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74年,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创立,其研究视角和会议组织长期为西欧国家主导。二战后,该会议中的亚非学者不断增多,举办地也开始更多倾向于非欧洲国家,并于1973年更名为“亚洲和北非人类科学国际大会”。这些变化(     
A.得益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B.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产生
C.反映了国际秩序的发展趋势D.加剧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二年(1724年)全国耕地面积达890647.524亩,前所未有。清代前期农业生产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南方水稻产量一般亩产“大约共三石(一石约180斤)为常耳”。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有不少地方专门或主要种植经济作物,如乾隆年间,植棉专业区的江苏松江、太仓、通州和海门厅所属各县“每村庄知务木稻者,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花者,则有十之七八”。粮食大量向经济作物区运销。例如,乾隆中期后苏州产丝区的粮食,常年由江西、湖北、安徽供应,每年计数百万石,天津粮食则由东北地区供应,乾隆年间,由东北运粮到天津的船只达数百艘,山东的临清县产棉区,粮食由河南供应,广东珠江三角洲缺粮,主要靠广西、湖南供应。

——摘编自黄启臣《清代前期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短缺、温饱问题成为最大的民生问题。粮食功能主要是食物,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粮食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人们的饮食需求向温饱型转变,单一的粮食型食物结构开始向多样化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初,粮食功能除满足基本吃饱需求外,各种粮食加工制品日益丰富。

——摘编自王永春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变动规律研究及趋势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前期农业的新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粮食生产与加工出现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认识。
3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控制着联合国数量较多的成员国,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如阻挠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但7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多次被置于被告地位,从而使得过去一直强调要发挥联合国作用的美国,转而攻击联合国是“暴民政治”。这一变化体现出(     
A.美国霸权深受多极化趋势的制约B.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矛盾重重
C.政治方面全球治理优于国家治理D.社会主义阵营力量不断壮大
2024-05-3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工业革命”,也有文献将其称为“产业革命”。“工业革命”在《辞海》中被定义为:“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到采用机器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过程”;“国民经济各部门广泛采用新技术以及由此引起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根本变革”。“产业革命”,最早出现于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中,此文将英国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工业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定义为“产业革命”。1984年,钱学森在《科学技术讲座》的演讲上将产业革命定义为“生产体系在组织结构以及经济结构方面的飞跃变化。它是因为生产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导致的飞跃”。由此可见,《辞海》中有关工业革命的第二个涵义与产业革命的定义几乎相同,即工业革命不仅使第二产业内部不同行业生产或组织方式发生巨变,而且还将扩散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引发其他众多产业生产或组织方式发生巨变,并促使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出现革命性变化。

——摘编自田露露韩超《第三次工业革命:历史演进、趋势研判与中国应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工业革命及其影响”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银钱比价本质上是一种特定计量标准下的银—钱货币间兑换比率,即白银一两合制钱的个数。

清代的银钱比价变化趋势图

——摘编自林满红《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材料二:白银流入对明清两代如同双刃剑,带来了帝国的繁荣,但是也埋下了不安定的因子。而中国经济进一步白银化,其实也意味着货币的命脉并不在于官方甚至民间,而是被动与世界连接起来。中国与英国之间的关系因为茶与鸦片而连接在一起,中间的渠道是白银……不仅中国人不喜欢白银流出,西方人也不喜欢。早在中国人抱怨“漏银”之前,西欧对白银的流出就持批评态度,鸦片作为一种走私贸易应运而生与此相关……军事败北后不久,中国的贸易优势也开始瓦解。

——摘编自徐瑾《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白银价格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流入对明清社会的影响。
2024-04-2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三新教研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至18世纪,在贸易理论探索的基础上,英国政府积极保护国内工业的发展,提高关税保护本国商品、实施出口补贴政策。这些保护政策的实施推动了英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英国对外贸易的极大繁荣。

——摘编自[英]邓肯·韦尔登《英国经济史》

材料二   从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发轫到19世纪中期,英国贸易政策变化的总体趋势是逐步放松贸易管制。以拿破仑战争为界,英国企业家群体关于贸易政策的主张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拿破仑战争之前,企业家群体反对《大不列颠王国和爱尔兰王国通商条约草案》和《英法商约》。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以曼彻斯特棉纺织业工厂主为首的企业家群体领导了“反谷物法同盟”,并最终废除《谷物法》,推动英国对外贸易的管制逐渐放松。

——摘编自[英]屈勒味林著《英国史》

材料三   1978年英国进出口贸易各类统计表

类别

欧共体

国家占比

其他西欧

国家占比

北美国家

占比

石油输出

国占比

发展中国

家占比

总额

(亿英镑)

出口贸易

37.7%

15.3%

11.4%

12.8%

13.5%

373.63

进口贸易

40.5%

17.1%

13.0%

8.5%

10.7%

409.69

——根据[英]罗伯特·C·艾伦《全球经济史》编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19世纪贸易政策的转变及其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78年英国进出口贸易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7 . 鸦片战争后,西医手术逐渐在中国出现并传播,但被认为是折损人体的妖术;19世纪晚期后,伴随着手术实践与知识译介的进展,西医在大城市中逐步被认可。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中国近代科学不断发展B.国人医疗观念的进步
C.中西医的结合成为趋势D.西医成为时代的主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魏晋时期,江南地区壁画通常以风景、生活为表现内容,而中原地区的壁画往往以历史和宗教为主题。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南北朝时中原地区的壁画也开始描绘更多的世俗主题,如日常生活、风景和肖像。这一变化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       
A.艺术领域呈现出交融的趋势B.北民南迁促进区域文化整合
C.社会经济文化水平超过前代D.绘画主题政治生活色彩浓厚
9 . 进入近代社会以后,人类的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科学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集中的手工工场,相对于分散的作坊而言,是一种大型的生产组织,它把所有劳动力和不同工序集合在同一场所。在手工工场里,日趋细致的劳动分工已成为生产的基础。这一时期,产生很多发明,采用新的技术,改进生产工具。手工工场的组织形式对工人的训练和要求,奠定了日后工业化大生产所必备的组织秩序,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手工工场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它面向市场而进行生产。

——改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工业革命前英国手工工场呈现的发展趋势,并概括手工工场的发展为日后工业革命开展而奠定的基础。

材料二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工业中的百万富翁,整批整批产业军的统领,现代资产者,代替了工业的中间等级。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

——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根据材料二,以“市场”为视角指出进行工业革命的必要性及其重要作用。结合所学,写出当时“代替了工场手工业”的新生产组织方式及“蒸汽和机器”催生的两样新交通工具。

材料三

第一次技术革命从纽可门的单作用蒸汽机到瓦特的双作用蒸汽机的发明用了72
从发明到应用:蒸汽机为84
第二次技术革命从法拉第的发电机模型开始,到美国人交流电动机发明用了57
从发明到应用:电动机为65年;无线电为35年;雷达为15
第三次技术革命代表性技术电子计算机1946年问世,在30年时间内经历了5代;运转速度增加30多万倍;体积缩小到三分之一
从发明到应用:原子能利用为6年;电子计算机为5年;晶体管为4年;激光器为1
科学知识增长率20世纪50年代每年增长9.5%;60年代为10.6%;80年代为12.5%

——改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三次技术革命相对于第一、二次技术革命而言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以科技为视角概述进入20世纪以来出现这些新变化所具备的条件。
2024-02-24更新 | 77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6月质量检测卷历史试题
10 . 经济全球化改变着全球劳动力的市场结构,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劳动力的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移民中的“知识精英”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贸易、公共服务等行业就业机会增加
B.发达国家的留学生发挥重要作用
C.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
D.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吸引了许多移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