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史量才(1880-.1934年),我国新闻史上著名的报业企业家。1912年,史量才接办《申报》。史量才在办报过程中,继承了中国传统史学观,不断完善“史家精神”,最终开创了“史家办报”模式。他认为新闻和历史有共同本质,认为办报等于记史,报人应该具有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尽管当时政局动荡,社会混乱,史量才始终坚持新闻的真实性。《申报》详细报道了“五四”运动、“四一二”“大屠杀”、“九一八”事变、“一二八”淞沪战争……。多年来,人们在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时,都把《申报》作为资料宝库。史量才不仅关注中国国内事务,也将视野放在世界,力求第一时间让国人了解其他国家的真实动态,并在伦敦、华盛顿、东京、巴黎、日内瓦、罗马、柏林都设有特约通讯员。史量才“办报记史”的新闻理念和实践,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一笔宝贵财富。

——摘编自董天策《“史家办报”思想探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史量才开创“史家办报”模式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量才“史家办报”模式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30年的战争,欧洲各国于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19世纪建立起来的维也纳体系将国际法的应用范围逐步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地方。一战后,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国际联盟,但因排除美苏而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西斯国家侵略活动使国际法遭到极大破坏。战后,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力量。国际法院也在荷兰海牙成立。同时,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国际人权、国际环境、海洋、外层空间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纷纷问世。

——据杨泽伟著《国际法史论》

材料二   新中国自成立到1977年底,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总共不过31个。从1978年到2004年底,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已多达236个,仅1978年到1988年就签署、生效了122个。1978年以后中国参加的多边条约,超出了外交、人道主义法、海事、航运、少数联合国专门机构的章程等狭小范围。据统计,中国至今参加的多边条约既涉及联合国及其所有专门机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一般国际法,还涉及国际刑法、反对恐怖主义行为、毒品管制,以及某些建立国际组织的章程等。这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国际法律秩序。

——据饶戈平著《国际法律秩序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以来国际法发展的突出特点,并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对世界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程度有何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5年,我国历史上正式出现以“海关”命名的贸易监管机构。清政府为防“奸牙勾串渔利”,于1757年实施粤海关“一口通商”政策。1759年,清政府颁布《防夷五事》,对外商在广州口岸的贸易和生活实施全面严格管制。粵海关监督即为清朝海关的最高领导者。粤海关监督作为内务府成员和皇帝亲信,既不屑于具体管理对外贸易和关税征收,也缺乏相关管理能力和经验,更多的是关注如何满足皇室、各级官僚及其自身的需要。正因如此,粤海关被称为“天子南库”19世纪中期,我国产生了实际上由外国人扮演主要管理角色、专征洋船贸易税的中国海关机构一一洋关。1854年,英、法、美以税务管理委员会的形式攫取江海关管理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条约明确了邀请外国人帮办税务的制度,并从上海一口推广至全国各通商口岸,且其职能拓展至国计民生诸多领域,甚至在外交、军事、工商业等方面。同时,洋关引进了权力高度集中的垂直管理体制及先进的人事管理、会计统计、稽查等制度。

——摘编自谢松《从粵海关“一口通商”到洋关终结的历史“画像”》

材料二1949年,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成立了海关总暑筹备处。为研究新海关的发展方向和交流经验,中财委邀请全国各关的代表来商讨筹建新中国海关。1949923日,在北京举办了全国海关工作座谈会。时任中财委主任陈云同志发表讲话,他的中心思想是:旧海关变成新海关不要一下子都打碎,要慎重;海关的业务和技术要逐渐改进、修改;旧海关的人员不能全部辞退,要有选择地留用;要搞好新海关人员和旧海关人员之间的团结,制度要逐渐统一。会议结束时,苏联专家也介绍了苏联海关的经验。19491025日,新中国海关总署成立。1951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海关法》及新海关税则。

——摘编自余崇懿《从抗日救亡到建设新中国海关》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中国海关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海关筹建的特点及意义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汉谟拉比法典》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律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社会强不凌弱。

——《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三   自由民侵犯他人住宅时,应在此侵犯之处被处死。如果一个自由民毁坏了一贵族的眼睛,他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如果一个自由民将另一个自由民的奴隶致残,那么,这位自由民要给予另一自由民折价赔偿。自由民之间争斗致残的,对方可以将他同态致残。

——《汉谟拉比法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比伦法典诞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汉谟拉比颁布法典的宗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典的宗旨能否实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时代特点。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建立后,在州县之上再设置一级地方政府一路,它随即成为州县之上的准高层政区。两宋的路是转运使、提点刑狱、提举常平并立的监司或监察区。到金朝,路已不再是监司或监察区,而是正规的一级行政区划和地方最高官府,金朝的路官府也不再是若干司使并立,而是兼领军民的路总管府统辖。元代的路在总管府统辖方面沿袭金制,又融入蒙古旧俗,且演化成单纯的民官。元朝全国路总数一度达到185个,还出现了与路权限相近的61个直隶省部之州和22个直隶行省。但路的一级行政区划和地方最高官府的地位,却因行省及宣.慰司的制度而丧失。后来,路一级官府膨胀,其数量居然接近其下属州的数量,而且,路总管府上压行省、宣慰司,下逼直隶省部之州和一般州府,其在地方行政区划中的地位,随之急剧下降。及明初,朱元璋正式废路,以布政使司分领天下府州县。

