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秦统一后,秦始皇认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采纳李斯的建议,“不立尺土之封,公天下为郡县”。彻底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这是郡县制在中国确立的标志,也是中国和世界行政区划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从当时的背景看,郡县制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①中央集权取代了地方分权②精英政治取代了大众政治
③直接管理取代了间接管理④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 . 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提出了著名“奥运三问”的梦想;1932年奥运会,刘长春身着“上白下黑”运动短装,手擎国旗步入会场,美国媒体报道:刘长春,中国4亿人的唯一代表;1956年奥运会,针对某些人蓄意制造“两个中国”,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向第16届奥运会说“不”;1984年奥运会,许海峰实现了中国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对上述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奥运三问”提出的背景是辛亥革命,社会风气为之一变
②中国人从提出梦想到最终实现梦想,整整用了100年
③刘长春身着“上白下黑”运动短装,这象征着已经沦陷的“白山黑水”
④奥运会的历史告诉我们,体育运动就是政治斗争的一种形式
⑤百年奥运梦想的实现是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的结果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⑤
2016-11-27更新 | 832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3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纪初,在英国的政治舞台上,托利党独揽大权,土地贵族实行只有利于他们的政策,使广大人民,包括工业资产阶级在内,都处于无权地位。......在此期间,西班牙发生的革命(1820年)、希腊革命(1821年)和比利时发生的革命(1830年),都在英国国内引起广泛的同情。特别是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在整个欧洲产生了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英国国内的改革运动。......惠灵顿公爵倒台后,国王乔治四世任命主张改革的辉格党领导人格雷勋爵组阁。格雷一面派军队镇压工人的罢工和农村的骚动,一面向议会提出改革方案,以缓和国内的强烈不满情绪。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直到19世纪30年代,德国才真正踏上工业革命的道路。......普法战争后,国家实现了最后统一。......到70年代末,德国工业革命终于宣告完成。......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它在理论上为欧美和其他地方的革命和改革做了准备。......普鲁士的统治集团在1848年革命的震撼下,感到有必要在政治上作一些调整,......国王在1848年和1850年前后颁布两部宪法,成立两院制议会,上院议员由国王任命,下院议员通过选举产生。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

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二十条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蒋相泽《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下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出台的背景。

(3)分析材料三,归纳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及意义。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西方代议制民主的核心内容。

2016-12-12更新 | 185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一第三章第九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同步练习

4 . 材料一   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中包括49名明治高官,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为了支撑这次庞大的出行,成立刚刚三年的明治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在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考察了欧美12个国家,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实记。日本的最高领导阶层最后用的是始惊、次醉、终狂三个词来概括这次使节团出访。



思考
(1)你认为“始惊”“次醉”“终狂”这三个词分别是什么含义?归国后,他们是怎样实践的?

材料二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内务省1881年《劝农局处务条例》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思考
(2)依据材料,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3)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思考
(4)你认为图一中“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对当时的日本有何影响?
(5)图二示意图制作的依据是什么?对其应该如何评价?

材料四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思考
(6)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材料五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思考
(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
(8)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
2019-10-14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学案: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5 . 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2019-10-1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学案: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6 . 材料   日本社会的四个等级:士、农、工、商



思考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其中“士”包括哪些阶层?这一阶层在19世纪初期受到冲击的原因是什么?
2019-10-14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学案: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7 . 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都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小工人日子更难过了
C.这么些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
D.听说小青年们有的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材料三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收缴了天下的金属兵器,铸“金人十二”;“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历时三十多年修筑秦始皇陵;先后征发徭役百余万,修筑长城;数次移民戍边,动辄数万家,如“因徙三万家丽邑,五万家云阳”;颁布“挟书律”,焚书坑儒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天下士民百姓对秦统一天下持什么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2)材料二、三所显示的这些史实在战乱纷繁的春秋战国时期能出现吗?在秦朝能够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简要阐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世纪时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来到日本,同日本发展贸易。17世纪初荷兰和英国也同日本建立了贸易联系,同时,天主教也传入日本,信徒一度达到十几万之众。德川幕府感到自己的统治受到威胁,在17世纪30年代连续五次颁布了锁国令,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活动。

材料二

在日本港口的西方商船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德川幕府在日本实行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对日本造成了什么影响?

10 . 材料: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王安石以“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理财思想为指导,推行开辟财源的变法措施。他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制定全国一年用度的预算,颁布施行,以节省开支。考察全国的农田、水利和赋税,另订管理办法,以尽地利而增税收。颁布青苗法,把救济贫民用的常平、广惠等粮仓的积谷,变钱借给贫困的农民,秋收加息二分收回,以免农民受到豪富的盘剥。实行募役法,以贫富为标准,把百姓分为五等,按等缴纳“免役钱”。本来没有差役的“单丁”、“女户”、“官户”等人家,则出“助役钱”。政府即以此钱募役。除此之外,还推行均输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新法。煕宁二年公布办法征求意见,次年在开封府试行,接着才正式向全国推行。青苗法实施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加重盘剥的现象。这成为反对派攻击新法的借口。新法一直在守旧派的攻击和变法派内部意见不一致的艰难情况下进行。1085年,神宗去世,哲宗继位,变法派成员相继被排挤出朝廷,史称“元佑更化”,变法受挫。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理财措施的特点,并指出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变法受挫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