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623年英国制定《垄断法》,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正式完整的专利法。1883年,欧洲国家协商达成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成立保护工业产权的国际专利局,开创国际保护知识产权的先河。由此可推知专利法(     
A.是工业革命的产物B.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C.引发各国矛盾冲突D.保护专利成为共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事件后发表宣言:"这一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其'大陆政策'、'满蒙政策"所必然采取的行动.....完全是国民党军阀投降帝国主义的结果.......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才能将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该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战争期间,英国首相承认“所有的欧洲国家都滑过沸腾的大锅的边缘而掉进战争之中”。大战爆发之初,军方本以为是单纯的军事较量,却变成倾注全部国力的长期消耗的总体战,从而动摇了欧洲文明的整个基础,为一个新世界的出现带来曙光。这个新世界可能包括(     
①形成两大意识形态对峙的阵营   ②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动摇
③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在加剧   ④厌战避战情绪在欧洲各国蔓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4 . 西班牙人开展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始于1565年,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满载美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拉。这引起把银视为至宝的中国商人的兴趣,努力扩展对菲出口贸易。大帆船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生产的生丝与丝绸大量运销于需求特别强大的美洲市场。据此无法推出(     
A.中国与美洲在市场上有互补性B.西班牙获得巨额贸易利润
C.明王朝曾经实施开海贸易政策D.西班牙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5 . 在1949—1954年,有1424人回到祖国,多数是从美(937人)、英(193人)、日(119人)和法国(85人)回来的。到50年代末回国人数增至2500名,其中包括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赵忠尧等人。这最能说明(     
A.中国外交出现新突破B.已打破各国对中国的封锁
C.新中国建设成就斐然D.归国学子高尚的爱国情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陈独秀曾说:“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陈独秀持此主张,直接目的是(     
A.更新传统文化B.学习西方共和C.打破孔子崇拜D.反对封建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由此可知当时(     
A.科举是宋入仕唯一途径B.儒家学说是考试主要内容
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D.贡举开始成为最重要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知识分子从旧的宗法伦理和天命神权观念束缚下解放出来,有了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理性的自觉,开始从理性的角度重新审视社会历史和现实人生,对传统文化进行认真反思和总结,从人文关怀的原则出发,重新构建未来社会和人生的理想蓝图。以上反映的应是(     
A.列国争雄B.百家争鸣C.战国变法D.明清启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仰韶文化是一个“文化群”,不同地区的仰韶文化,来源不同,去向也不同。但总体看,不同地区的仰韶文化,在距今5000年后,大致都演变成了龙山文化,而龙山文化则是夏商文明或者说华夏文明形成的基础。据此可知,作者认为(     
A.仰韶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主根B.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
C.龙山文化应是华夏文明的基础D.中华文化群分布遍布华夏大陆
10 . 人口是促进与制约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与影响,但当人口规模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会对经济、资源等方面产生不利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是较早注意人口问题的国家。夏商时,奴隶主贵族从孝的观念出发,要求世代相传,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口增殖思想。商鞅变法时推行全国人口登记,招徕邻国农民以快速增加人口。至宋代,地广人稀的现象早已不复存在,人口压力渐大,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提出适度减少人口的思想。但人口增殖的主流思想仍使中国人口不断增加,如明初在全国推行"黄册"制度,以加强户口管理,还把最低婚龄降至男16岁、女14岁。到清末人口突破4亿,控制人口增长的理论才开始受到重视。

——摘编自王孝俊《中国历史人口政策变迁》等

材料二   1894年孙中山表述了他的早期人口思想:中国已大有人满之志矣,其势已发岌不可终日。在论及“人满之患”的危害时,他进一步提出:“明之闯贼,近之发匪,皆乘饥饿之余,因人满之势,遂至建筑四出,为善天下。”随着孙中山从改良到改革的思想改变,其人口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百姓苍生之众”已不是“人满为患”,而是可以作为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建设独立富强的有利条件。1924P中山在演讲中,将人口作为避免亡国灭种的最有效的武器,通过智力培养、爱国主义教育和园民新道德的教育培养革命建设人才。

——摘编自胡绳武、戴鞍钢《论孙中山的人口思想》

树料三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鼓励”性的人口生育政策促成第一次人口生育高潮的到来,面对生育高韵,政府逐步转向节制生育。5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开始调整人口政策,19737月,国务院创立“全国计划生育领导小组”。1978年“实行计划生育”第一次被写进《宪法》,19809月,中共中央公开提出了“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号召,由此在全国狱起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高潮,计划生育由地方城市全面铺开到城乡全体。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中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

——摘编自史成礼《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人口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人口思想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及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