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末,在北京地区,新成立的警察机构开始采用宣传疫病知识和推广种痘的方式对抗疫病。到民国时期,传染病医院开办后,京师警察厅建立起一套以该院为核心的疫病防治制度,应对突发性疫病。新设的中央防疫处也致力于从欧美国家引进各类疫苗并研制各类疫苗,为推行注射疫苗预防疫病提供技术性保障。自1934年起,北平市卫生行政机构开始以运动的形式,大规模推行预防疫苗注射,开启了以预防医学为指导的疫病防治新制度。

——摘编自杜丽红《近代北京疫病防治机制的演变》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类疫病肆虐。1949年10月,中央召开紧急防疫会议,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建立快捷的信息沟通体制,组织群众先后开展以清洁大扫除、反对美国“细菌战”和“除四害”为中心的三次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教育和文艺界人士以及中国红十字会也积极进行科学防疫治疫宣传,将“防病”“医愚”与“治心”相结合。经过十余年的努力,鼠疫、天花、黑热病等烈性和急性传染病陆续被消灭,人口的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摘编自李向东、刘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情与疫病防控的政治化》


(1)根据材料一,以北京为例,指出近代疫病防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病防治措施的主要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

——《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二   自由民侵犯他人之居者,应在此侵犯处处死并掩埋之。如果一个自由民毁坏了一个贵族的眼睛,他应当将自己的眼睛弄瞎。如果一个自由民将另一个自由民的奴隶致残,那么,这位自由民要给予另一自由民折价赔偿。自由民之间争斗致残的,对方可以将他同态致残。

——《汉谟拉比法典》


(1)《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该法典诞生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汉谟拉比颁布法典的宗旨。
(3)从材料二来看,法典的时代特点是什么?
2023-08-26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学者朱孝远说,欧洲中世纪带有浓厚的基督教信仰色彩。在“信仰时代”,天主教会非常强大,追求统治世界。中世纪欧洲的制度,其实就是把放大的个人(希腊)放小一点,把放大的国家(罗马)也放小一点,但把部落的习惯、家族血缘的习俗放大了,变成了一种政治制度。

材料二   西欧封建社会是一种刚性体制。它的权力结构固定,权力的行使方式僵化而不易改变,由此各权力结构之间便出现了空隙,为新生产力因素提供了活动空间,便于体制外的异已力量滋生和成长,而后发展壮大成体制外的力量,并与体制内的权力中心发生冲突,最终导致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

——摘编自钱乘旦《中世纪西欧的几个特点》


(1)材料一中的“政治制度”主要是指哪一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中世纪被称为“信仰时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体制外的异己力量”的认识。
2023-08-26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是以中国近代以来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历史积淀的。中国近代对此进行探索的历史逻辑,是从洋务运动经过维新派再到革命派,表现了探寻现代化道路和文明新形态的起步与转折,即在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及其文明的同时,把目光开始转向社会主义,试图以此使得中国后来居上。五四运动以后,经过长期摸索,中国现代化道路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中国人用自己的脚踩成的路。

摘编自陈卫平《寻求中国现代化道路和思考人类文明新形态》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提出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构想。毛泽东指出,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向和基本点。与国家工业化相适应,毛泽东提出了政治民主化和建设“现代文化”。这些构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面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意识到“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摘编自郭艳梅《对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回顾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探索现代化的“起步与转折”的内涵,并分析中国现代化道路在五四运动后发生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构想”在改革开放前的实践及其成果。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
5 . 世界文化是多元的,因交流而不断发展,更加丰富多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崇祯历书》的编纂和应用,《几何原本》的引进,以及全国大地图的测绘等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并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并不只是单向的西学东渐,与之相伴相随的还有一个中学西渐,葡萄牙在租借澳门后,中国产品如丝绸、陶瓷、茶叶等,更多地输往欧洲,一些传教士全面介绍了中国历史,地理和思想史等方面的情况。1793年,巴罗在《中国游记》中盛赞承德避暑山庄的园林建筑:“错落有致,间隔合宜,恰到好处,互相衬托”,另一学者又专门指出中国园林有更高级的美——不规则的自然美,这推动了英国“不规则园林”运动的兴起,随后,整个欧洲掀起了仿建中国园林的热潮,并修建了许多包含中国元素的建筑,其中不乏代表性作品。

