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0 道试题
1 . 17世纪初,茶叶作为“馈赠宫廷高官的礼品”在英国上层社会逐渐流行,并形成一套繁杂、攀比的“下午茶”礼仪。18~19世纪时,“我把茶壶坐上吧,你一定得喝一杯茶”成为英国家庭接待客人的常用语;此外,小说中也大量出现反映市井生活的“非正式的英国茶会”。这一变化(     
A.得益于全球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B.表明物种交流改变了社会消费习惯
C.折射出政治民主化影响社会生活D.根源于殖民扩张提高民众消费能力
2 . 美国参议院档案记载:“没有华工就没有西部的垦殖,华工使荒地变为良田,使整个加利福尼亚变成了一座果园,一个果木园。”下列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A.华工为美国西部开发作出巨大贡献
B.华工促进了加州农耕业的早期开发和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发展
C.华工为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开采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D.华工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甚至生命的代价,推动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强大
3 . 公元3—6世纪的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最终导致了西晋王朝、贵霜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在中国,进入中原的各少数民族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中原文化,在中亚和西亚,无论是印度文化还是伊朗文化,都融合了入侵者的文化。由此可见,这次大迁徙(     
A.引发了古代欧亚文明的衰落B.根源于各文明区宗教冲突
C.促进游牧与农耕文明的融合D.有利于西欧建立封建社会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中海优越的地理环境赋予了古希腊人发达的航海事业,典型的海洋文化和独特的民族特性,使其具有高度开放性,加上繁荣的商贸经济造就的商业文化和高度发达的城邦民主制所提供的良好宽松的政治氛围,以及长期的海外殖民活动等因素的合力作用,造就了古希腊人的求知进取精神,决定了它的文化结构的开放性,而只有开放性的社会组织、文化结构,才能保持活力,汲取最多的能量。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点上,得信息交流之先,使它得以同周边其他民族进行频繁的文化交流,从中学习、吸纳、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先进成分,传播、辐射本身文化,从而强有力地推动了希腊文化的发展、壮大,并且取得辉煌的成就。

——摘编自罗立东《古希腊文化的生态环境论析——兼与中国文化比较》

材料二   正是由于对人的重视,所以古希腊人造就了神人同形同性的神话体系,神就在人身边,他们绝不是高高在上、冷漠无情的神,而是一些极富有人情味的生灵。古希腊人认为,人的美丽不在于他的衣着或装饰品,美丽体现在自身的美质上,而美质的获得靠的就是智慧。“一个人,如果在他那里理性地实现他的目的,以现实的知识作为支配原则管理着他整个的生活,那么,这个人就是智慧的”。古希腊神话与《荷马史诗》中,宙斯虽是众神之父、宇宙的主宰,但却无法行使专制暴君的特权,女神可以拒绝他的求爱,普罗米修斯可以违背他的禁令,偷盗天火传给人类,埃斯库罗斯更是让普罗米修斯发出“宙斯的主权不打倒,我的苦难就没有止境”的呼喊,并在雷电轰鸣、天崩地陷的威胁面前,依然傲然挺立,发出令宙斯心惊肉跳的预言:“宙斯很快就会不体面地被推翻。”

——摘编自尚烨《古希腊文化特色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在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文化的特点。
5 . 苏格拉底在教育方面主张要培养具有智慧、正义、节制、勇敢等品格的人,同时他认为“美德即知识”,应该将政治、雄辩术、几何、音乐、天文学、体育等列为需要学习的科目。这些主张旨在(     
A.否定封建神学桎梏B.普及民主政治理念
C.推动自然科学发展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6 . 唐蕃古道上的丽江古城,分布着诸多宗教遗迹。如汉传佛教的普贤寺、大佛寺,藏传佛教的福国寺、文峰寺,道教的玄天阁、文昌宫,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基督的教堂,还有本地宗教的三多阁。这些宗教遗迹(     
A.得益于边疆地区农业的发展B.表明商路便利了文化交流
C.反映了唐朝开明的文化政策D.说明主流文化受到了冲击
7 . 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育,其主体是基督教教育,教会学校包括修道院学校和大教堂学校构成了学校教育发展的主线,世俗的宫廷学校教育带有浓厚的基督教色彩……其中不少大学直接脱胎于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这反映了基督教会(     
A.垄断了中世纪的教育B.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
C.广泛地影响西欧社会D.对西欧教育影响深远
8 . 明末知识分子徐光启曾指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同时期的士大夫李之藻提出“借我华言,翻出西义”,而杨廷筠更是指出抓紧培养翻译工作者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西学东渐成为时代潮流B.资本主义萌芽推动思想进步
C.有识之士世界观的转变D.西学的传入开拓了士人眼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由于无产阶级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从而不得不依靠暴力方式来获得自己的生存权利;也正是由于无产阶级处于社会最底层,承受着最沉重的剥削和压迫,因此他们具备了革命的需求。据此可知,马克思主义者(       
A.未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有效途径B.提出扩大工人政治权利的要求
C.认为无产阶级具有革命的彻底性D.倡导实现无产阶级的国家联合
10 . 东晋南朝时期,游牧民族开始了农耕定居生活,五谷杂粮与菜蔬进入了他们的生活,并吸收了汉族精细的加工方法,而汉族的传统饮食结构也得以改变,肉类食物的比重大大增加,加工方法也更多样。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北方汉族人口大量南迁B.统治者汉化政策的推动
C.民族迁徙促进文化交融D.经济发展南北差异消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