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互联网金融(ITFIN)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有机结合,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如人们利用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无须亲自到金融网点,就能办理转帐汇款、投资理财、贷款兑换等业务。这反映了互联网金融(     
A.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B.使人类社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C.为人们相互交流提供了新途径D.成为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前106年-前43 年)认为:真正的法律是与自然相调和的真理……这种法无分罗马与雅典,无分现在与未来,对任何国家或时代都有效并永久有效。这一认识(     
A.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B.顺应了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的趋势
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善D.为近代西方民主法治实践树立典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数量急剧增加,其中美国和中国是发文量最多的两个国家,如图为2001—2020年全球—美国—中国人工智能高质量论文年度趋势图,该图反映出(     
A.科技进步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新视角
B.现代科技拓展了国家社会治理的新领域
C.高新技术发展推动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
D.大国日渐成为高新技术研究的主导力量
2023-10-26更新 | 369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岐山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根据亚太经合组织预测的数据,从2020年到2030年,全球中产阶级人口将从33亿增长至49亿,这一增长中的80%发生在亚洲。还有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签订的44个自由贸易协定中,有28个涉及亚洲。这可以用于说明,当前至未来(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加强B.亚洲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C.亚洲科技和贸易居于世界前列D.世界的政治多极化格局日益巩固
2023-05-05更新 | 512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段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科索沃战争后,俄罗斯表示决不能允许美国人独断专行,德国时任总理科尔认为“一个国家发号施令,另一些国家服从的时代过去了”,欧盟国家加快了自主防务进程,广大发展中国家则明显增加了彼此间的协调。这一现象表明(     
A.美国丧失超级大国地位B.单边主义政策已遭废止
C.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加强D.大国决定世界格局方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孝宗在位27年,先后出任宰相的有17人,参知政事更是达到34人之多;同时,孝宗还恢复了宋代立国以来“异论相搅”的祖宗家法,提倡宰臣之间存有不同的政见;另外,还重用他当皇帝之前的部属们制约宰臣,孝宗这些做法有利于(     
A.保障国家决策正确B.强化中央集权趋势
C.把控朝廷中枢权力D.提高国家行政效率
2023-01-19更新 | 404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3届高三月考(五)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多极化趋势使世界各种力量逐渐形成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关系;有利于国际事务中听取不同的声音,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实现世界和平稳定的发展。据此可知,世界多极化发展(     
A.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B.推动了世界贸易规范化的实现
C.使发展中国家抓住发展机遇D.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急欲完成自威尔逊时代以来的国家战略方向的调整,即由孤立主义转向全球主义,由维持在美洲的领导地位转向追求世界领袖作用。杜鲁门总统19451023日在国会提出要在国际间起“领袖作用”。鉴于二战的惨痛教训,战后初期苏联将战略重心摆在谋求国家安全利益上,力图把战前资本主义列强套在自己周边的“防疫带”转变为“安全带”。战后随着关系日趋紧张,两国都不约而同把双方的对抗视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乃至生活方式之间的较量,并确信自己国家的前途命运系于这些理论、原则和制度的胜负。

——摘编自刘志青《战后美苏矛盾的演变与冷战的开始》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局势被打破,世界格局呈现了多维发展趋势。无论从国际经济、国际政治来看还是就国际军事、大国关系而言,未来世界在很长时间内将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元世界,不管昔日的大国是否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也不论发展中国家能否承受这个机缘,多极世界已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同时把世界推向了和平的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摘编自陈晓翔《浅析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美苏矛盾加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后国际格局发展的新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对世界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热点和焦点在北方,特别是与匈奴的关系。秦汉之际,匈奴的势力逐渐强大,从高祖到汉武帝即位初,汉匈都一直有和亲之约。但从汉武帝开始,汉匈双方发生了近五十年的战争,到汉光武帝时,匈奴分裂南北两部,南匈奴附于汉,走上了与汉民族融合的道路,北匈奴被迫西迁。匈奴势力进入西域后,通过乌孙间接地开始控制西域,而汉朝通过和亲使政治势力进入西域,使匈奴势力呈消减的趋势,到汉昭帝时,匈奴势力有抬头之势,宣帝继位后出兵匈奴,加上匈奴内部不.和,逐渐结束了匈奴对西域的控制,西域都护成了西汉的一级地方政权。秦始皇时开始对西南少数民族进行治理,到汉武帝时,为了断匈奴臂,派张骞出使西域,加深了汉武帝对西南少数民族的认识,最终设立益州等郡进行管理,促进了西南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关系。

——摘编自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

材料二 清朝入关后,随着对边疆地区统治的扩大,理藩院职掌范围也扩大到西北、西南边疆地区,成为清朝管理少数民族的中央机构。在东北地区实行军府制,设立将军,兼管军政和民政;在西北地区主要采取军府制统治,设伊犁将军,总统天山南北的军务与民政,并设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等;在北疆的蒙古族聚居的地区推行盟旗制度;在西藏地区则根据当地的宗教信仰特点,通过西藏的上层,实现政教合一的统治体制;其他如在西南地区仍袭明制,实行土司制度。清政府通过封爵、给傣、联姻、朝觐制度等措施,极尽拉拢、抚绥少数民族上层人物。清政府在东北、外蒙古和西北边境,设置了一系列军事哨所,此外,清政府还在东北、西北、蒙古地区设置台站,开辟驿路。

——摘编自张艾力娜布琪《清代民族政策略论》

材料三 按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各少数民族依法享有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同时享有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事务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力更生和开拓进取,加上国家有力的扶持和帮助,特别是从2000年以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又新建许多工业项目,把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加快了民族地方的发展。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强调各民族语言文字平等的原则,充分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权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极大地凝聚了民心,顺应了民意,反映了民情,从制度上彻底粉碎了国内外分裂势力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野心。

——摘编自陈国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由来及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关系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