给印照,责令约束族丁”。族正既不同于族长,又不同于政府官员,具有双重身份,成为政府与宗族之间的媒介。这一制度的推行,旨在(     
A.加强基层社会治理B.强化强宗大族的势能
C.革新地方行政区划D.弱化政权族权的结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反映。理论创新作为一种理性认识活动,其实质不仅限于反映事物的现象,更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列宁指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引自薛晴《在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中展现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

材料二


思想基础

法律文件

法律特征

英国

反对君主专制

《权利法案》

在国家权力结构、法律内容、司法实践上都包含着一些共同的特征


法国

民主、自由、平等;保护私有财产

《人权宣言》

三权分立

《1791年宪法》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

《拿破仑法典》

美国

人民主权

《独立宣言》

三权分立

《1787年宪法》

阅读材料,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17—19世纪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3 . 19世纪70年代之前,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价格。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销售数量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这(     
A.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B.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状况
C.促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D.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
2023-06-09更新 | 7420次组卷 | 45卷引用: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期末模拟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4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外,还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1974~1980年,中国先后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了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这表明我国致力于与非洲人民一起
A.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B.改善非洲的经济治理机制
C.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2022-06-22更新 | 8918次组卷 | 57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吴有法在《德国史探研》中说到:“‘德国’问题在不同时期,含义也不同。对刚成立的联郑德国来说,‘德国问题’就是复兴西德经济、取得独立的国家主权,改善德法关系,防止德国成为‘第四帝国’。战后初期‘德国问题’的解决,就是通过欧洲一体化途径予以实现的……才有了今天的欧盟和欧洲的大联合。”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联邦德国的建立导致“德国问题”出现
B.德法关系的改善解决了“德国问题”
C.欧洲一体化有助于解决“德国问题”
D.欧洲一体化完成的标志是欧盟成立
2019-05-26更新 | 1821次组卷 | 16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由下图可知,当时我国农村

我国部分年份粮食产量和粮食收购量的变化柱状图
A.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
B.集市贸易不断发展
C.大力支援工业化建设
D.经济体制出现变动
论述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
尧、舜周文王孔子孟子屈原荀子子贡范蠡廉颇老子商鞅韩非齐桓公吕不韦荆轲秦始皇李斯陈胜宋襄公夏桀商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18-06-09更新 | 6305次组卷 | 44卷引用:甘肃省临夏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8 . 《东京梦华录》记载:“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街北都亭骚相对,梁家珠子铺,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街心市井,至夜尤盛。”由此可知宋代
A.城市布局依然保留市坊分离传统
B.商业经营凸显品牌特色
C.商业活动仍未突破时间限制
D.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2017-10-11更新 | 2637次组卷 | 39卷引用:甘肃省临夏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治者不断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一个又一个国家。当时的人恐怖地称“秦为野兽”,把秦无情的扩张称为“蚕食”。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他的继承人将为“第二个皇帝”,这样一代代的传下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不过,汉皇帝更注重实际且谨慎,他先略微恢复一点分封制,然后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在开头时,他将封地授给他的儿子们和近亲,不过这些封地的面积比以前周代的封建国家的面积要少,而且被散置在由国家直接治理的行政区之间。后来,到公元前127年时,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能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明太祖集》卷10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后,为巩固“主人地位”所采取的政治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为维护统治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评析黄宗羲的主张。
2017-07-2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0 . 海外网中的《教材改为“十四年抗战”,原因可不简单》一文提到:“国民党为什么不纪念之前那六年抗战,国民党艰本就没法儿纪念之前那六年抗战。因为东北三省的沦陷即是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导致的,从1931到1937年,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展次“局部抗战”,都不是当时的国民党当局想看到的。一直到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迫于兵谏之形势,蒋介石才同意抗日。所以,国民党没法儿纪念“十四年抗战”。对此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A.国民党对自身酿成的严重政治错误深刻反思。
B.国民党主动承担由于决策失误而导致日本侵华的责任。
C.对国民党来说,抗战起始的时间选择既是历史记忆的选择问题,也是政治取舍的问题。
D.国民党认为八年抗战更能客观地反映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