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1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从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着手,提出“破除迷信”的口号,以求得“思想的解放”……新文化运动始于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运动领袖之一胡适曾说:“新文化运动”本是“纯粹文学的、文化的、思想的一个文艺复兴运动”。多数知识分子对于“新文化运动”应当包括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这一点并无异议。而李大钊心目中的“新文化运动”到明确兼具“精神改造的运动”和“物质改造的运动”两方面,前者是“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宣传‘互助’‘博爱’的道理”,后者则包括创造劳工组织、改造经济制度,两种运动如“车的两轮,鸟的双翼”,共同构成“新文化运动”。

——摘编自周月峰《五四后“新文化运动”一词的流行与早期含义演变》等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中“最先冲破封建制废防垒的,是资本主义的文化。之后是各种新潮思想像洪水一样,灌注到中国来”。“最先”与“之后”将运动分成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比较单一的趋新(欧化)与反传统一被稍后叙述为重估国故;后期正是在重估的风气中,“不但把我国固有的思想信仰摇动了,两且把‘舶来品’的思想信仰也摇动起来”,当时重估的侧重点已在西方,并且五四运动之后,又兴起了种种“主义”。

——摘编自周月峰《折中的“重估”——从“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提出看五四新文化的多重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胡适和李大钊对运动性质认识的分歧。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国人对待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2024-08-3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联合国统计,在全球范围内,跨国迁移的人口从1965年的7500万增至1990年的1.2亿,到2007年,约有2亿人在出生国以外生活。其中,多数移民流向欧美发达国家并对其人口特别是劳动力增长影响甚大。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外来移民占美国新增劳动力的57.5%、德国的45.5%、加拿大的25.7%、澳大利亚的24.1%。相比之下,以前不知名的西北欧小国更是令人刮目相看。例如,芬兰的外来移民增幅高达163%,奥地利为151.7%,爱尔兰为114.8%,丹麦是80.6%,冰岛和挪威在50%—62%之间。从移民来源看,在2006年迁入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永久移民中,欧洲占33.8%,亚洲占33%,拉丁美洲占19.7%,非洲占8.8%,美洲占3.2%,其余是大洋洲移民。在迁入欧洲的移民中,56.8%是欧盟成员国的公民,亚洲移民仅占15.2%,拉丁美洲占13.4%,非洲占14%,北美洲占6.3%。这就是说,各国人口的迁移呈现出一种很强的地缘性特征。欧洲移民主要在欧洲流动。非洲移民中85%流向欧洲,亚洲移民中有2/3以上流向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拉丁美洲移民主要流向北美洲。

——摘编自梁茂信《全球化视野下亚洲科技人才移民美国的历史透视》

提取材料中的一条或多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信息明确具体,阐述从原因(背景)、影响角度进行,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结束后,苏联一直为自己的住房匮乏而犯愁,无房户数量惊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1953年苏联著名政论家费奥多尔·布尔拉茨基认为,放在赫鲁晓夫面前的、斯大林所留下的苏联是“实际上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有新的政策”。

在赫鲁晓夫的竭力倡导下,全国各地建造了一大批高度低、成本省的“赫鲁晓夫楼”。这种楼广泛采用组合式钢筋混凝土部件与结构,预制件都是在工厂里流水线生产的标准件,然后采取统一的工业化建造,装配式房屋建造速度极快。“赫鲁晓夫楼”后来之所以成为低端、简陋的代名词,原因之一是其将极简主义发挥到极致。1958年,首个实验住宅区在莫斯科南郊的切廖姆什基村开工,厨房、厕所、过道的面积都被压缩得小得不能再小,稍微胖一点的人进去就会很困难。赫鲁晓夫下台时,近1/4(约5400万)的苏联人住进了新居。1961年苏联的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1.27亿。

如今,赫鲁晓夫楼已经成了贫民区的代称,变成俄罗斯各城市市政规划的一大沉重负担。不过在建造当初,虽然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它毕竟圆了很多人的住房梦。

——摘编自黄金生《让苏联人情感复杂的“赫鲁晓夫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赫鲁晓夫楼”建设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赫鲁晓夫楼”的影响。
2024-07-1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福利国家的建立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从历史上来看,欧洲自古就有“济贫”的慈善传统。18世纪西方启蒙运动所主张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价值观亦为福利国家建立播下思想火种。“二战”后,欧洲国家饱受战争摧残,战争伤亡数千万人,经济大规模衰退,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剧。为了应对战后残局,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推行以政府干预为主的社会保障政策,通过全方位、大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来消除贫困、解决失业等社会问题,福利国家应运而生。

