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事件
1947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5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91苏联解体
1993欧洲联盟成立
2001上海合作组织诞生
2010中国的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编制

材料二   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

——邓小平《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

(1)据材料一,简述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线索。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2024-01-01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纲要下第八单元测试卷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苏美尔神话为研究苏美尔城邦提供了重要线索。根据《旧约·创世纪×苏美尔王》等神话中的叙述,众神会议(相当于公民大会)有权选举王,决定城邦战和大事。但是操纵众神会议的则是“决定命运的七神”(相当于贵族会议)。由此可知,苏美尔城邦(     
A.开始进入文明时代B.已经形成统一国家
C.具有君权神授特点D.君主专制尚未形成
2023-06-13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突破卷11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遗产保护的时空线索

材料   工业遗产是人类发展的“见证者”,1986年开始工业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何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与再利用不仅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也是现代城市规划师与建筑师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通过梳理中西方工业化历程,有学者依据不同时期留存的工业遗产绘制出“工业遗产产生时间线”(甲图),还按照工业遗产的空间分布,绘制出“宏观保护理念示意图”(乙图)。


——摘编自徐恺阳等《特色化视角下的工业遗产价值思辨——以四川机器局遗址为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果让你绘制另一类型文化遗产的时空线索示意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
2023-05-05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选必三第六单元单元达标检测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的全球化与“逆全球化”

发展阶段 标志事件
第一轮全球化 最早有记录的全球化始于中国汉朝的“丝绸之路”。但国外主流文献把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作为第一轮全球化的开端。
第二轮全球化发轫于1 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或技术革命把全球化推向高潮,并被看作为第二轮全球化的起点。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终结了第二轮全球化。
第三轮全球化由美国主导延续至今的第三轮全球化,萌发于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逆全球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逆全球化”浪潮开始涌现。

——整理自万广华,朱美华《“逆全球化”:特征、起因与前瞻》

根据表格内容和所学知识,以全球化为话题展开论述,题目自拟,要求论证详实,线索清晰,条理清楚。
2023-02-24更新 | 390次组卷 | 6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下)第十一单元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5 . 华夷之争是贯穿春秋战国历史的一条重要线索。西周时期,华夷之争已比较激烈。到春秋时期,四夷的势力有增无减,并进一步向中原地区发展。后人概括当时的形势为“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到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绝大部分已融入华夏。下面对这一段历史的解释错误的是(     
A.齐桓公“尊王攘夷”的口号是华夷之争的体现
B.戎狄蛮夷与华夏的区别主要是在种族血缘方面
C.华夷关系并非只有斗争,双方也存在密切交流
D.华夷之争也促进了华夏认同,丰富了华夏文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材料表明
A.阿拉伯商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C.阿拉伯文化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D.阿拉伯文化的极度繁荣
2022-05-05更新 | 1410次组卷 | 15卷引用: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高中历史统编版选必3同步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拿马运河的变迁   

时间事件
16世纪西班牙国王下令进行运河开凿的测量,受限于技术条件和拉美独立运动的开展,运河开凿没有进展。
1879法国全面负责运河开凿,因流行病发生及财政困难,挖凿工程于1889年停止。
1901美国获得开凿、经营和管理运河的特权。随后,美国与巴拿马签订条约,规定巴拿马不得在运河区执行国家主权,由美国任命总督,施行美国法律并驻军。
1914运河正式通航,沟通了两大洋。
1963迫于巴拿马群众要求恢复运河主权的斗争,美国同巴拿马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在运河区同时悬挂两国国旗。
1964美国撕毁协议,连续几天单独升美国国旗,引发了巴拿马反美爱国风暴。
1977巴拿马与美国签订全部收回运河的管理和防务权的新约。
1999巴拿马于1231日正式收回运河主权。

