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署,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意为赠送财物)而胜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苏洵《嘉祐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大宋皇帝”指谁?“北朝”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辽、西夏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辽、西夏与北宋是如何在碰撞中交融的?
(3)材料三中苏洵“证史”的目的是什么?它与材料一所述的史实有何联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则认为:“新经济”事实上被人们在不同的场合赋予着不同的涵义。最初,新经济是用来指美国经济在近几年所表现出的一种状态:在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基础上长期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这使传统上描述失业与通胀反向相关关系的所谓“菲利浦斯曲线”不再适用(因此是“新”经济)。但是后来,随着“网络股”的飙升,国内外的许多人正在许多场合把以信息、网络业为代表的所谓“新科技产业”或“科技板块”称为“新经济”

材料三

国有企业往往左右一国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英国国企经历了如下变化:

1945年7月艾德礼取代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1945年底,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此后陆续在其他部门推行国有化,战后英国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展开。

1980年代开始,大规模出卖国企,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渐形成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并存的“混合经济”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凯恩斯学派和“新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西方社会的变迁。(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

2018-09-24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一中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4) |
名校

3 . 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继丹麦的奥斯特和英国的法拉第揭示电、磁之间相互依存和转化的奥秘之后,电磁感应现象、电解定律、电磁场方程、物质的电子学说、电磁辐射等的发现和创立,使得电磁学理论日臻完善。19世纪60年代以后的发电机、电动机等的相继发明和应用,无不建筑在此理论的基础之上。

材料三当人类告别19世纪时,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基本完成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变,……世界市场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全球经济的依赖性、互动性也前所未有的增强。……人们对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的滥砍滥伐及开采利用,达到了竭泽而渔的程度,既导致了惊人的浪费,又带来了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长远的严重后果。

——王斯德《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在科学上最主要的贡献及其思想价值。

(2)材料二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一特点?这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工业发展应该如何趋利避害。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汉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青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年发耳,陛下发一朝之而许杀之,既如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引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以天下为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言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四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洪武实录》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据此概括唐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对中国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一致的地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化二年春正月甲子朔,贺正礼毕,即宣革新之诏曰:

其一曰,罢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处处屯仓,及别臣、连、伴造、国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处处屯仓。仍赐食封,大夫以上各有差。降以布帛,赐官人百姓有差。

又曰,大夫,所使治民也。能尽其治,则民赖之。故重其禄,所以为民也。

其三曰,初造户籍,计账,班田收授之法。凡五十户为里,每里置长一人,掌按检户口,课殖农桑,禁察非违,催驱赋役。若山谷阻险,地远人稀之处,随便量置。凡田长三十步、广而二十步为段,十段为町。段租稻两束两把,町租稻二十二束……

—《日本大化改新诏》

材料二 事实证明,大化改新没有让日本变成中国,明治维新没有让日本变成欧洲,该学的一样也不少,该保留的一样也没少保留,日本还是日本,日本还因此跳了龙门

—《涅槃与文化进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向唐朝学习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学习外来文化的特点。由此可得出怎样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