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6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初的西欧全然不存在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组织形态。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在特班700个年的收复失地运动中逐渐形成虔诚的宗教信仰与爱国意识,最终于15世纪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开启短暂却挥挥的新世纪篇章。同时期,英法日益强大的王权成为打破地方主义和普世主义的强大力量,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19世纪,民族解放和重振德意志的壮志激励着俾斯麦用:“铁血”战争方式成功地统一了德国。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非史到21世纪》等

材料二   民族国家是人类社会治理的重要政治单位,也是国际关系最基本的行为主体,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源于17世纪欧洲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这种以欧洲民族国家体系为蓝本的国际体系逐步蔓延到全世界。然而,纷争并未因此而停息,国家利益与霸权之争在欧洲乃至世界国际政治中日益凸显。

——请编自刘德跃主选《国际关系式》

材料三   1861年,清政府对国家机构进行了调整,建立了近代外交机构——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后改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其成立引起了封建国家政治法律制度的一系列重大变化。为了培养具有近代国际法知识的能够办理对外事务的人才,洋务派将国际法作为京师同文馆的一项重要课程。课堂上所使用的教科书,以丁韪良翻译的四卷《万国公法》为主,丁韪良与其学生共同编译的其他国际法书籍也被作为教材使用。国际法的传播,不仅使洋务派逐步学会运用国际法原则处理对外交涉事务,也唤起了人们对中国法律制度的重新审视。

——摘编自李青《综论洋务原的法律思想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民族国家产生的背景,并说明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民族国家形成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传播的表现及其历史作用。
2024-04-2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政府的支持引导下,合作社商业得到迅速发展。陕甘宁边区合作社数量从1942年的205个增长到1945年的690个,参加合作社的社员人数从11万增长至26万。有的地区合作社发展成为包括消费、生产、运输、信贷等多种合作的综合性合作社。这一现象(     
A.打击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势力B.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
C.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力量D.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2024-04-2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从根本上说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大大落后于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结果。此后,多极化趋势中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赛。其中,经济实力特别是科技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据此可知(     
A.国际竞争推动科技发展B.科技革命深刻影响国际格局
C.多极格局代替两极格局D.世界格局突变激化科技竞争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之间,关于经济问题的广泛讨论,成为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各学派都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足食与藏富于民,并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荀子提出开源节流、节用裕民、礼义为富强之本的主张。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先秦之时,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的经济主张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经济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
2024-04-17更新 | 169次组卷 | 33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来自异域的糖, 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习惯, 而且从贵族生活的象征逐渐变为城市劳工的生活元素。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者传播到美洲, 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糖(  )
A.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B.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
C.促进了各洲间的文化交流D.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2024-04-12更新 | 247次组卷 | 5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秦统一后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的幅员辽阔的国家。为了有效地管理地方,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A.沿用分封制B.推广郡县制
C.采用郡国并行制D.建立省制
2024-04-10更新 | 97次组卷 | 23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清时期,江南、湖南、四川、江西、两广、台湾等地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江南太湖流域的苏州、松江、杭州,河南、河北、湖北等地是重要的棉布产区;丝绸产区主要在江南的嘉兴、湖州、杭州以及广东、四川等地。这种生产格局(     
A.根源于市场需求的区域差异B.反映社会经济分工的发展与加强
C.拓宽了社会生产的领域范围D.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8 . 宋理学家们在反思王安石的“得君行道”变法道路后,特别重视办书院、建祠堂、搞童蒙教育,乃至编写话本、戏剧、评书,宣传儒家的忠孝节义。此举体现了南宋理学家们希望(       
A.自下而上完善社会治理方式B.推动理学向大众化发展
C.秉持纲常教化代替激进变法D.与王安石争夺君主支持
9 .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明确以实现民族复兴作为自己历史使命的同时,将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新的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着眼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立足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一理念(       
A.促成了公正的国际政治新秩序B.增强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
C.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追求D.突出我国全球治理中的主导地位
2024-03-22更新 | 522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表所示是距今7000—6000年的河南南阳黄山遗址出土的生产工具的分类及数量情况。据此可知,黄山文化遗址时期(       
器形类别功用玉器类制品数量(单位:个)石器类制品数量(单位:个)
斧、锛、斧形器、砍砸器砍伐3883
铲、铲形器、锄挖地26013
凿、凿形器钻孔237
盘状器、棒形器碾磨(盘状物)315
镰、刀收割114
其他1345
A.工具材质较为稳定B.石器制品数量锐减
C.生产活动较为丰富D.玉制工具成为主流
2024-03-21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