——赵浩华《欧洲福利国家的历史进程与经验借鉴》

材料二   上世纪70年代,西欧国家公共支出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北欧各国更是占到50%以上,而福利支出又占到公共支出的三分之二。随着福利的不断增加,公民的工作意愿逐渐降低。不愿就业、失业率高的现象成为福利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各福利国家高通胀与高失业并存,经济增长率常年徘徊在2%左右,这一过低的经济增长率远远赶不上福利水平的增长率。福利国家的保障项目繁多,使得社会福利事业的经办机构与人员亦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在这个庞大系统内官僚主义盛行,人浮于事的现象比比皆是,其效率自然较低,却消耗着大量资源。

——阳代杰、钟劲松《福利国家的因然改革:从极端到理性》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欧洲福利国家建立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70年代后欧洲福利国家遭遇的困境,对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何启示。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40年代初,葡萄牙探险队将10名非洲黑人劫掠到欧洲,揭开了近代史上非洲奴隶贸易的序幕。15世纪末,西方殖民者在争夺美洲殖民地过程中,对印第安人进行驱除和屠杀,以及带来了流行病,使印第安人人口迅速减少,从而导致殖民者们在美洲的大量种植园和矿山出现劳动了严重不足的情况。非洲黑人作为奴隶劳动力逐渐大量涌入美洲。万恶的黑人奴隶贸易便随着资本主义的殖民掠夺出现和发展起来。葡萄牙是西方殖民国家中,最早从事血腥奴隶贸易的。随后,着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也相继加入。奴隶毫无自由与人格尊严可言,生命也毫无安全保障。海上贩运途中,在恶劣的条件下由于自杀、体罚、反叛被杀以及疾病等原因,超过100万非洲人葬身于大海。

——摘编自吕昆《黑奴贸易的兴起与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初,英、美、法等国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中国成为了西方殖民者的首选目标。1860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允许华工签署契约出国。19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土地兼并严重,连绵不绝的战争和自然灾害,催生了大量的流动人口。这些穷苦百姓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成苦力。数以万计的华工被拐卖到世界各地。在美国,1863年开始兴建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全部工程的90%是华工承担的;19世纪五十年代初,旧金山附近五百万英亩低洼地常年浸涝,荒废无用,经华工平整使大面积低洼地变为肥沃良田。在秘鲁、古巴等地也有上万的华工。在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华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后来很多没有回国的华工留在当地定居,形成了众多的唐人街。

——摘编自张坚《近代世界经济交往大潮中的契约华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黑奴贸易兴起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大量华工出国的原因并概述华工对当地的贡献。
2024-07-0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规定“每个盟员必须每月交纳盟费”。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章程草案》规定“在物质上支持党”,1917年的章程进一步把“缴纳党费”作为入党条件之一。1919年俄共(布)章程进一步规定预备党员也要“缴纳普通党费”,严明“没有正当理由连续三个月不缴党费,即认为脱离组织”的纪律要求。这为中共建立党费制度提供了母本。另一方面,伴随清末民初中国政党的产生和发展,缴纳党费成为大部分政党(会)的惯例做法,如中国同盟会等规定加入组织要缴纳一笔费用等。这反映出政党经费制度也是中国政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摘编自耿化敏《中国共产党党费制度百年历史考察》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党费制度经历了恢复、发展、不断走向成熟的历程。1978年至1992年,中共在拨乱反正、加强党的建设的背景下,逐步恢复和健全了在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方面的一些制度。1992年至1998年,中共党费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新要求,针对党费交纳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工资基数的界定、有的党员交纳的数额偏少等,于1992年、1994年由中组部下发两份文件,调整了党费缴纳办法。1998年至2012年,中共党费制度走向成熟。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通过党费制度的革新,使党费制度获得了新时代的新发展。

——摘编自吕晓莹《中共党费制度的百年历史流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党费制度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费制度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2024-07-0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英属印度总督寇松就任后,奉行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1904年颁布法案,规定殖民政权有权派警察监视学校。1905年,又公布关于分割孟加拉和建立以达卡为管理中心的东孟加拉和阿萨姆省法令。此外,还粗暴地蹂躏印度人民的民族感情,把印籍职员从机关中赶走。190587日,孟加拉的民族主义者在加尔各答举行抗激分割孟加拉的有一万五千余人参加的集会。会上通过抗议信和宣布抵制英货的决议,展开了反对寇松分割孟加拉法令和抵制英货的广泛宣传。这个运动迅速波及全印度,成为19051908年印度独立运动的起点。

——摘编自彭树智《19051908年印度的独立运动》

材料二   一战接近尾声时,希望通过支持英国取得战争胜利以换取其对印度自治地位承认的印度人民发现,和平并没有带给我们救济和进步。广大印度人民斗争的呼声高涨,甘地提出了适应当时斗争形势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斗争策略,主张在非暴力的原则下通过与政府的不合作使政府瘫痪,迫使它实施正义,把人们的民族意识与宗教观念紧密结合起来,将民族斗争上升到对人性真理追求的层面上。他认为对待邪恶要采取非暴力的手段,通过自我牺牲和爱的行为去感化或唤醒他们内在的善性,使其改邪归正。这使民众从自卑的心理中解脱出来,为印度的民族主义运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这一策略受到广大人民的普遍欢迎。1920年国大党年会上,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策略得到确认。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从此走上了非暴力斗争的道路。

