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16、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这里的“优势”主要是指(     
A.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B.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
C.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D.欧洲新贸易中心的形成
2023-07-18更新 | 57次组卷 | 40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 第三次统练(必修二第一至四单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  )
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2023-04-02更新 | 1426次组卷 | 122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0届高考二轮复习 第一次统练(中国古代史)
3 . 中共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具体内容见下表。
时期制度名称
国民革命时期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
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
抗日战争时期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
解放战争时期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以下对表格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具有广泛代表性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经萌芽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
2022-11-12更新 | 445次组卷 | 38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第二次统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D.实行人治和法制
2020-11-20更新 | 328次组卷 | 100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 第五次统练(必修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31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这一变化反映了
A.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B.认识到世界工人联合斗争的必要性
C.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D.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英国工人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图被人们称为“万能的原动机”,它在19世纪得到广泛应用。下列人物中以它为动力最早开拓新领域的是
A.史蒂芬孙
B.富尔顿
C.阿克莱特
D.卡尔·本茨
7 . "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可见1787年宪法
A.代表南部蓄奴州利益B.违背启蒙思想基本原则
C.着眼美国的整体利益D.是妥协的产物不能长久
2020-02-16更新 | 1747次组卷 | 56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0届高考二轮复习第四次统练
8 .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着较清醒的认识
B.当前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冷战”行为
C.国际局势既趋向缓和又表现出紧张对抗
D.没有厘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特点
2019-08-14更新 | 314次组卷 | 25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0届高考二轮复习第四次统练
9 . 马克思:“人们对(巴黎)公社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这说明巴黎公社:
A.完全代表了工人阶级利益
B.国家政权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C.是各阶级阶层的联合政权
D.政治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019-06-2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第二次统练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百家争鸣”的景观中,“儒法之争”引人注目。事实上,“儒法之争”不仅存在于春秋战国时代,也不止于秦汉帝国创立过程之中,其根本原因在于儒法之争的实质关涉到“如何立国”和“如何治国”两个重大政治问题……不过,汉武帝时期儒家在立国问题上政治意识已趋于成熟,儒法之争因此而走向消歇……儒法合流最终成就了泱泱中华帝国文明。

——摘自赵明《儒法之争与帝国政治意识的诞生》

材料二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经过鲁国,以太宰祭祀孔子。这是帝王祭孔的开始。

公元59年(汉明帝永平二年),于太学及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从此,中央政府所在地及各地方政府也都在学校中祭孔,祭孔成为全国性的重要活动。

——《祭孔的由来》

材料三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使宰相不罢,自得以古圣哲王之行摩切(注:规劝)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1912年3月,“丁祭”祀孔日子来临,浙江民政司请示是否照常祀孔,行何礼仪?内务部、教育部通电答复:在民国通礼未颁行之前,“文庙应暂时照旧致祭,惟除去跪拜之礼,改行三鞠躬,祭服则用便服”。

——《中国民俗史·民国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儒法在“治国”问题上的具体分歧,分析从儒法之争到儒法合流背后的时代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政治思想的特点。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