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9712 道试题
1 . 《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C.我国经济重心南移D.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今日更新 | 65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期间和战后,大多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比如,印度使用动力机械并拥有50人以上的企业数,从1914年的2874家增加到1921年的3965家。巴西1928年的工业生产总值相当于1914年的3倍。一战后,各帝国主义国家为获取高额利润和垄断资源,不断地增加对殖民地的投资。在越南,19241929年,法国私人投资达40亿法郎。1919年美国在拉美的总投资为24亿美元,1929年增加到37亿美元。亚非拉的贫苦农民的境况更加恶化,整个被压迫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激化了,逐渐兴起民族民主运动高潮。

——摘编自王助民《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1415—1990)》

材料二   二战结束以后,亚非拉100多个新兴国家在殖民体系的废墟上涌现出来。联合国刚成立时,在51个成员国中,亚非国家仅占13个,到1970年,在124个成员国中它们已占70个。1964年初,美国国务卿迪安·腊斯克指出:“现在,能组成联合国大会三分之二的多数的国家仅拥有世界总人口的10%。……联合国如果没有那些向它提供资源并有能力采取行动的会员国的支持赞助,根本无法采取重大行动。”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和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并说明其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今日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从20世纪80年代起,英国政府推行所谓的工作福利计划,让失业者去做指定的工作或参加培训,而不是坐在家里领补助。最初这一原则只适用于16—18岁的年轻失业者,1993年梅杰首相宣布要扩大其适用范围。这些举措意在(     
A.解决严重的“滞胀”危机B.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今日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01998年西欧与俄国、苏俄(联)的GDP年均增长率情况

时段18701913191319501950197319731998
西欧2.10%1.19%4.81%2.11%
俄国、苏俄(联)2.40%2.15%4.84%1.15%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著《世界经济千年史》

选取表格中两个相邻的时段,对西欧与俄国、苏俄(联)GDP的发展态势进行阐释,并得出合理的结论。(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今日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如表所示为1960年、1970年韩国部分经济数据。这些变化主要得益于(     
时间工业产值/亿美元占GDP比重出口贸易额/亿美元占GDP比重
1960年6.817.3%0.92.6%
1970年22.324.8%10.311.4%
A.朝鲜战争的正式结束B.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
C.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入D.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
今日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国相继开发、研制了“奈基一宙斯”系统、“哨兵”系统和“卫兵”系统,以对抗苏联的核攻击。至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之间的核力量形成了“相互确保摧毁”的战略均势。这有利于(     
A.避免大规模战争的爆发B.减少美苏之间的利益冲突
C.维护两极格局的对称性D.增强凡尔赛体系的稳定性
今日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830—1850年,伦敦人口增长至将近100万,公共马车增至1300辆,出租马车更是增至2500辆,不少市民“对着拥挤的街道和拥堵的马路惊慌失措”。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世界市场的形成B.工业革命的推进C.城市建设的滞后D.交通工具的变革
今日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认为,通过西地中海港口的开普航线取代了通过东地中海港口的古老贸易路线,取代时间并不是在15世纪葡萄牙人到达印度,而是在17世纪初荷兰和英国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新型商业组织冲击欧洲贸易格局B.传统商路贸易依然占据重要地位
C.葡萄牙海上霸权遭到英荷的抵制D.新航路开辟引发了欧洲价格革命
今日更新 | 12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论如何,波斯帝国在大流士一世执政时期走向辉煌。他大肆进行军事征服,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当上皇帝后,大流士一世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树立权威。从法律上稳固统治,编纂法典,修订各地原有法律。然而,波斯帝国毕竟是一个依靠武力建立起来的多民族奴隶制国家。希波战争中波斯的败北,显赫一时的大帝国开始出现颓势。与此同时,帝国内部诸行省起兵反抗,要求摆脱统治。公元前330年,波斯为亚历山大率领的马其顿军所灭。

——摘编自王春来《曾经辉煌的帝国古波斯文明之谜(2)》

材料二   拜占庭帝国所处的东部地中海地区,多属于古代东方文明的发祥地,又经希腊化时代文化的长期浸润。拜占庭帝国在查士丁尼统治下进入“黄金时期”。查士丁尼发动了多场战争,获得西罗马帝国的绝大部分领土。查士丁尼即位之初,着手编纂法典,其法典的核心是鼓吹“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的本源”。但连年征战使国力耗竭,民穷财尽。到7世纪末,北非的拜占庭控制地区也尽数落于穆斯林之手。1071年曼齐克特战役后,拜占庭帝国在亚洲的大部领地尽失。在欧洲,能控制的地盘仅限于君士坦丁堡和一些希腊城市及其毗邻地区。1342年,发生“吉洛特”(希腊语意为“人民之友”)起义。1453年春,奥斯曼帝国围攻君士坦丁堡,这个千年帝国至此完全覆灭。拜占庭以其昌盛的文化和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不仅影响了东欧,也向西欧传输了古典学术遗产和罗马法。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鼎盛时期的波斯帝国与拜占庭帝国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波斯帝国与拜占庭帝国走向灭亡的相同因素,并说明拜占庭帝国在文化方面产生的历史影响。
今日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开始,哲学家们的反思,带有浓重的学究气,既不像达·芬奇那样的花团锦簇、色彩瑰丽,也不像马丁·路德和他的同伴们那样迅猛、激烈、沸沸扬扬。这是一个沉思的世纪,也是17世纪以来欧洲的一种精神状态,在曲折但顽强地表现出来,一点一点地在摆脱旧的精神枷锁。任何思维的运动只有笼统的阶段性,某一阶段的思想状况必是以前的思想活动积累推进而成的。17世纪的哲人们的确起了为新时期报晓的作用。

——摘编自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   文明的政治组成在文明之间各不相同,在一个文明之内也随着时间而变化。一个文明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政治单位。这些单位可以是城市国家、帝国、联邦、邦联、民族国家、多民族国家,所有这些单位都可以有不同的政府形式。当一个文明演变时,其政治构成单位的数量和性质一般也会发生变化。甚至曾有人认为美国是一个独特的文明。这种把美国和欧洲相对立的做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事实:至少直到19世纪末,美国同非西方文明只有有限的交往。

——摘编自【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17世纪开始的欧洲精神文明发展的特征,并指出17世纪哲人们的“报晓”的含义。
(2)以“近代美国文明”为例,对材料二中的任一观点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说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