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汉字“丁”的变化如图示:甲骨文中的“丁”,表形色彩浓厚,状如榫卯结构中的字,用会意的方法,体现了竹钉、木钉。金文中的“丁”,宇形与甲骨文大致相似,侧视字体中,似乎可见钉帽的形状。篆书中的“丁”字分化出“钉”字,用会意的方法,体现了“丁”字的金属质地。对这一演变过程解读合理的是

A.总体的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
B.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C.已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
D.衍生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
2 . 晚清时期,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变化示意图如下: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注:常关负责管理水路沿岸与主要内陆贸易,收入归中央;厘金局负责管理地方贸易,收入主要归地方。
A.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B.列强资本输出缓慢增加
C.税收机构重叠影响行政效率D.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92年以后的玉米、马铃薯传播示意图

——据(美)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二 咖啡原产于非洲,6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15世纪后传播到欧洲。17世纪初,英国的牛津、伦敦,法国的巴黎、马赛等地也相继开设咖啡馆。17世纪中叶,后传到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18世纪初,咖啡推广到北美。

——据《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三 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是昆明市的“母亲湖”,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由巴西引入水葫芦,净化了滇池水质,但也抑制了湖内其他植物生长。1997年后,从墨西哥引入小龙虾,滇池水质明显改善,但小龙虾繁殖过盛

——据李玲玲、刘秋琳《从启动治滇到精准治滇,细数滇池治理历程及转变》


(1)有学者认为,材料一中的现象引发了中国明清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变动,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咖啡为例,说明全球性物种交流的重大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物种交流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023-08-10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广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

材料一   古典时代(公元前500—公元500年)之前,远距离贸易存在很大的风险。在古典时代,两方面的发展降低了旅行的风险,刺激了远距离贸易。首先,统治者出于军事和管理国家的目的,大力投资修建道路和桥梁,客观上促进了国内贸易的发展。其次,古典社会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往往彼此相连。当这些帝国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对抗和冲突时,整个欧亚大陆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就会出现一派和平的气息。远距离商贸的成本降低了,商品经营的规模急剧扩大。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 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哥伦布交流”指的是16到18世纪间,发生在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间的动植物、微生物的交流和人口的迁移。下表为“哥伦布交流”的大事年表(部分)。

1492年哥伦布到达新大陆
16世纪初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10年西班牙的殖民地开始进口奴隶劳动力
1535年法国人带来的流感病毒使圣劳伦斯河谷的印第安人灭绝
1555年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世纪70年代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
16世纪90年代爱尔兰、西班牙、法国等地开始种植马铃薯
约1700年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90%

——整理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三   拉丁美洲革命不是一次偶然事件,它早已在酝酿中。孕育这次革命的重要因素,是人民大众遭受不可忍受的殖民压迫。殖民地人民在同一领域、同一环境内相互交往,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和同化,逐渐形成了共同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传统。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意识已经普遍高涨。

18世纪中叶以后,拉丁美洲与外界接触日趋频繁。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主义者的重要著作,在殖民地广泛传诵。到18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工业虽然还很薄弱,但它是殖民地经济中一种新的因素,它必然会在殖民地不断发展,决非任何殖民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反动势力所能压抑和扼杀的。

——摘编自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远距离贸易发展的条件。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分析“哥伦布交流”带来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说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为唐代和元代行政区划示意图。与唐代相比,元代采取了新的划界原则。这一原则的主观目的是(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B.阻碍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
C.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的格局D.增强了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感
2022-11-08更新 | 124次组卷 | 15卷引用: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7世纪初的唐朝,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的一页,当帝国对外威信蒸蒸日上之际,其内部组织按照当时的标准看来,也近于至善,是以其自信心也日积月深,这也是一段创造系统的时期。唐朝这种近于至善的内部组织,表现在中央政府的一大特色为“三省分工”……而这种体系与后世西洋所谓“互相制街截然不同。不论唐太宗如何的开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免为一种专制体制。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第二帝国已有突破,但未竟事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内部组织“近于至善”的表现并分析其局限性。
7 . 某同学对下面的示意图进行分析后,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最合理的是

先秦以来我国货币制度的演变
A.货币种类的更迭周期越来越短B.宋元时纸币成为单一流通货币
C.实物货币盛行与政局密切相关D.白银取代纸币是一种历史进步
8 . 下图是一位同学整理的有关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状况示意图(部分),图中①②处最可能填写的是(     
A.铁犁牛耕、家庭劳作B.采集经济、封建农业
C.集体劳作、自然经济D.集体劳作、铁犁牛耕
9 . 下图为人类历史上各种动力的功率比较示意图(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据图中信息可推知
A.科技发展引发了生产方式的变化B.科学理论对动力革命具有先导性
C.生产领域劳动力投入呈增长趋势D.动力技术革新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上是欧美近代以来部分重大事件发展示意图,请从中提取相关信息,围绕“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这一主题,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图中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合理,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