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下列三幅图所代表的文化遗产从左到右分别是埃及古阿比多斯的埃及牛的黏土模型、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藏的牛尊和亚述帝国王宫出土的人面飞牛石雕。这些考古文物可以用来说明(     
A.世界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历程B.社交和宗教仪式的重要性
C.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D.埃及文化的世界价值与意义
2 . 下图所示文物大量出土于隋唐墓葬中,而在此前和此后的墓葬中却很罕见。这间接说明隋唐时期(     

A.对外贸易处于顶峰B.西北边疆战乱频繁
C.丝路贸易较为兴盛D.榷场互市相当活跃
3 . 以下考古成果与历史解释对应准确的是(     
考古成果历史解释
A四川西昌发现王莽时期的一处窖藏,出土铜锭4个和铸造货币的钱范5块汉代西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
B湖北荆州西汉墓出土“南郡簿”记载,南郡“免老”(对老人免征税役)人数共2966人,平均每县174人汉代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C敦煌出土的部分唐代借贷文书上有担保物和保人的记载唐朝时开始出现实物借贷
D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考古发现一批6—8世纪粟特(西域古政权)铸造的圆形方孔钱币,上有“开元通宝”等汉字丝绸之路推动中原文化传播
A.AB.BC.CD.D
2022-11-04更新 | 1002次组卷 | 26卷引用: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帮课堂】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4 . 据考古发掘,河南辉县战国墓葬出土了铁犁、铁锄、铁铲、铁斧、镰刀等铁器90余件。有学者认为,这可为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已普遍使用铁器提供实物证明。这说明,战国时期中原地区(     
A.粮食产量出现显著增长B.冶铁技术已经领先全国
C.农业耕作效率得到提高D.民众普遍掌握冶铁技术
5 . 下面是出土于陕西神木大保当的汉代画像石上的“驯象”图。图中有一头大象,象奴头戴胡帽,着左衽袍,左手持钩,面向大象,作驯象状。材料反映了当时(     
A.作品风格注重写意B.外来文化的影响
C.大象成为新的畜力D.驯兽之风的盛行
2023-08-28更新 | 301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6 . 观察并分析下面两幅魏晋时期的图(出土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A.开始推广铁犁牛耕技术B.耕作方式有了改进
C.西北农耕技术全国领先D.曲辕犁传到了边疆
7 . 有学者认为,常州淹城基于“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周王城图而设计,与《孟子》“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记载吻合,是春秋时期的淹君驻地。城池由三城三河相套而成,每座城都有护城河,三城间水路相连,在内城河中先后出土了四条独木舟。这反映出当时( )
A.皇权至上观念逐渐形成B.儒家思想指导城市建设
C.城池规划兼顾实用原则D.江南手工业的繁荣发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瑞兽葡萄镜是唐代著名的高浮雕铜镜,也被称为海兽葡萄镜,在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出现。其形制以圆形为主,少量呈方形和菱花形。由瑞兽纹样和葡萄纹样两种纹样组合而成;瑞普葡萄镜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为圆钮,分成内外两区,内区主要为少量瑞兽环绕镜钮奔腾,瑞兽之间为葡萄的枝叶果实,外区主要为呈缠绕状态的葡萄藤蔓。第二种为典型的瑞兽葡萄镜,多兽钮,内区数只瑞兽竞相嬉戏,攀缘葡萄枝蔓,画面虽被分成内外两区,但内区的葡萄枝蔓沿着中央的分割圈一直延伸到外区,外区的葡萄蔓枝间也穿插分布着一些花鸟走兽之类的纹饰。瑞兽葡萄镜有着"多迷之镜""凝结了欧亚大陆文明之镜"的名号。它的纹饰结合体现了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成果,加之《博古图》里称之为"海马葡萄镜",更是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这些纹饰是如何发展的?有何寓意?它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占有怎样的地位?成了唐镜中研究最多的课题。

——摘编自董俊凯等《从瑞兽葡萄镜中看唐代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观察如图,并阅读下面简介。


名称∶八瑞兽葡萄铜镜

尺寸∶直径24.8厘米,缘厚2.2厘米,重3372

年代∶盛唐

出土地点∶宜阳县

收藏单位∶洛阳博物馆


(1)根据材料一,概述瑞兽葡萄镜在唐朝出现的时代背景。并概述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意义。
(2)以上两则史料的类型分别是什么?若探究瑞兽葡萄镜在东西方的交流互动,还需收集哪些材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下图是江西省考古工作者在景德镇的一座北宋古墓中发现的瓷器胡人牵马俑,图中的男俑有着典型的波斯商人的脸型和装扮。其可以用来佐证北宋(     
A.陆上丝绸之路的突破B.景德镇成为中国的瓷都
C.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D.陶瓷制造技术达到顶峰
10 . 下图是1953年考古工作者从新疆新和县玉奇喀特古城发掘出的一枚铜制印章,卧羊钮,钮和印座之间有孔,可穿绶佩戴,印面有五个阴刻篆书“汉归义羌长”,应是汉朝颁发给新疆南部地区古代羌族首领的印章。该文物有助于研究汉代的

图 “汉归义羌长”铜印
①民族关系②对外贸易③篆刻艺术④行政制度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