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热点和焦点在北方,特别是与匈奴的关系。秦汉之际,匈奴的势力逐渐强大,从高祖到汉武帝即位初,汉匈都一直有和亲之约。但从汉武帝开始,汉匈双方发生了近五十年的战争,到汉光武帝时,匈奴分裂南北两部,南匈奴附于汉,走上了与汉民族融合的道路,北匈奴被迫西迁。匈奴势力进入西域后,通过乌孙间接地开始控制西域,而汉朝通过和亲使政治势力进入西域,使匈奴势力呈消减的趋势,到汉昭帝时,匈奴势力有抬头之势,宣帝继位后出兵匈奴,加上匈奴内部不.和,逐渐结束了匈奴对西域的控制,西域都护成了西汉的一级地方政权。秦始皇时开始对西南少数民族进行治理,到汉武帝时,为了断匈奴臂,派张骞出使西域,加深了汉武帝对西南少数民族的认识,最终设立益州等郡进行管理,促进了西南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关系。

——摘编自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

材料二 清朝入关后,随着对边疆地区统治的扩大,理藩院职掌范围也扩大到西北、西南边疆地区,成为清朝管理少数民族的中央机构。在东北地区实行军府制,设立将军,兼管军政和民政;在西北地区主要采取军府制统治,设伊犁将军,总统天山南北的军务与民政,并设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等;在北疆的蒙古族聚居的地区推行盟旗制度;在西藏地区则根据当地的宗教信仰特点,通过西藏的上层,实现政教合一的统治体制;其他如在西南地区仍袭明制,实行土司制度。清政府通过封爵、给傣、联姻、朝觐制度等措施,极尽拉拢、抚绥少数民族上层人物。清政府在东北、外蒙古和西北边境,设置了一系列军事哨所,此外,清政府还在东北、西北、蒙古地区设置台站,开辟驿路。

——摘编自张艾力娜布琪《清代民族政策略论》

材料三 按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各少数民族依法享有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同时享有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事务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力更生和开拓进取,加上国家有力的扶持和帮助,特别是从2000年以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又新建许多工业项目,把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加快了民族地方的发展。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强调各民族语言文字平等的原则,充分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权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极大地凝聚了民心,顺应了民意,反映了民情,从制度上彻底粉碎了国内外分裂势力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野心。

——摘编自陈国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由来及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关系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荒政中,人主的职责有六,宰执的职责有八,监司的职责有十,太守的职责有十六,县令的职责有二十。人主在荒政中,要“一曰恐惧修省;二曰减膳撤乐;三曰降诏求直言;四曰遣使发廪;五曰省奏章而从谏诤;六曰以厚黎元”。宰执在荒政中,要“一曰以燮调为己责……六曰建散财发粟之策……八曰开言路以通下情”。县令要“一曰闻旱则诚心祈祷……六曰由上司觅义仓以赈济……十有一曰听客人之粜籴……十有八曰散施药饵以救民……二十曰除盗贼"。

——摘编自宋·董熠《救荒活民书》

材料二   冬令救济对于贫民是最直接有效的救济方式。如1924年后,在乐山县城,每届年终,慈善团体和少数商家就会筹集钱粮散发贫民,作为冬令救济的款物。19421026日,社会部发布《冬令救济实施办法》,规定各地根据经济情况择要举办以工代赈,小本贷款,平粜粮食,开办半价食堂或粥厂,发售平价衣被,设置庇寒所等。

——摘编自赖静《非独立性:民国时期社会保障的混合形态》

材料三   “中国式减贫”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经济畅通内外循环奠定了基础。出口、投资以及内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为减贫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大规模工业化不断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通过大规模就业实现普遍式脱贫。第二阶段减贫的核心是由政府主导的精准扶贫。2013年中国政府启动了精准脱贫攻坚战,将保护式和开发式扶贫进行了有机对接,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减贫在制度层面进行了整合,构成了中国扶贫的新实践体系。

——摘编自孙靓莹《“中国式减贫”照亮全球脱贫之路》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宋代和民国时期扶贫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现代扶贫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精准扶贫的现实意义。
2023-09-10更新 | 167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考(一)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开创了全国高度统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为以后各朝代继承。两汉时期,经过改造的儒家礼教逐渐成为指导立法和司法实践的重要因素。魏晋时期,立法频繁,礼教被确认为立法和司法的基本原则,这一过程在唐代发展到鼎盛,是为中国法律制度传统的确立。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的法律制度在总体上不再有重大的发展,唐律先是被宋朝沿用,又被明朝当作立法的蓝本。明律本身被清朝沿用。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再次发生巨变,而法律的变化却相当滞后。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了根本改革法律制度的尝试,但是这种尝试与空前的民族、政治、社会危机交织在一起,实际影响力是微不足道的。中华民国时期迅速制定并颁布了一批与当时最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接轨的法典,其实际施行的情况相当有限,很大程度上只是“书面法”而已。

