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一位同学在学习《全球航路的开辟》时搜集的部分材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材料内容描述材料出处


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
“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尽管有蒙古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斯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A.①揭示了哥伦布进行大航海冒险的主要社会根源,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
B.①是一手史料,②③是二手史料,一手史料的可信度一定高于二手史料
C.③是西方学者观点,带有西方中心论的偏见,无法准确还原历史的真相
D.①②③便于我们运用多重证据互证,多角度考证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原因
2024-04-09更新 | 252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卷(新教材新高考)-专题13走向整体世界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自古即重视对民众的教化,以至从中央到地方均有专人掌管教化。士人希望统治者贯彻儒家“民惟邦本”的理念,做到轻徭薄赋,使民以时,爱惜民力,为民请命成为优秀士人的重要任务。早在先秦,儒家便提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的原则,主张“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不争于父,臣不可不争于君”,中国古代士人的社会批判不少是直接正面地向君主提出的……概言之,作为社会基本价值、准则的自觉维护者,中国古代优秀士人从未放弃社会批判的责任。

——摘编自张踢勤《论中国古代士人的使命感

材料二 康有为在《论语注》中提出了“德贵曰新”的思想,主张价值观念变革要适应时代潮流。梁启超在《释“革”》等文中又提出了“新道德”、“道德革命”的主张,批评“今世士大夫谈维新者,诸事皆敢言新,惟不敢言新道德”,严复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启蒙三民主义,“新民德”的立意即在进行道德重建、道统重构。谭嗣同在《仁学》一书中号召冲决“三纲五常”的网罗,成为近代史上首位激烈挑战传统道德的思想家,又致力于重建新仁学体系,重建新时代的道德准则。革命派也提出了“道德革命”、“三纲革命”、“家庭革命”等口号。

——摘编自命祖华《清末新型知识群体:从传统士大夫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

材料三  1899年1月,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说:“再命大学士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上折拒和议,湖南人和之……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并日缮写,遍传都下,士气愤涌,联轨察院(都察院)前里许,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以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许多论著据此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并将之视为资产阶级改良派走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摘编自《康南海自编年谱》等

材料四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说法提出了诸多质疑。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早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收电》《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提出:“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 154次,加入的人数超过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者(反对签订和约)已过其半数;在京城,翰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吏部官员皆有大规模的联名上书;举人们的单独上书也达到了31次,加入的人数达到了1555人次;举人们参加官员领街的上书为7次,加入人数为135人次。”“四月初八日(5月2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化。
(3)材料三、四对待“上书”焦点问题的阐述有何不同?
(4)从史料类型(即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官方正史、私人日记,或者一手材料、二手材料)角度评析材料三、四论点依据的价值。
2022-01-11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单元复习03法律与教化【过习题】-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3 . 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记载,罗马帝国“行省的居民已习惯于同士兵生活在一起,并且乐于同他们往来,而事实上也有许多平民已经同士兵成了朋友并且结了婚,同时长期服役的士兵也爱他们所熟悉的旧营地,把它看成是他们自己的家乡了”。这一记载可以作为研究(     
A.“战争与地域文化演变”的文献史料
B.“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物史料
C.“殖民活动与文化霸权”的口述史料
D.“人类迁徙和文化交融”的一手史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可以作为理解下列哪一历史时期的史料
A.一手史料,第一次世界大战B.二手史料,第二次世界大战
C.一手史料,惨烈的美越战争D.二手史料,美苏之间的冷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口述历史是一种记录历史的方法,即用录音设备收集当事人或知情者的口头资料,然后与文字档案核对。整理成文字稿。口述历史是通过问答形式进行的,是由叙述者和访谈者(历史工作者)双方进行合作而形成的产物。

很多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文献记载语焉不详……也有些只是一面之词,无法反映历史真相。由于种种社会变迁和历史动乱,大量档案文献散佚流失,更是常有的事。口述史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口述史使社会底层的百姓、少数裔族群和妇女都有发出自己声音的可能性。这不仅使史学研究的视角产生了根本变化,也使史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拓展了。口述史以记录由个人亲述的生活和经验为主,重视从个人的角度来体现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和认识。通过口述史料,史学家得以从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中,发掘出许多以往被忽略的侧面,或者为传统官私方文献遗忘的段落。

——摘编自定宜庄《口述史料的独特价值与史料的整理鉴别》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口述史料对历史研究的价值。
(2)2021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1周年。你作为访谈者,采访一位抗美援朝老兵,请自拟主题,并撰写一份访谈大纲。(要求:大纲中的问题设计合理,符合历史逻辑,条理清晰,言之成理即可)
2021-08-24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尖子生选拔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提分小卷)
2016·上海·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罗马法某学生学习“罗马法体系”一课后,产生了疑问:古罗马的奴隶是否确如书上所说,被“摊斥在法律对象之外,不具有任何权利”?为此,他查找了资料,并撰写了如下读书笔记:

①奴隶指在罗马社会中不具有自由人身份的人,在法律上被视为物;奴隶的身份可能因出生、受到刑事处罚或在战争中被俘所致;奴隶可以被解放而成为自由人.【1】

②奴隶的释放问题是罗马法中重要的一部分.