——摘自袁行霈《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材料二   在当今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东亚在世界上崛起,增强了东亚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东亚发展模式的成功,使东亚地区的国家更坚定了对自身文化的信心。这种自信更促进了一种“亚洲意识”的觉醒。1996年首届亚洲儿童权利与传媒会议通过的《马尼拉宣言》指出,亚太地区的大众传媒应当尊重和保护亚洲社会的传统文化,向儿童提供富有亚洲特色的节目。

——摘编自关世杰《试论二十一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并不只是单向的‘西学东渐’,与之相伴相随的还有一个‘中学西渐’”产生的双向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文化交流的趋势。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面对不同文化的激荡碰撞,当代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文化观。
2023-08-06更新 | 7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全国·课后作业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帝国政治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在历代统治者的鼓励和各族人民长期的辛勤劳动下,创造了光辉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以巴格达为中心,往西经开罗和科尔多瓦传播到北非和整个欧洲;往东传到中亚、印度和东南亚,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

材料二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气候多样,这就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帝国政府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有计划地统一开辟边境的自由贸易区,大力扶持和促进对外贸易和过境贸易。东方的丝绸、香料、瓷器经由这里运往西方,而西欧的毛织品等也借道转运到中亚等地,帝国则从转口贸易中获利。对外贸易活跃促进了国内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生产专门化的发展。发达的工农业生产和繁荣的国内外贸易给帝国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巨额财富,国库充盈,财政富裕。当时帝国的繁荣也恰好在国库的盈余中反映出来。同时,政府还在许多重要的商贸路线上派有重兵,意在保护帝国内的商贸路线,其目的在于增加关税收入。

——摘编自李仲生《世界人口经济史》

材料三  16世纪奥斯曼帝国曾授予一些西方国家以特权,如鼓励外商运来帝国不生产的和无法满足需要的产品,允许外商购买帝国的粮食和原料,但当西欧国家经济技术进一步发展之后,这些特权却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剥削奴役奥斯曼人的工具。帝国政府监督和控制市场,举凡度量衡、价格和利润、进出口贸易、原材料生产以及行会组织都在中央政府的监视和约束之下,遏制了广大农民、工匠和商人的积极性和行会组织的自主权。帝国还严密控制所有国内外贸易路线,封锁陆上边境口岸,严格限制私营企业参与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竞争。帝国政府即或关注世界动态,也只注意收集和处理有关欧洲政治事务的情报,而很少注意那里知识、科学和技术领域的更深层次的发展。

——摘编自胡光利《试论奥斯曼帝国的兴衰及其历史经验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的地位,并概述其文化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奥斯曼帝国兴与衰的经济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奥斯曼帝国兴衰过程中得到的启示。
2023-08-03更新 | 34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对美洲和英国自治领的影响比它对亚洲和非洲的影响深远得多。实际上,这种“影响”是如此广泛、如此具有戏剧性,以致称其为彻底的欧化更合适。千百万欧洲移民蜂拥而入,占据了西半球和南太平洋中人烟较稀少的地区,人口稀疏的土著居民或是被消灭,或是被赶走。欧洲人给土著居民带来了欧洲的政治制度、谋生方法和文化传统。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信息,自选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论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早就说过:“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出现在雷鸣之前一样。”人类文明发展史早已证明: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引领。没有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欧洲就不会走出神学统治的黑暗而迎来新世纪的曙光;没有1718世纪英法启蒙思想家的鸿篇巨制,就没有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和胜利。在中国,没有马列主义的传入,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没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发展;没有“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就没有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改革开放的启动发展;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就没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的出现。

——摘自韩振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价值》

根据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3-07-21更新 | 9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为1871年和1910年德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该变化反映出德国(        
年份工业成品和半成品原料食品
1871年51%25%24%
1910年74%16%10%
A.加紧了对海外的殖民扩张B.提升了本国商品竞争力
C.外贸实行了自由贸易政策D.成为了最发达的工业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7世纪,利玛窦等人来华伊始便穿起儒生的服装,学习汉语,阅读儒家经典,这在帮助他们进入宫廷方面无疑是成功的。徐光启、李之藻等讲究经世致用的士大夫成为皈依者。这种做法(       
A.适应了明代经济发展需求B.推动了儒家思想的变革
C.迎合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D.促进基督教的广泛传播
2023-07-16更新 | 127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