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8 道试题
1 . 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当前全球化却展现出重重危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通常认为,全球化经历了三个波次。从地理大发现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波全球化浪潮;二战后是分裂及平行推进的第二波全球化时期;冷战后则是全球化深入、全球拓展的第三波,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总体上看,近500年以来,全球化尽管有重大挫折,但依然不断深化向前。

——摘编自储昭根《当前西方的反全球化浪潮:成因及未来走向》

材料二   日益深化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逐渐遇阻,贸易保护主义的身影无处不在,各种非关税壁垒盛行;地缘政治冲突交织着极端势力、民粹主义思潮扑面而来。2016年以来,随着英国公投脱欧、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签署并退出TPP 事件交替登场,一股逆全球化的寒流对艰难前行的全球经济无疑带来极大的冲击。在被美国经济学家鲁里埃尔·鲁比尼称为“病态(New Abnormal)”的现实世界,已习惯于享受全球化红利的民族国家,正面临着令人惶恐的不确定性。

——张韦恺镝、刘强《逆全球化、反全球化与全球化新出路的中国方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写出“三个波次”全球化的历史时期,并分别归纳其时代特征。
(2)据材料二、概括当前“逆全球化”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应对方案的意义。
2023-12-21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2 .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要求构建更加科学、开放和公平的全球治理体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因而势必继续加大穷国与富国的发展差距。根本的出路在于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

——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西方,尤其是美国在衰落,而之前所有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是在美国主导下确立起来的。美国的衰落就意味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虽然不一定是要“去美国化”,但至少要淡化美国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新兴国家的崛起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提出了需求。

——《关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几个问题》

材料三 《中国“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3—2019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04万亿美元增至1.34万亿美元;对外投资方面,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年均增长4.4%。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共商共建共享的格局中,截至2020年5月,中国政府已先后与138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毛欣欣《“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底蕴与使命》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大弊端以及消除这种弊端的根本途径。
(2)据材料二,归纳当今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贸易投资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24-03-1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合格性考试模拟(四)历史试题
3 .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根据地建设,展现出其非凡的洞察力和领导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用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与如图相对应的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图中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政策调整的依据。
4 . 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二清朝建立后,西藏先后出现蒙、藏贵族之争,准噶尔军攻占拉萨、阿尔布巴叛乱、珠尔默特叛乱等,雍正六年正式设立的驻藏大臣,也有被杀害的。乾隆五十七(1792年),福康安率大军入藏,在藏族人民支持下,将入侵的廓尔喀(尼泊尔)军队全部驱除出境,廓尔喀王请降。乾隆帝曾指示福康安,一定要妥立章程,以改变西藏各项制度废驰,噶伦与地方官员舞弊、擅权的状况。于是,福康安与达赖、班禅及西藏地方官员共同议定了章程。章程明确了西藏灵童转世、军政事务等具体规定。……章程还规定,西藏涉外事务集权于中央,统归驻藏大臣管理。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指出唐朝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管辖实施的具体措施,并归纳唐朝管理边疆的特点。
(2)结合所学,写出章程的名称及颁布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的民族政策成功的经验。
5 .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伟大实践的精神结晶和价值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所凝聚和锤炼出的浩然正气,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精神境界、精神风貌、精神力量的总写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实上,正是转移到嘉兴南湖“红船”上召开最后一次会议,中共一大最终完成了全部重要议程,中国共产党才正式宣布成立,中国革命的航船才在新的起点扬帆启航。而“红船”在被赋予了特殊的政治意涵之后,就成了一个有着特殊寓意和政治意涵的象征性的政治符号。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灵魂。

——高凡夫《“红船精神”提出的考察与认识》

材料二   井冈山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精神的生动体现。历史证明,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是关系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政治发展很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的农业大国,革命的道路应该怎么走?在共产党的导师著作里没有现成答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从中国国情出发,终于找到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郭亚丁《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

材料三   长征跨越了中国14个省份,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斗,转战地域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长征翻越了40多座巨大的山脉,其中5座位于世界屋价之上且终年积雪。长征渡过了30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除在少数地区短暂停留之外,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中国工农红军不但要与重兵“围剿”的敌人作战,还需要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