——摘编自余涛《分析印度民族独立运动走非暴力斗争道路的原因》

材料三   19476月,蒙巴顿正式公布关于印度独立的蒙巴顿方案,主要内容是英属印度根据居民及其宗教信仰的不同,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建立自治政府。1947814日,巴基斯坦和印度相继宣告独立。分治使数万人死于教派冲突,上千万人离乡背井,沦为难民。根据居民成份划分印巴分界线的做法,使印度教徒占大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大多数的地区划归巴基斯坦,不仅严重破坏了经济地域的统一,还埋下双方长期冲突的隐患。

——摘编自孙澄《论印巴分治的原因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度1905—1908年独立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巴分治的影响。
2024-07-04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合检测试历史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20世纪新时代的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波及中东、非洲、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和中国。当时的中国用“以工代兵”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并非一无所获。这次战争中诞生了列宁和斯大林的苏联,创造出不同政治体制安排的新型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没有过的新型政治体制。为了实现和平,避免重蹈一战的灾难,战后西方世界已经试图建立新的国际组织机制,尽管这一组织在实践的历史进程中没有真正起到作用。

——摘编自李宏图《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历史的开端》

材料二   1931年12月《红色中华》在江西瑞金创刊,提出变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战争为反帝反国民党的民主革命战争的口号。1935年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之后中共对蒋介石的态度开始转变,逐渐由“抗日反蒋”转变为“逼蒋抗日”与“联蒋抗日”。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接受了“中共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等六项建议”,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1月《红色中华》改名为《新中华报》。

——摘编自白玉《新中华报》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一战对当时中国“并非一无所获”的理由。指出“新型政治体制”的含义,并分析“新的国际组织机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红色中华》“反国民党”口号提出的缘由,概述《红色中华》改名为《新中华报》的历史背景。请从民族复兴角度指出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2024-06-2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8年柏林危机是美苏两国第一次直接和公开的对抗,也是第一次走到战争边缘的国际危机。尽管苏联没有任何军事谋划而美国对战争有所准备,但双方的意图都是尽量避免发生军事冲突。两国通过“秘密外交”的方式进行沟通,免除了正式谈判和交涉的繁文缛节,也无需为顾全面子和声誉花费精力,对谈双方可以代表最高决策者直接切入主题,简单透明地表明各自的真实立场和目标。对于苏联的安全战略而言,柏林危机的悲剧结局在于,此前统一的德国被视为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垒的“中间地带”,此后分裂的德国已经变成美苏冷战对抗在欧洲的“前沿阵地”。

——摘编自沈志华:《金融对决:货币改革、柏林封锁与德国分裂(1947—1949)》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柏林危机发生的背景,并简析危机得以化解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美苏对峙的基本特征。
2024-06-2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在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的背景下,以往依靠暴力、强权的“血腥殖民”手段维系资本全球获利的格局难以持续。资本主义开始转向以更为柔和、更为隐蔽的手段来实现资本增值的目的,已经很少再使用传统的殖民手段,媒介帝国主义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扩张进程中的新样态。也正是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大众传媒、网络技术媒介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巩固政治统治和资本获利的手段,开始全面实现了从政治、军事为主的方式向以传播媒介为载体的柔性化方式的历史性转换。就信息化时代的统摄力而言,媒介霸权、媒介控制已成为资本主义全球获利、控制社会秩序的新手段,无论是媒介与政治勾连,还是政治对媒介施加影响,都表征着资本主义霸权控制社会的手段实现了从政治军事到媒介的转向。

——邱卫东《媒介帝国主义的时代生成、本质澄明及其应对》

材料二 在新兴民族主义诚挚追求现代性的过程中,冲突和问题随即而来。新兴民族国家的人民渴望实现现代化,但是他们既不情愿也无法成为西方的翻版。他们寻求的是一种创造性适应变化的方式,利用传统中的文化资源,获得有助于成功开展新实践活动的力量。他们并不想单纯沿袭西方的现代性,不想感觉到被西方全盘吞没。他们必须开辟出自己的道路。简言之,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冲突带给了新兴民族主义新的任务——必须回答一个问题:“我们”是谁?而回答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崭新的现代民族文化,这个文化必须有别于西方文化。

——据丁虹《民族主义与现代性:基于新兴民族国家的分析》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强权的殖民手段难以维系资本全球获利格局的原因。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新兴民族国家面对文化帝国主义的应对之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