材料二   自从1903年美巴运河条约签订以来,巴拿马的反抗斗争就从未中断过,特别是埃及于1956年将苏伊士运河成功收归国有,以及1959年古巴革命的胜利,使巴拿马备受鼓舞。1959年,巴拿马民众举行了大规模的反美示威游行以及两次进入运河区的“争取主权的进军”,并与运河区的美国驻军发生了流血冲突事件。……1977917日,美巴两国签订了《巴拿马运河新条约》,运河基本条约的主要内容为:美国将把运河区领土的大部分归还给巴拿马,由美巴来共同经营和养护;2000年前,两国将以伙伴关系的方式,共同对运河进行营运控制,美国有权在其现有的运河区驻军保卫运河;美国在运河区的全部军队2000年才会撤出。

——摘编自杨建国《卡特政府在<巴拿马运河新条约>上的双重政治博弈(1977—197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巴拿马运河的变迁”,概括一条世界历史发展的线索或趋势,并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简析美国归还巴拿马运河的原因。
2023-05-29更新 | 298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突破卷30交通与社会变迁-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5年全国II卷40:《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

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1)根据材料概括孟子的法制观念。
(2)假如舜身份不是天子,被抓了,秦朝、汉朝廷尉该怎么判案?简析各自判案依据。据此指出秦汉治国的特点。

材料二 从《法经》到《大清律例》,中国封建法典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素有中华法系之称。中国古代“法自君出”,君主始终掌握国家的最高立法权,皇帝的诏书往往成为法律。中国古代法律,强调遵行礼教,强调纲纪伦常,礼的许多内容被直接写进法律。

——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3)指出中华法系的特点。

材料三:由于礼的侵入,法律思想的德化,法律制度的儒化,使道德高于一切,法律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在人们的意识中道德的标准高于一切,道德意识较强,法律意识是服从于道德意识的。另外,由于德礼为先,属主导,将法的作用限制到一个极小的范围即罚以内,人们对于法的认识仅在于是镇压、惩罚,这样一来,人们避犹不及,更谈不上运用和掌握。

——郑永流 萧伯符《再议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


(4)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如何看待治国过程中“礼法结合”这一特点?

材料四   中国封建社会的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立法。……中华法系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君主既是最高的立法者,又是最高的司法官和行政官。第二,礼与法合一,自汉代以来贯彻于历代法典中,礼以道德为依归,而法则以礼为中心。第三,立法和统治的基础是“家”和“家族”,对个人的地位和权利未给予应有的规定。第四,重视刑事立法,其残酷性十分突出。中华法系的这些特点取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

——摘编自曹海晶《中外立法制度比较》


(5)与材料二相比,材料四又指出中华法系的哪些特点?
2022-08-21更新 | 191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了“仁者爱人”说;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早期的民本思想由此形成。在秦汉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里,民本思想仍是重要的官方意识。总结历代的民本思想,可以看出充分肯定“民”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君与民相互制约,“君与民,是对立统一的”。儒家民本观以群体为其本位,是通过家庭把社会团体和个人联系起来的,如果没有家庭,个人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就不能相连和发挥。

——摘编自樊国华《先秦诸子与管理哲学》

材料二 近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随着文艺复兴而诞生。近代人本主义者高举人文旗帜,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的世俗幸福和欲望反对封建禁欲主义。纵观西方文化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本主义作为西方文化的一条线索贯穿着西方文化的始终。人本主义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人的权利、尊严、需要、成长、发展以及最终实现人的价值。西方的人本主义比较强调个人价值,奉行的是个人主义,强调个体的人格、自由,重视的是个体的人权,平等,人际关系主要靠契约来维持。在西方,人本主义强调个人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弱化了家庭的作用,通常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得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而不顾及别人。近代西方人本主义讲的是作为独立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首先关注的就是公民的权利,他们强调人生来是平等和自由的,任何人都没有驾驭和支配他人的权利。

——摘编自陈新忠《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教育影响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相比较,近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不同之处,并简析两者共同价值。
10 . 时间是构成历史的基本要素,时序是唯一能够将一切历史事物贯穿起来的线索。下列历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澶渊之盟          ②永嘉南渡          ③土木之变          ④开元盛世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
C.④②①③D.②④①③
2023-02-17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3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选择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