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下表为中国古代寺院的相关记载。表格所述现象
文献记载出处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唐)《江南春》
(武则天时期)京畿良田美利多归僧寺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
普天信向,家家斋戒,人人忏礼,不务农桑,空谈彼岸李延寿(唐)《南史》

A.强化了基层社会的治理B.缓和了人地之间的矛盾
C.妨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体现了儒释道三者合流
2022-01-09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下是某社团在研究古代数字文明时整理的表格,“”为缺失内容,已知“自然数”与其下方符号一一对应的,则缺失内容应是(     
A.印度数字B.玛雅数字C.楔形数字D.阿拉伯数字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会议地点意义
上海、嘉兴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共三大提出要建立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
遵义会议遵义
中共七大延安
北京实现了伟大的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共十四大北京


(1)根据材料一和A、B两个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将A、B的信息补充完整。
(2)在材料二表格空白处补充完成,填写①—⑥的信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始皇的五次巡游为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资料,他的四次东巡都刻有石碑,其中著名的见以下表格。秦始皇如此急切而不惜耗费精力这样做的用意是(     
《峄山刻石》追念乱世,分土建邦,……,流血于野,……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泰山刻石》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之罘刻石》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
《东观刻石》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皇帝明德,经理宇内,视听不怠。
《碣石刻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
A.推广秦国重农抑商国策B.批判已故六国诸侯
C.了解六国故地吏治情况D.强化国家认同观念
5 . 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整理了如表格。据此可知
时间国家法律
1860年《食品与饮料掺假法》
1906年《纯净食品和药品法》
2003年《食品卫生法》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A.食品安全的监管水平得到提高B.杜绝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C.国家以法律手段保障食品安全D.世界各国政府重视食品安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概况
春秋战国时期人口管理实行的是调查制,秦朝开始转为申报审核制,即由户主或本人主动向官府如实申报,官府核实,称为“案比”,之后登记载册
汉代每年8月份全国各地都要进行“案户比民”,汉代后期,出现大量流民,豪强隐匿人口,户籍信息严重失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用鼓励修订家谱的办法来替代户籍登记;北朝僧尼专门设僧籍,免除其一切课役
隋唐时期隋文帝下令在全国“大索貌阅”,派遣官吏根据户籍簿册上登记的情况与本人实际体貌核对。唐基本沿用隋制
宋代宋朝时在全国重新统计人口,创造了“户牌制”,即打破原先的坊巷界限,改为以街道为基础做人户登录;为管理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设立临时户籍
明清时期明政府使用黄册作为正式的户籍。黄册编制程序更为严格,内容更为详尽,每十年编制一次。清初延用黄册,后改为人丁编审。雍正年间,人丁编审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保甲制度

——整理自王威海《中国古代户籍制度》


根据表格内容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08年,光绪(38岁)和慈禧(73岁)先后离世,引发了民间的种种猜想。关于光绪死因,有学者整理了如下史料:

材料一   史料1   “清之亡,虽为隆裕(光绪的皇后),而害先帝(光绪),立幼主,授载沣以重器,其祸实归于孝钦(慈禧)也。”

—起居注官恽毓鼎《澄斋日记》

史料2   “十月二十一日,子刻,张仲元、全顺、忠勋请得皇上脉息如丝欲绝。肢冷、气陷。二目上翻。神识已迷。牙关紧闭,势已将脱。谨勉拟生脉散,以尽血忱。人参一钱,麦冬三钱,五味子一钱。水煎灌服。”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光绪三十四年皇上脉案(三月二十四日立)》中最后一条

材料二     为了研究光绪的真正死因,一些史学家历时三年,进行《清光绪帝死因专题课题》研究,现节选部分实验过程和数据如下表:

(注:实验结果表明:光绪帝尸体上砷化物是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检测数据部分,均系北京市公安局张新威先生提供。)

—摘编自戴逸《光绪之死》

(1)根据材料一的两则史料,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实验过程和数据,分别试写实验结论。
结论1
结论2
结论3
2024-01-2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下表所示内容,集中反映的是(     
史书记载
《汉书·食货志》战国李悝认为“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规定“使黔首(农民)自实田(自己呈报自有土地)”
《汉书·食货志》西汉晁错曾说“今农夫五口之家”
A.土地私有制的出现B.小农经济的耕作方式
C.庄园经济的封闭性D.农民生活方式的变迁
2024-02-0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学者对1832年议会改革前后英国贸易政策所作的论述。据此可知,此次改革(       

标准


事件

制度

利益(主要利益集团)

信息

政策

1820年陈情书

未改革,土地货族掌握立法权地产精英(关注国内市场)海外信息流通不畅《谷物法》《航海条例》《海军学徒法》《布料法》等

1832年议会改革

改革中,给予新兴阶级选举权,贵族议员不再提名下院议员等土地贵族没落,新兴的贸易商人力量日益壮大海外信息主要由自由商人提供废除《谷物法》《航海条例》运动进行中,《互惠关税法案》出台

1840年鸦片战争

选举权逐渐向新兴阶级倾斜、立法权不再是贵族特权自由商人崛起(实际上组建了“东印度与中国协会”)由以马地臣、查顿为代表的自由商人为议会和政府提供情报废除《谷物法》《航海条例》运动进行中
A.赢得了民众的普遍支持B.导致传统贵族政治的终结
C.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D.利于自由主义政策的推行
10 . 下表所示事件表明,13世纪前中期的英国(     

时间

事件

1225年

贵族大会议通过了亨利三世向全体臣民征收1/15动产税的征税诉求,作为政治交换,国王必须同意政府重新颁布《大宪章》等。

13世纪50年代

亨利三世以教皇的名义远征西西里,向大会议提出征收动产税的诉求,被贵族们以不符合王国的共同利益为由拒绝。
A.贵族民族国家意识淡薄B.成文法维护了贵族的权利
C.王权受到了贵族的制约D.国王与议会矛盾越演越烈
2024-01-2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