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图为新石器时代辽西小河沿文化和内蒙古中南部海生不浪文化的陶器比较图。 该图可以说明当时(     
A.公共权力诞生B.地域间文化交融
C.贫富分化加剧D.手工业技术发展
2023·江苏·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1944年12月,晋绥边区召开第四届群英(劳动英雄)大会,大会评选表彰各类英雄,听取边区领导关于1945年三大任务的报告,讨论劳武结合、变工互助、卫生文教等方面的问题,组织军民经验交流和练兵技术表演活动。由此可知,群英大会(     
A.践行了“三三制”原则B.发挥了社会动员功能
C.是设置地方的参议会D.促使大生产运动兴起
2023-11-16更新 | 666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学科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2023·江苏·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隋文帝开皇年间,陆法言编订《切韵》一书,据陆法言所说,《切韵》之目的在于创建一个可以广泛应用的音韵之规范。他还指出,当时各地的文人发音都非雅音,所以非常需要如此韵书。《切韵》的编订(     
A.便利了文化交流B.扩大了选官基础C.实现了思想统一D.推动了方言传播
2023-11-16更新 | 60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学科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希罗多德治史的目的很明确,是要描写人类的事迹,并使这些事迹不至于被后世所遗忘。他“化传说的笔录为历史科学”,这并不是希腊思想中所固有的,它是公元前5世纪的发明,而希罗多德则是它的发明人。据此可知,希罗多德(     
A.强调知古鉴今B.否定神话传说C.关注希腊历史D.具有人文史观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保护女学生

材料   下图描绘了广州警局告诫市民不得调笑欺侮女学生的情形。该图刊于《时事画报》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第八期。

女学堂之立,原以开导风气,为女界大放光明,入堂肄业之女子往来学堂,概从徒步,足见其情殷向学,不惜艰辛。乃无知愚民每见女学生游行街市,辄敢侮谑调笑,殊为可恨。此固风气初开、少见多怪所致,然亦未始非无人防范,至令肆情调笑,往往滋生争端也。现总局察悉此等情弊,特出示严禁,以资保护,略谓嗣后如有不自爱重之徒,敢以女学生为柔弱可欺,故相排挤,妄言轻侮,一经拿获,定从重办不贷云。此诚警局应有之责任矣!然吾谓女学堂服制,亦宜稍示区别,免一般之放诞妇女得假女学生之形式,招摇过市。如有冒充,警局可行干涉,是亦慎重女学之一端也。
结合材料,以“保护女学生”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的《日本变政考》中指出,甲午败后,对西方列强之强“在政体之善也”。“心思者主谋议,立法者也;手足者主持行,行法者也;耳目者主视听,司法者也。三者立以奉元首,而后人事举”。据此可知,康有为(     
A.对三权分立的西方政体有一定认知B.主张“将全国制度全行变革”
C.倡导顺应世界大趋势建立法治国家D.宣传维新主张照搬日本政制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110月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朝鲜战局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目前财政严重困难的对策。会议明确提出:1952年财政困难将更加严重,必须要求各地从11月起开展全面增产节约运动……提倡节约,严禁浪费。23日,毛泽东在政协一届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现在,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还在继续进行,我们需要增加生产,厉行节约,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这是中国人民今天的中心任务,因此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这一次会议的中心任务。”

——摘编自贾秀堂《新中国初期如何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材料二   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使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使1951年的粮食、棉花等农作物的产量都超过了1950年的水平。节约运动中很多农民通过辛勤劳动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工人则通过积极工作提高生产效率。而增产节约运动则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把抗美援朝运动的发展程度引向高潮。另外,增产节约运动具体到各阶层民众所做工作的每个细节,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农民群众的社会担当意识,才能增强社会各个行业民众的爱岗敬业意识。总之,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使各行各界爱国人士纷纷投入到增产节约的浪潮之中,全国上下同心协力旨在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来更好地支持战争物质需要。

——摘编自逢大明《抗美援朝运动对新中国社会价值观建设的影响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的史料探究新中国“爱国增产节约运动”,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爱国增产节约运动”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一部古代地理书描述某项大型公共工程:“西通河洛,南达江淮",而中国东南地区“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现代学者引此来论证交通建设对国家之盛衰、地方之开发与民生之调剂等,发挥莫大作用。上述公共工程的开凿(     
A.加强中央对边疆控制B.充实了关中粮食供应
C.推动海外贸易的繁盛D.体现经济重心已南移
9 . 南北朝时期,儒学有南学与北学之分。“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南方儒士大多濡染玄风,注重探寻玄学义理;北学严守汉儒传统,注重名物训诂。这种不同是由于(     
A.国家分裂政权对立B.统治者重文抑武
C.中外文化交流频繁D.江南地区不断开发
10 . 据记载,秦的博士通常由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担任,博士们保持着齐国稷下学宫的传统与结构,不断吸纳各派学说。虽然博士没有独立管理国家部门的权力,仅秩比600石,但其地位很高,影响力很大,以至于“朝贺,位次中都官,吏称先生”。秦朝设置博士官的主要意图可能是(     
A.弥补专制体制的缺陷B.延续原始民主的传统
C.再现百家争鸣的局面D.强化政治文化的认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