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袁世凯手握北洋军重兵,背靠帝国主义列强的财政支持,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皆势雄力厚,武昌失守不久,便派兵南下攻占汉阳,在英国领事策划下,与独立各省代表谈判,以“拥袁当政”为条件达成停战协议,然后通电南京,以派兵镇压要挟临时政府;而当时武昌起义的成功,虽为黄兴等革命党人组织策划,却只是对武汉守军的一次策反,南方各省的独立之举更是一时的革命影响所致,并无明确的革命目标,即便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正式成立,也因缺少统一指挥的军事力量,加之财政窘迫和革命阵营混杂的立宪派、旧官僚的内讧捣乱,其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势单力薄,无法与袁世凯相抗衡。

——摘编自《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教训》

材料二:八七会议开完后,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瞿秋白向毛泽东征求意见,准备让他到上海中央机关去工作。毛泽东回答:我不愿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随即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湖南,于1927年9月9日发动和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中共历史上的“八七会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对策,并简要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3)分析指出材料一、二所示时代孙中山和毛泽东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相似之处。
2 . 关于苏联改革的评述,有观点认为:“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主要原因是(     
A.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B.改革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D.没有突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纵观整个中国古代与近代社会,政府运转一直是两大中枢点,一是中央权力,二是君主权力,简言之,即地方权力归于中央,中央权力归于君主,这一政治结构的设计师是战国时代的韩非,韩非认为国家权力的运行与管理的实现,应当做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摘编自齐涛《集权与专制下的政府职能》


材料二伏尔泰对古代中国政府的行政机制大加赞扬,认为比之印度、波斯和土耳其的政治统治形式,中国要幸运得多。在这里,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六部属于帝国各官府之首,六部之下有44个常设在北京的下属机构,每个省每个城市的官员都有一个辅佐的衙门。因此,在伏尔泰看来,人类肯定想象不出比中国的政治形式更好的政府。

——摘编自伏尔泰《风俗论》


材料三历史进入近代以后,西方近代民主思想逐步传入中国。从不满君主专制、羡幕民主政治到反对专制政体、建立民主政治的要求,从忠君爱国到抑君爱国再到叛君爱国,先进的中国人逐步把目光和心思从唐虞盛世转到中国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在中西比较中以新的思维传统的专制政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们从救亡图存出发,用进化论来论证民主政治取代君主专制的历史必然性,以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自由、平等、博爱等西方近代民主思想为理论武器对君主专制主义展开了猛烈的批判,力图在中国建立一个在西方早已出现的民主政体。

——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两大中枢点”,分别指出西汉、唐朝政府运转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伏尔泰的观点。(要求:对材料中的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近代冲击专制制度的因素。
4 . 阅读下列古代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A.清朝初期前,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
B.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
C.十六世纪前后,四大发明传至欧洲
D.鸦片战争使中国科技受到严重打击
5 . 列宁说:“同志们,我们布尔什维克的同志们,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一直所说一定要进行的那一次工农革命,实现了!”下列对“那一次工农革命”影响的评述正确的是
A.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历史偶然性”的体现
B.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D.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6年、1897年,清廷派李鸿章、张荫桓等人就加税一事与英国等西方国家进行接触,英国方面主张先裁厘(厘金税,清政府向过往客商征收的货物通过税,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源),中国方面则要求对方加税而自己闭口不谈裁厘,因此,这两年清廷的加税斗争没有任何进展。1902年,英国为了保证庚子赔款的偿还,与清廷进行实行切实值五抽五的谈判清廷几经犹豫,终于在《续议通商行船条约》上签字。条约规定中国首先裁撤洋货厘金,之后中国可提高进出口关税。但由于各国反对,清廷提高关税财政职能的计划,直至清朝灭亡也没有进展。

——摘编自裴洪彬《凊朝关税职能认识的变迁》

材料二

1928年7月,国民政府与美驻华公使签订了《中美关税新约》,规定:“历年中美两国所订立有效之条约内,所载关于在中国进出口之税率,存票、子口税等项之条款,应撤销作废,而适应国家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接着,英、法、荷等国相继与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了《关税条约》,承认中国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中国政府遂于1928年12月颁布“海关进口税则”,将各国于1926年同意的七级附加税率再分别加上5%的进口正税,共有八级税率公布为第一个国定税则,并决定于1929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

——摘编自邱松庆《简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自主政策》

材料三

2002年,中国大幅度地下降了5352种商品的进口关税税率,使关税总水平降至12%,2003年1月1日,关税总水平从12%降低至11%,2004年对2400多个税目的税率进行不同程度的下调后,关税总水平降低至10.4%,2005年1月1日起,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税率,关税总水平由10.4%降低至9.9%,2006年,降低植物油、化工原料、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143个税目的正常贸易税率。到2011年,将关税总水平降至9.8%,与2001年的关税总水平相比降幅为35.9%。

——摘编自张忆良《中国进出口关税政策的演变及其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提高关税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南京国民政府1929年的关税自主政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01年之后中国关税大幅度降低的原因。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关税政策的认识。
2019-01-23更新 | 280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陕西省商洛市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中俄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没有认清该组织的新特点
B.清楚分析了当今世界政治局势
C.表达了对美俄争夺中国的担心
D.低估了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领导作用
8 . 在评述某史事的历史影响时,有人说“这是天朝体系崩溃的开始”,有人说“这是中国融入世界体系的开始”。该史事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18-09-17更新 | 893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17-18高三·全国·单元测试
9 . 有学者在评述20世纪一段中国农村制度变革史时说:“在生产管理上,由‘大兵团作战’转变为‘各自作战’,农村社会实现了生活单元与生产单元的统一。”该制度变革的核心内容是
A.建立人民公社
B.“包产到户”
C.农业生产合作社
D.“耕者有其田”
10 . 【卷号】2007463386587136
【题号】2009013837217792
10 .
它“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区域内组成自由贸易区的第一次尝试,具有典型的南北合作型和大国主导型”。材料评述的是
A.B.
C.D.
2018-08-1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陕西省安康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