——捕编自李治安《元代政区地理的变迁轨述及特色新探》

材料二 唐宋等汉地王朝治理边疆,实行的都是羁縻政策。所谓羁縻政策,就是边疆部落首领既接受朝廷的州县官爵印信,又保持原有的称号、辖境和权力,自理内部事务。羁縻州只是名义上的州县区划,一般不呈报户籍,不承担贡赋。忽必烈定都开平和燕京以后,政治中心南移,漠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的边疆性质逐渐凸显。尤其是岭北、辽阳和甘肃三行省及若干宣慰司的相继建立,意味着元朝廷首次实施了对漠北、东北和西北边疆的直接或较直接的治理。蒙古统治者将汉地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地一概当作被征服地区,而与中原王朝将边疆地区视作蛮夷之地的传统观念截然不同。基于这一新理念,元廷既因俗设“上官”而治,又通过宣政院、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机构,实行强制性的检括户籍,设立驿站,比较固定的缴税和贡献,强制征调土官土军等。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政区地理的变迁轨迹及特色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以来“路”的发展变化,并概括”路”这一地方行政机构被废除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边疆治理与唐宋等朝代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元朝边疆治理政策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前后,随着文化观念的启蒙,“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入中国……化为众多中国人的言谈和文章”。据统计,这一时期从外国涌入的各种“主义”达330种,马克思主义作为众多“主义”中的一种,之所以被中国先进分子所认同和选择,固然有对资本主义的认异和对俄国社会主义的憧憬等心理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显示出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性。

——摘编自王刚《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多维进路》

材料二   下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阶段划分

时间段主要特征陈述
1921~1935蹒跚学步①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阶段,对中图社会和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有限,又被国际共产主义和苏共的教条主义、专制作风阴影所笔罩,因此,中.国共产党人缺乏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主观自觉与实际能力,导致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
1935~1956长大成人
1957~1978遭遇挫折③从1957年反右派斗争开始,党的领导集体逐渐陷入“左”倾错误;对形势判断失误,马克思主义理论被教条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越来越脫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指导思.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
1978年年底至现在继往开来

——摘编自关志钢、张立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共思想史阶段划分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克思主义被中国先进分子所认同的原因。
(2)参照①③,结合所学知识完成②④的陈述。
2021-08-1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材料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出生于湖南溆浦。1912,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后转入周南女校。在这里,认识了蔡畅、蔡和森和毛泽东。她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向警予,寓意时刻敲响警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求学救国。1916,毕业后向警予回乡创办了男女兼收的新型学校溆浦女校,自治心、公共心为校训,重视新思想传播,尊重学生个性。1919年秋,向警予应蔡畅之约,去长沙筹备赴法勤工俭学,同时加入新民学会。留法期间,她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积极参与建党工作。1922年初回国后,她认为在帝国主义、军阀高压之下,全体人民变成了奴隶,没有女权存在的余地,也就无女子教育的发展。她积极号、支持女学生投身于政治运动之中。空言无补,莫若实行”,她积极投身于发展女子教育的实践和妇女运动中。

——摘编自李国忠《警予女子教育思想述论》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向警予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向警予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向警予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贡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炽,江西瑞金人,近代中国维新思想家。1874年起担任户部京官,后兼职军机大臣。甲午战败后,陈炽认真反思战败原因。在18956月的《上清帝万言书》中多次提及希望中国在积累财富、培养人才、改制边防等方面借鉴日本经验。后帮助康有为等人筹办“强学会”。陈炽在(续富国策》中多次进行中日对比,认为中国当在农、工、商业等方面与日本竞争,购置西方先进机器,积极发展自来火制造、瓷器制造、军械制造等行业,以争回利权。陈炽还关注国际局势,以国际视角体察中国与列国关系,直言中、日、英、法、德美等六国在甲午战争期间外交政策皆有失误。他把俄国比作战国时期的秦国,建议中国与日、英、美等国合力抗俄。

——摘编自张登德《甲午战争前后陈炽的日本认识》


(1)根据材料,概括陈炽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炽的主张形成的原因。
9 .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就世界范围而论,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唯有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下列不属于“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原因的是
A.汉字在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B.中华民族有重视总结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的传统
C.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从未受到外族文化影响
D.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能做到既博采众长又兼收并蓄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初,惩元代币制之弊,停止元之纸币流通,设国家铸币局,京师称为“宝源”,设于外地称“宝泉”。明代钱币有两种,一为制钱,为本朝所铸,二是旧钱,为历代所铸。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因铜量不足,设宝钞提举司印造纸币,并规定纸钞可兑换金、银,租税则宝钞与钱币并收。但中后期滥发纸币,钞值暴跌,不得不废,铜钱和银两遂成流通货币。清代的币制则采用银本位制,国家财政收支完全以银两为单位计算。

——选自纪宝成编《中国古代治国要论》

材料二   许多工业企业家和有组织的劳工不喜欢金本位制的僵化,在金本位制下,政府不能利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并且不能通过货币贬值来改善工业的竞争地位。政治上敏感的一些银行家也愿意接受经过改进的美元本位制,这将使美国的国际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获得特权地位。大通银行董事长认为:“美元可以成为其他国家货币的稳定挂靠单位,成为被普遍接受的外汇媒体”。到1944年初,凯恩斯和怀特充分讨论出黄金-美元本位制下国际货币稳定与国内管理的货币灵活变动之间的妥协方案。

——选自(美)杰弗里·弗里登著《20世纪全球资本主义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以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货币政策的特点,并分析最终走向“银本位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1944年的国际货币体系方案制定者们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解决的实际效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