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1 . 1069年,日本后三条天皇颁布法令,规定取缔非法庄园。为此,天皇成立“记录庄园券契所”,任命亲信担任官员,对庄园文书进行严格审查,如果庄园领主相关文书不全,其庄园将被没收。这一措施意在(     
A.遏制地方官员贪腐B.稳定封建主从关系
C.维护法律政令统一D.加强朝廷经济基础
今日更新 | 74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高考历史真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兴起并成为一门产业。民众仿效16世纪以来贵族“欧陆游学”传统,参观英国知名作家的出生地、故居和墓地,探访文学作品中描述之地,以求“更深刻地理解熟悉的文本”。

地处偏僻的斯特拉特福,因是莎士比亚出生地而成为旅游胜地。1847年出版的《英国最杰出诗人的故居和常去之处》配以版画介绍英国作家故居,深受读者欢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有乔叟、斯宾塞等众多作家的墓碑或纪念碑,备受游客青睐。人们还将文学作品视为“旅游指南”,前往伦敦、罗切斯特等地,与作品中的人物“邂逅”,“跟随哈代想象出来的人物的活动轨迹游览他们的故土”,领略司各特作品中描述的苏格兰高地风光,寻找历史记忆。“莎士比亚之乡”“哈代之乡”“司各特之乡”等英国文学之乡成为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摘编自(法)马克布瓦耶《1621世纪西方旅游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学旅游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3 . 如图是某书封面使用的漫画。

据此推断,该书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民族解放与殖民帝国瓦解B.种族歧视与民权运动
C.霸权主义与非洲地区冲突D.南北差距与泛非主义
今日更新 | 766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高考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4 . 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1740—1786年在位)自称“国家的第一公仆”,提倡理性主义的统治,在立法、司法、教育、经济等方面推行改革。同时,他又对官员说:“你们绝没有任何主动权,一切事必须直接通报我”。这种统治风格体现了(     
A.平民主义与贵族传统的结合B.科学精神与神权主义的融合
C.启蒙思想与专制主义的杂糅D.激进思想与保守主义的妥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1985年,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在视察广州、深圳等地的电子企业后,提出中国要投资电子工业的基础建设,“搞这些大的基础项目,准备改变过去那种分配制的办法,采取投标和招标的办法”,允许“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指导下的竞争”。该主张体现了(       
A.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D.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理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如图是刊登在1909年《图画日报》上的系列寓意画。

该系列寓意画反映了(     
A.国人振兴经济救国强国的愿望B.一战期间民族经济发展较快
C.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日益加深D.清政府解决财政危机的信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7 . 1878年,左宗棠上《复陈新疆情形折》,建议在新疆广设义塾,教授汉文,使民众“略识字义”,“征收所用券票,其户民数目,汉文居中,旁行兼注回字,令户民易晓”。这一建议旨在(     
A.改革税收制度B.改进教育方法C.增强国家认同D.引导社会风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8 . 元代官员对上都有如下描述:“在市者,则四方之商贾,与百工之事为多……奇货用物,本末纤巨,莫不毕至。”下列描写上都的诗句中,可与该描述互证的是(     
A.西关轮舆多似雨,东关账房乱如云B.王畿千里近,御苑四时春
C.黄鹂声绝孤雁鸣,万骑千车互来去D.向来冰雪窟,今作帝王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9 . 赦书是朝廷颁布赦令的文告。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因赦书由书吏抄录多有差错,致使地方州县“错认刑名,失行恩赏”,遂下诏“自今赦书,令刑部摹印颁行”。由此赦书“勒楷书写本”,经勘读后雕版“印造发递”。此举有助于(     
A.扩大朝廷政令推行范围B.提高国家行政管理能力
C.强化地方民众法律意识D.完善朝廷文书传递体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1947年,河北景县流传着歌谣:“吃八路,穿八路,住八路,为什么不去当八路。”南宫县的新兵说:“好日子是毛主席给的,不打老蒋是没心肝的,所以我要坚决打老蒋。”肥乡县的农民说:“我得报恩,我老了,我送我儿子参军。”这反映出(       
A.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B.减租减息激发了革命热情
C.国民政府陷入统治危机D.土地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