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重要文明成果中的代表之一,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对中华文明而且对世界文明的进步都有过重要影响。
(1)某小组正在研究古代儒家文化的流变与外传,请完成下列提纲。(选择其中4个字母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中)
A.礼
B.道
C.董仲舒
D.法
E.理
F.心学
古代儒家文化流变与外传
一、儒学的源流(西周)
代表人物:周公旦
核心思想:敬天保民
二、儒学的演变
1、形成期(春秋战国)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核心思想:“仁”、“①________
2、改造期(两汉)
代表人物:②________
核心思想:“尊崇儒术”
3重塑期(宋明)
代表人物:“二程”朱熹、“陆王”
核心思想:“③________”、“④________”(顺序与代表人物对应)
三、儒学的外传
1辐射东亚
2远播西方
(2)若就提纲中的“三﹣1辐射东亚”展开陈述,应选择下列哪两则材料________(多选)

该小组又找到一则文献材料:

1313年,元朝宣布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当时宰相向皇帝上奏说: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经学的是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勾当,词赋的是吟诗、课赋、作文字的勾当。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俺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材去也!

——《通制条格》卷5《学令科举》


(3)问题:请根据材料分析元朝是怎样确定科举考试内容和答题标准的?理由何在?
(4)有学者认为:将来全世界都要走“中国的路,孔子的路”。请举例说明儒家思想中哪些思想在当代依然具有时代价值。
2023-08-1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插画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还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
(1)请将下列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插画与相关的课文主题相对应(填写字母)

①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________
②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________
③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________
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________
⑤辽宋夏金元的文化________
⑥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________
(2)请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为下列插画排序(填写字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若为“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补充插图,你认为还可以使用什么图?并说明理由。
2023-08-10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崇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宅兹中国”

西周青铜器何尊内铸铭文“宅兹中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1)就研究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而言,你如何看待何尊及其铭文的史料价值?

(2)“中国”的版图不断扩大,请将以下中国古代国家版图与朝代相对应(填写字母)。

秦朝:______;唐朝:______;元朝:______;清朝:______
(3)中国版图的扩大与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关系密切,请将以下文献与其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相对应。(填写字母)
《封建论》:“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______
《左传》:“封建亲戚,以藩屏周。”:______
《元史·地理志》:“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______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
(4)请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版图奠定的作用。
4 . 战争与和平

20世纪上半期,战争的阴霾笼罩着世界,人类为争取和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战后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大事年表。

5 . 现代化的浪潮
1860年代,肇始于英国的现代化浪潮渐次向世界扩展,将下列现代化浪潮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与图中所示的空间位置一一对应(填写字母)。
①亚历山大二世改革②南北战争③德意志统一④明治维新⑤洋务运动

6 . 马铃薯与世界历史美国环境史学家麦克尼尔说:“马铃薯改变了世界历史,……我们习以为常的食物,是如何以剧烈的方式改变了世界历史!”

材料一:马铃薯的原产地在南美洲。1565年,西班牙远征军将马铃薯敬献给国王。1770年,法国农学家巴曼奇撰写了一篇有关马铃薯营养价值的论文,受到法王路易十六的关注,在宫廷宴中烹调了二十多道以马铃薯为原料的佳肴,并致力于马铃薯的食用推广。

——摘自《土豆的悲喜剧》

材料二:据三峡地区地方志记载“包谷(玉米)洋芋(马铃薯)红薯三种作物,古书不载。乾嘉以来,渐产此物……今则栽种遍野,农民之食,全恃此矣”(《奉节县志》)。“其深山苦寒之地,稻麦不生,即玉黍(玉米)亦不植者,则以红薯、洋芋代饭”(《宜都县志》)。

材料三:20世纪20年代,美国发明马铃薯自动削皮机,薯片变成销售量最大的零食。赫尔曼莱(Herman Lay)在美国南部叫卖此机器,“乐事(Lay’s)”几乎成为薯片的同义词。从1960年代开始,通过遍布世界的麦当劳连锁店,“薯片”已经与硅谷的“芯片”、好莱坞的“大片”一起,成为美国文化软实力的标志,薯片俨然成了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标签。

——摘自《丝路小史》

问题:
(1)依据材料,指出三峡地区引种马铃薯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概括马铃薯的推广在哪些方面改变了世界历史。
(3)结合材料,你如何看待麦克尼尔“马铃薯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