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所示为史书记载的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

姓名出身及任职事迹
陆凯举孝廉出身,曾任东吴永兴县长、诸暨县长。曾拜征北将军、领豫州牧等其时宫中列将何定媚逢奸巧,受宠专权,陆凯当着他的面斥责他:“你看前前后后侍奉君主不忠诚,倾覆混乱国政的人,有哪一个能善终天年的?你为什么专门干那些佞媚奸邪的坏事,堵塞君主的视听?你应当自我勉励改正。不然的话,会有你无法预料的灾祸!”
蒋琬举茂才出身,曾拜
蜀国尚书令,领益州刺史、大将军、大司马等
蜀汉后主建兴元年(223年),丞相亮(诸葛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琬固让刘邑、阴化、庞延、廖淳……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荀彧举孝廉出身,曾任东汉侍中、守尚书令彧尝言于太祖(曹操)曰:“宜集天下大才通儒,考论六经,刊定传记,存古今之学,除其烦重,以一圣真,并隆礼学,渐敦教化,则王道两济。”或从容与太祖论治道,如此之类甚众,太祖常嘉纳之。彧德行周备,非正道不用心,名重天下,莫不以为仪表,海内英隽咸宗焉
锺繇举孝廉出身,曾任曹魏大理卿、相国、太尉、太傅等职太祖(曹操)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其后河东卫固作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并为寇,繇又率诸将讨破之。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

——据陈寿《三国志》等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须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9-26更新 | 363次组卷 | 7卷引用:贵州省2023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宋、元、明清时期的货币演变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繁荣期,“每一交易,动即十万”,货币需求量大增。在与日本、朝鲜、东南亚、南亚、阿拉伯等地区的海外贸易中,大量铜币流向海外。钢币还大量流入北方各族,“北界(辽)别无钱币,公私交易并使本朝铜钱,沿边禁钱条法虽极深重,而利之所在,势无由止。”为克服铜币缺乏之困,川陕地区使用铁钱,“民苦转贸重,故设法书纸代钱,以便市易。”从而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随着元对宋的统一战争的进行,元政府确定以中统钞回收南宋纸币,统一钞法。无政府强令,凡州郡国土及宗王所辖之地,莫不行钞。到元代后期,由纸币承担起主币的职能。元代汉藏商人的贸易,即所谓茶马互市就很活跃,元朝政府设置榷场,令民携带金银兑换成钞,并通过各种财政支出推行纸钞。元末,大量印制发行纸币,造成物价飞涨,民怨沸腾。

明清时期,随着国际贸易发展,大量产自美洲等地的白银流入中国,一举成为主币。明清时期的农民把收获的农产品和家庭手工业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以换取白银向官府交纳。匠户以银代役,使工匠获得独立经营手工业的条件。中国精美的丝瓷等商品大批输往海外,一个以白银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

——摘编自《从铁钱到银两:两宋金元纸币的价值基准及其演变》《纷繁不稳的明清货币》《元代纸币在西藏地方流通考》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宋、元、明清时期货币的演变进行解读。
2021-07-06更新 | 181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东升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