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下表为中国古代寺院的相关记载。表格所述现象
文献记载出处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唐)《江南春》
(武则天时期)京畿良田美利多归僧寺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
普天信向,家家斋戒,人人忏礼,不务农桑,空谈彼岸李延寿(唐)《南史》

A.强化了基层社会的治理B.缓和了人地之间的矛盾
C.妨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体现了儒释道三者合流
2022-01-09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会议地点意义
上海、嘉兴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共三大提出要建立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
遵义会议遵义
中共七大延安
北京实现了伟大的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共十四大北京


(1)根据材料一和A、B两个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将A、B的信息补充完整。
(2)在材料二表格空白处补充完成,填写①—⑥的信息。
3 . 如下是某社团在研究古代数字文明时整理的表格,“”为缺失内容,已知“自然数”与其下方符号一一对应的,则缺失内容应是(     
A.印度数字B.玛雅数字C.楔形数字D.阿拉伯数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始皇的五次巡游为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资料,他的四次东巡都刻有石碑,其中著名的见以下表格。秦始皇如此急切而不惜耗费精力这样做的用意是(     
《峄山刻石》追念乱世,分土建邦,……,流血于野,……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泰山刻石》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之罘刻石》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
《东观刻石》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皇帝明德,经理宇内,视听不怠。
《碣石刻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
A.推广秦国重农抑商国策B.批判已故六国诸侯
C.了解六国故地吏治情况D.强化国家认同观念
5 . 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整理了如表格。据此可知
时间国家法律
1860年《食品与饮料掺假法》
1906年《纯净食品和药品法》
2003年《食品卫生法》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A.食品安全的监管水平得到提高B.杜绝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C.国家以法律手段保障食品安全D.世界各国政府重视食品安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概况
春秋战国时期人口管理实行的是调查制,秦朝开始转为申报审核制,即由户主或本人主动向官府如实申报,官府核实,称为“案比”,之后登记载册
汉代每年8月份全国各地都要进行“案户比民”,汉代后期,出现大量流民,豪强隐匿人口,户籍信息严重失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用鼓励修订家谱的办法来替代户籍登记;北朝僧尼专门设僧籍,免除其一切课役
隋唐时期隋文帝下令在全国“大索貌阅”,派遣官吏根据户籍簿册上登记的情况与本人实际体貌核对。唐基本沿用隋制
宋代宋朝时在全国重新统计人口,创造了“户牌制”,即打破原先的坊巷界限,改为以街道为基础做人户登录;为管理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设立临时户籍
明清时期明政府使用黄册作为正式的户籍。黄册编制程序更为严格,内容更为详尽,每十年编制一次。清初延用黄册,后改为人丁编审。雍正年间,人丁编审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保甲制度

——整理自王威海《中国古代户籍制度》


根据表格内容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为元明两代部分戏剧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及其情节梗概。这反映了(     
角色情节梗概剧作
萧淑兰萧淑兰求爱张世英,张世英拒绝并云:“女人家不尊父母之命,不从媒妁之言,廉耻不拘。”[元]贾仲明《萧淑兰情寄菩萨蛮》
卓文君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相爱,受阻挠后私奔文君为相如驾车,并有台词“为先生御车妾之幸也,男尊女卑,夫唱妇随”。[元末明初]无名氏《司马相如题桥记》
李云英李云英的丈夫从军后不知所踪,亲友规劝再嫁时以“烈女不更二夫”为理由拒绝。[明]李唐宾《李云英风送梧桐叶》
A.经济发展下市民文化的繁荣B.社会环境宽松催生批判意识
C.戏剧作品蕴含社会教化功能D.政府极力维护理学的正统性
2023-11-05更新 | 778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北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部分国家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变化。这些国家意在(       
国家最高税率(%)
1976年1986年1992年
英国836040
美国705031
挪威484013
瑞典575020
新西兰605733
日本757050
A.逐渐缩小贫富差距B.加强对经济行政干预
C.推动经济恢复发展D.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2024-02-0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关于番薯传入中国的不同史料记载。据此可以确定的事实是(     
史料出处
漳人初得此种,虑人之多种之也。诒曰:食之多病。近年以来,其种遂胜。《漳州府志》(1573年)
番薯,皮紫,味稍甘于薯芋,尤易蕃。郡本无此种,自万历甲午(1594 年)荒后,明年都御史金学曾抚闽,从外番丐种归,救民种植以当谷食,足采其腹,荒不为灾。《福州府志》(1613年)
福州船出海陈振龙者往吕宋国觅番蓣种,挟小篮中而来……他谷皆贵,惟蓣独稔,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明)苏琰《朱锁疏》
A.官修方志史料价值高于私人撰述B.番薯最早传入之地应为福建漳州
C.多种史料互证即可得知历史真相D.番薯的功用在明末即已受到重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08年,光绪(38岁)和慈禧(73岁)先后离世,引发了民间的种种猜想。关于光绪死因,有学者整理了如下史料:

材料一   史料1   “清之亡,虽为隆裕(光绪的皇后),而害先帝(光绪),立幼主,授载沣以重器,其祸实归于孝钦(慈禧)也。”

—起居注官恽毓鼎《澄斋日记》

史料2   “十月二十一日,子刻,张仲元、全顺、忠勋请得皇上脉息如丝欲绝。肢冷、气陷。二目上翻。神识已迷。牙关紧闭,势已将脱。谨勉拟生脉散,以尽血忱。人参一钱,麦冬三钱,五味子一钱。水煎灌服。”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光绪三十四年皇上脉案(三月二十四日立)》中最后一条

材料二     为了研究光绪的真正死因,一些史学家历时三年,进行《清光绪帝死因专题课题》研究,现节选部分实验过程和数据如下表:

(注:实验结果表明:光绪帝尸体上砷化物是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检测数据部分,均系北京市公安局张新威先生提供。)

—摘编自戴逸《光绪之死》

(1)根据材料一的两则史料,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实验过程和数据,分别试写实验结论。
结论1
结论2
结论3
2024-01-2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