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十五岁始游学于齐国,至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他曾经传道授业,我国末期韩非、李斯及汉初政治家、科学家张苍等均为其门下高足。荀子以为,天不是神秘莫测、变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变的规律。这一规律不是神秘的天道,而是必然性,它不依赖于人间的好恶而发生变化。人不可违背这一规律。而只能严格地遵守它。荀子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她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重视人为的努力。荀子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贡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他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摘编白廖名春《对荀子思想的新认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荀子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活动的文化意义。
2 .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武帝时,由于大事兴作,巨款开支,使汉初七十年间的积蓄为之一空。广大农民由于繁重的赋税徭役和豪强、豪商的盘剥,日趋穷困,加上连年天灾,纷纷破产流亡。此时,豪商大贾们却“乘上之急,所卖必倍”, “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甚至有“因其富厚,交通王侯”,操纵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生产部门。豪商大贾们却“乘上之急,所卖必倍”, “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甚至有“因其富厚,交通王侯”,操纵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生产部门。
在桑弘羊主管全国财政的时期,武帝采纳他的建议,实行了均输和平准。所谓均输,就是调剂物资运输。令各郡国把应当缴纳的贡斌都按照当地市价,缴纳当地出产的土特产,由各地均输官组织运输工具,根据物资供需情况,或是运往京师,或是运往缺乏该项物资的地区出售。过去各地缴纳贡赋都是自备车辆或是雇商人的车辆运往京师,往往运费高于所运物资的价格;而且由于各种物资都集中京师,供过于求,而有的地方缺乏该项物资,却是供不应求,商人乘机牟取暴利。所谓平准,就是平抑物价。在京师设立平抑物价的机构,它所需要的各类物资和车辆等器物,都由大农(全国财政经济的主管官)供应。由大农所属诸官把全国各地输纳的货物集中起来,作为资金(本钱),物价上涨时卖出,物价下跌时买入。

一一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概括桑弘羊财经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桑弘羊财经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