——均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演变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法律的特色及其效果。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淳熙元年(1174)、淳熙二年(1175),南宋在内政方面出现的最大问题是行用会子的弊端。宋孝宗诏令有关臣僚讨论应对“会子危机”的问题,任职于仓部的辛弃疾进奏了一篇《论行用会子疏》,提出应对“会子危机”的策略。“朝廷用之自轻故耳”“世俗之徒见铜可贵而楮(楮币即纸币)可贱,不知其寒不可衣,饥不可食,铜楮其实一也”“往时应民间输纳,则令见钱多而会子少;官司支散,则见钱少而会子多。以故民间会子一贯,换六百一二十足。军民嗷嗷,道路嗟怨”“夫会子之所以轻者,良以印造之数多,而行使之地不广”。政府“姑住印造”,停止滥印会子。

——摘编自《宋史·辛弃疾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时期“会子危机”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弃疾应对“会子危机”的主要主张并简析其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604年,郑芝龙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府。他的父亲是泉州知府衙门的库吏,舅舅是海商,从事澳门与日本、马尼拉的远程贸易。1621年,他前往澳门投奔舅舅,开始了其漫长的海商生涯。大约在1622年,郑芝龙抵达日本平户,后与日本女子结婚,生下了儿子郑成功。1625年,郑芝龙活跃于闽粤沿海,地方政府奈何他不得。王庚武认为:“郑芝龙之所以能将其庞大的海上势力统领在一起,靠的是军事上和外交上的技巧,靠的是成功的贸易活动,更重要的是依靠其大家族和忠实的闽南同乡的支持。”1640 年,荷兰人为垄断海外贸易,和郑芝龙达成协议,希望他本人不直接和日本通商。作为交换,荷兰人则分其利润的四成给他,但1640年以后,郑芝龙的船队依旧不断前往日本贸易。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芝龙从事海上贸易活动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芝龙的海上贸易活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全面抗战开始后,苏联对日本侵略中国有两种态度,一方面希望不过分刺激日本,不给其侵略苏联的口实;另一方面,希望中国能长久地拖住日本,使之无法入侵苏联。因此,1938 年上半年,徐州会战结束后不久,苏联就敏锐地注意到日本下一步进攻汉口来的企图,并及时提醒中国政府务必予以高度重视并做好防御准备。712日至87日,国民党第九战区苏联顾问保葛达诺夫上校,对前线战场进行了实地视察并就国民党驻军的缺点提出改进建议。其实,进入6月份以来,国民政府一直在向苏联借钱,用以购买苏联制造之工业产品和工业设备。在主要战斗刚刚结束之时,1012日,H·利亚霍夫发表了《为汉口而战》的最新战报,特别是向苏联及全世界播报了这一重大利好消息。

——摘编自孙伟《苏联与中国抗战——以万家岭大捷为例》

(1)根据材料,概括全面抗战初期苏联支持中国抗战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全面抗战初期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2023-01-19更新 | 137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3届高三月考(五)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0年,英国工业生产总额占世界的50%,以后虽因美国、法国和德国的兴起而比重有所下降,但直到19世纪后半叶英国仍处于世界工业、贸易、金融和海运中心的地位。1825年,英国废除了机器出口禁令。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博览会,向世界展示了大量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从此,英国向各国提供各种机器设备,承包许多国家的铁路建设,并借贷给各国政府和私人,用来购置英国的机器和工业品。1870年,英国工业制造占世界的32%,采煤量占世界的 515%,生铁产量占世界的25%,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池元吉《世界经济概论》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2012年到202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由 225%提高到近30%,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为健全的国家。500种主要工业品中,超过四成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最新发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我国工业领域企业有73家入围。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力持续攀升,通信设备、工程机械、高铁等一大批高端品牌走向全球,光伏、新能源汽车、家电、智能手机、消费级无人机等重点产业跻身世界前列,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稳固。

——摘编自张辛欣《制造强国筑牢发展根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制造业发展的经济因素,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制造业发展的共同之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大国制造业的认识。
2023-01-19更新 | 280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3届高三月考(五)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长期以来,苏联在对外经贸方面一直偏重以经互会国家为主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与亚洲地区的经贸关系不多。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一轮的世界产业的扩散和资金转移浪潮的出现,苏联政府制定新亚洲政策,着力改变这种单一的贸易结构,强调重视与亚洲地区的经济合作。戈尔巴乔夫当政后多次强调东部开发的开放性,力求通过开发东部地区来融入拥有巨大经济潜力的亚洲地区。为此,苏联采取创办合资公司、提供机器设备、鼓励贸易等多种措施,积极贯彻新亚洲战略,以便带动苏联国内的经济繁荣。

——摘编自宋运肇《苏联调整亚洲经贸关系的现状》

材料二欧盟以往对亚洲并不重视,致使其在亚洲的市场份额不如美、日。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亚洲经济的持续增长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地位的提高,对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1994年7月,欧盟制定《亚洲战略》,规定依据国别和产业部门制定扩展经贸关系的顺序,争取废除那些阻碍贸易和投资的歧视性法规。在欧洲具有相对优势的一些关键领域,特别是能源、环保设备、运输设备和通讯方面设立欧洲技术中心,并为随后的经济合作、文化交流提供资金保障。1996年3月,欧盟与亚洲国家举行了没有美国参加的首届亚欧会议,并发表了《亚欧会议主席声明》,建设体制化的亚欧全面新伙伴关系。欧盟与亚洲国家的关系得到全面提升。

——摘编自邬九懿《欧盟注意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联制定新亚洲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苏联相比,欧盟推行的亚洲政策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022-10-31更新 | 262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