——白云涛《长征精神与长征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并阐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共产党人寻找中国革命道路的困难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找到的中国革命道路是什么道路。
(3)据材料三,归纳红军长征所面临的困难。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轰破了国人几千年“天朝上国”的迷梦。至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既要面对“发逆”之患,还要应对“洋人”之灾,困顿之势,尤若重病之躯,举步维艰。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材料三   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欲图根本之变革”,必需改变国民性,必须发动一场思想运动,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举步维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中代表人物为救亡图存进行的重要探索及共同结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们发动这场“思想运动”的原因并指出主要内容。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基本路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恭顺、克制和轻视俗世当作人类的最高品德。人是一种堕落的被创造物,人活在世上的唯一目的是赎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则坚信,人依靠自身的力量能够臻于至高境界,可以创造自己的生活并通过建功立业来为自己赢得荣誉。

——摘编自(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摘编自(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也崇拜古代的经典,崇尚积极入世的生活,抱有人与自然和谐的信念。但进一步提出创建一个人道、世俗、自由、开明、公民有权进行质询和批评,并且不受政府和教会的干涉与威胁的新的世界。

——摘编自(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天主教会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的不同认识。
(2)据材料一、二,分析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为“创建一个新的世界”而提出的思想主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共同的思想价值。
8 . “冷战”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过程,中国为“冷战”后的国际关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阅读材料:

材料一   在战争年代中,西方列强和苏联不得不结成统一战线。战争临近结束时,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战后国家利益越来越想牺牲团结。随着和平的到来,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大同盟走向分裂,并为冷战所取代。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国际政治学通常以“极”为单位称谓世界格局。“极”的实力由多种要素构成,体现的是综合国力。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关注的焦点是主要政治力量,即区域性或全球性大国。而今天,世界格局的最大变化是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这将使全球发展的版图更加全面均衡,使世界和平的基础更为坚实稳固。中国的发展是文明型力量,强调的不是对抗或改造,而是构建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不仅体现在新型国际关系、新理念中,也体现在合作倡议的具体落实中。

——摘编自赵磊《从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冷战发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并列举中国文明型力量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2023-02-15更新 | 234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就在“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旗号下,率先对苏联挑起了冷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要实现霸权主义野心却遇到了严重阻碍。苏联经济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严重破坏,但它的军事实力却大大增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欧洲许多国家的共产党和民族主义政党积极领导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战后初期,这些力量成为反对侵略、坚持民主进步的主力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侵略的中国和亚非人民在共产党和民族主义政党领导下纷纷拿起武器英勇抗敌,在战时同盟国武装部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员由亚非国家人民组成,他们成为战后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的主力军,也是抵制美国霸权主义的新生力量。美国把以上障碍归罪于共产主义和苏联。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打败法西斯主义而告终,但胜利之后,接踵而来的不是自由,却是饥饿和混乱。随着1947年1月严冬的开始,能否生存下去已成了威胁英国的最大问题。农业生产下降,低于19世纪水平。工业生产停顿,电力只在每天上午供应几小时。令形势更加恶劣的是,严重的经济困难还使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情绪不断升级,社会动荡越来越严重。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接连不断地爆发工人运动,共产党力量得到快速发展。到此时,杜鲁门政府才开始对西欧的稳定问题担心起来。

——沈志华《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实现霸权主义野心的障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条件。
(2)据材料二,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面临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杜鲁门政府为应对西欧稳定问题采取的措施,并说明这一措施的实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
10 .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是一对孪生兄弟,如影随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首先,它在加快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全球通史范围内扩大了贫富差距。一方面,发达国家在全球生产总值中和出口市场上都占有优势地位,它们的国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享受着全球化的“红利”;另一方面,占世界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总值和出口市场份额明显处于劣势。其次,全球化在创造更多的增长财富的机会的同时,又增加了经济失控的风险。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三 努力走自由化坚定拥护者的开放发展之路,除了要竭力维护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多边体制外,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范围,进一步提高制造业和服务业开放水平,为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树立中国榜样和作出中国表率。

——戴翔、张二震《逆全球化与中国开放发展道路再思考》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推动者和制度保障。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国际金融发展在二战后初期建立的主要机构。
(2)据材料二,概括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些国家出现的所谓“逆全球化”的现象。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问题。
2022-12-19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历史试卷 (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