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1865年,湖广地区政府对民众发布告示:“各守分安业,切勿轻听奸民诱骗。劳力出洋,数万里之外,语言不通,呼音无应,必致生不能返,死无所归。外国若持有执照确凿可据,才可遵照条约办理,以敦和谊。”这说明清政府(     
A.严厉打击劳力出洋B.无力阻止苦力贸易
C.固守传统华夷观念D.全力维护华工权益
2024-05-07更新 | 78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苍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1935年美洲种族分布统计图表。由图可知(     

A.印第安人文化已消亡殆尽B.主流文化的区域差异明显
C.北美形成单一的白人文化D.外来移民占据了绝对优势
2024-05-07更新 | 33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苍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既信教又崇拜祖先和孔圣人对于西方传教士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为此,教皇克莱门十一世两次派人向康熙传达谕旨,“训示”清朝贯彻天主教教义。这种态度激怒了康熙,他最后批示:“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这一做法(     
A.导致了中国闭关锁国B.维护了天朝上国地位
C.反映出中西文化冲突D.断绝了西学东渐进程
2024-05-07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苍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据《魏了翁集》记载,在中国古代,“茶”最早写作“荼”,具有药的属性。到唐代陆羽、卢仝之后,遂易荼为茶,取“人在草木间”之意。这一变化蕴含了中国文化(     
A.自强不息的人生观B.以和为贵的处世观
C.以人为本的价值观D.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2024-05-0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苍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在各殖民地建立起完备的英语学习体系,逐渐培育起英语在殖民地的语言生态。18世纪后期,凭借在殖民争霸的胜利与工业革命的优势,英语也最终战胜西班牙语、法语、俄语等对手,成为其全球殖民体系的通用语言。二战后,英国殖民体系解体,但以英语为母语的美国成为超级大国,以其在世界经济、科技领域的霸权地位,推动着英语全球化运动不断发展。美国以英语为载体,将美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向全球扩张,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领域不断渗透。美国在制造出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之后,开发了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操作系统DOS、WINDOWS等,几乎所有的计算机软件都必须用英语开发,英语成为计算机语言。20世纪末,英语通过互联网席卷全球,把英语全球化推上了顶峰,英语霸权得以确立。

——摘编自金光美《英美霸权与英语全球化》

材料二 进入21世纪,汉语在世界范围迅速升温。主要表现为:汉语学习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并呈现大众化趋势,学习目标正从传统的“学术和专业”需求急遽向“实用和兴趣”需求拓展,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也呈现多样化趋势。2012年,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达5000万,而来华的各国留学生已达30万余人。海外各国不断升温的汉语学习需求,以及中国政府的大力投入和国内高等院校的积极参与,使得汉语正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截止2013年,已有英国、法国、美国等4O多个国家颁布政令,将汉语教学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日本、韩国、泰国和蒙古国,汉语已跃升为第二大外语。

——摘编自李泉、张海涛《汉语国际化的内涵、趋势与对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语全球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语在海外迅速升温的原因。综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4-05-05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苍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提出的著名圣训“学问即使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对阿拉伯文化影响深远。圣训意在强调(     
A.保持阿拉伯民族的进取意识B.明清时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C.阿拉伯地区与东方距离遥远D.中华文明促成伊斯兰的诞生
2024-05-05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苍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美国“好莱坞”集聚了如迪士尼、环球唱片、华纳兄弟等世界级的知名企业,通过共享公共设施和市场环境,实行横向结合、纵向分工的发展模式。近年来,美国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18%—25%左右。这说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得益于(     
A.政府引导B.科技创新C.保护版权D.资源整合
2024-05-01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苍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技术的进步、农业的扩展与贸易的繁荣,引起了社会关系、政治组织、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它促使人们深刻自省,不断地提出新问题……问题主要集中在:理想政府的道德基础,社会制度的作用,以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和目的等。约公元前6世纪前后,整个文明核心区域都在提出和探讨以上问题,形成了古典时代伟大的哲学、宗教和社会体系。代表人物如中国的孔子、印度的佛陀、波斯的琐罗亚斯德、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家等,都生活在这个时代,这绝非巧合。因为当时各个文明地区都遇上了同样的动乱和挑战,只是其各自做出的回答极为不同……上述文明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各自独特的哲学观念和社会制度,这些特征经过此后数百年的发展定型之后一直持续到现代。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 年以前的世界》

材料二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注:古代中国称基督教为景教),出土于明朝天启年间的陕西周至县,拥有“众碑之魁”的美誉。此碑立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全碑约1780字,用汉文和叙利亚文合刻,介绍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和传入中原后承蒙唐太宗之后六位皇帝的厚爱,在唐朝传教近150年的历史,震惊了国际学术界和宗教界。碑文除引经据典吸收了大量儒家、道家等中国传统文化外,还借用众多佛教梵文术语,反映了印度人的思想智慧。此外,西亚的叙利亚文、波斯文词汇也融入其中,其内容更是体现大秦景教流行西亚、欧洲基督教文化的精华,被称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丰碑。中国碑碑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明核心区域的地理特征。概括公元前6世纪前后,文明核心区域同时出现文化觉醒的共同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属于何种史料类型?请简述其史料价值。
2024-04-30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苍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1942 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运动尖锐指出:“许多马列主义的学者是言必称希腊,对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1943年,中共中央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这些认识(     
A.强调传统文化优于外来文化B.彻底地解决了教条主义问题
C.推动了马列主义中国化进程D.确立起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2024-04-30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苍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面为16至19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变化简表。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世纪对中国的印象不外乎是疆域宽广、人口众多、物产丰富、风俗奇特,和以前的游记见闻相去不远。欧洲人朦胧地认为:中国就是传闻中的契丹。17世纪耶稣会士充当了沟通文化的桥梁,他们翻译的儒家经典极大地开拓了欧洲人的眼界。不过,欧洲人此时的眼光还止于欣赏,尚未完全投射出研究者的目光。欧洲思想界纷纷著书立说,掀起汉学研究的热潮。伏尔泰、狄德罗充满了对中18世纪国的理性向往;孟德斯鸠、卢梭则对中国进行了含有理性成分的批判。就总体而言,中国形象还是美好可爱的。19世纪上半叶欧洲中心主义蔓延,把中国看作“是一具木乃伊,它周身涂有防腐香料、描画。象形文字,并且以丝绸包裹起来”。中国的语言文字、伦理道德等学说大部分遭到否定和贬低。

——摘编自吴孟雪《明清时期——欧洲人眼中的中国》

根据材料信息提出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清晰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4-04-2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苍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