③《十二铜表法》中就有相关的条文.【2】

④表明当时即己存在释奴现象.共和末期至帝制前期,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释放奴隶的现象更加普遍.帝国大法官小普林尼的书信中就有释放一大批奴隶的记录.【3】

历史学家指出:“在罗马法中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是: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有古罗马大法学家就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4】

由此看来,…

资料来源:

【1】《罗马法词典》

【2】《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八条、第十一条

【3】《小普林尼关于释放奴隶的书信三封》

【4】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

问题:

(1)上述“资料来源”中,哪些为一手史料,哪些为二手史料?

(2)在笔记的第一段中,哪些是对事实的陈述?哪些是该学生的评价?

(3)请你帮助这名学生解释罗马帝国释奴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1667次组卷 | 28卷引用: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
7 . 航济亭是北宋时期位于明州(今宁波)定海的驿亭,下表是关于航济亭的记载。根据材料,下列论述合理的是(     
出处内容
罗濬《宝庆四明志》航济亭,县东南四十步,元丰元年建,为高丽使往还赐宴之地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元丰二年五月壬辰,赐明州及定海县高丽贡使馆名曰乐宾,亭名曰航济
王应麟《玉海•宫室》元丰二年明州及定海县作高丽贡使馆。五月二十五日赐名乐宾(亭曰航济)
A.史料形成时间决定价值程度B.海路在北宋外交中发挥作用
C.材料都是二手史料,可信度低D.明州主导北宋对外贸易通道
2023-06-08更新 | 342次组卷 | 11卷引用:专题突破卷03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图为汉代画像砖图“二桃杀三士”,齐景公与晏婴合谋,馈二桃于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三人,由他们“计功而食桃”。三人述说了各自的功绩,公孙接、田开疆听了古冶子的事迹,认为“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遂拔剑自刎。古冶子耻于自己的言行,自认不仁、不义,也拔剑自刎了。据此可知,该画像砖
A.反映出汉代思想文化多元化B.有利于推动儒学的社会教化
C.是研究秦汉历史的二手史料D.再现了齐国尚武的社会风貌
2022-06-05更新 | 1599次组卷 | 29卷引用: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单元测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9 . 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写道:“彼等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该材料(     
A.为口述史料,有重要研究价值B.对于环球航行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C.表明了西班牙成为全球性帝国D.揭示了欧洲人远洋航行的动机
2023-03-31更新 | 916次组卷 | 16卷引用:统编版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单元测试3)
23-24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说一说】

材料   口述历史是记录历史的一种方法。如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庆油田三位老工人口述实录。   

口述人口述内容
许万明这个时候,天很热了,打到700米时,这口井就发生了井喷,泥浆枪坏了,不能用了。我们队长(指王进喜)看到池边的水泥,就大声喊“赶紧填水泥!”可填下去的水泥不能很好地和水融合,就把泥浆池的下水龙头堵住了。这个时候,队长喊我“小鬼,赶紧下去,把下水龙头扒开!”队长喊完我,我就看见他跳进泥浆池里,随后又跳进去几个人,一共是5个人好像。
王廷锦冬季的天气极端恶劣,白天零下三十六七摄氏度,有时能达到零下42摄氏度,我们的手必须戴上棉手套,如果不戴,一接触钻机等设备,就把手冻在上面了。如果不小心使劲一拉就粘掉一块皮。天太冷了,人吃不饱,就更不抗冻了。后来,手上戴棉手套都不行,就只能戴皮手套皮帽子。
李连举1962622日,周恩来总理视察大庆油田)在配电室门口进来一帮记者照相,旁边跟班的对我说:“李师傅,他是周总理,周总理来了!”周总理后面跟着余秋里、康世恩等一些不同职务的领导。周总理他们看见人就握手,详细地问,认真地听。这时我发现周总理穿的衣服一点都不特殊,好像还不如我们穿得好,他的衣服领子和鞋面都有补丁,但很干净利索。我的心不觉一振,不愧为人民的好总理,和人民一块同呼吸共命运。

——据陈立勇等主编《大庆石油会战口述实录》


“大庆精神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是同频共振的”,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进行合理解读。
2023-04-26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1)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