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0年,中共中央东北局提出把东北北部作为战略后方的设想,建议把辽宁的主要工业企业迁到黑龙江省和松江省,即“东北工业建设要着重放到北满去,可移的工厂尽量北移,尤其如机械厂等,应下决心北移,新建的工厂放到北满”。“南厂北迁”的决策(     
A.适应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需要B.以保障东北工业安全为出发点
C.推动了新中国工业布局的平衡D.有利于东北地区经济结构调整
2022-12-27更新 | 166次组卷 | 7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
2 . 19世纪70年代,清廷内部针对边疆防守策略“应当在何处布防,如何展开布防?”这一问题,形成了海防和塞防之争,即海疆和陆疆防御何者为先。海防和塞防之争(     
A.折射出国家实力的衰弱B.体现了清廷内部根本立场对立
C.导致了中央权威的式微D.旨在应对西方列强的瓜分狂潮
2022-12-19更新 | 257次组卷 | 7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
3 . 下图为苏联时期的一幅宣传画——《在集体农庄务农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人民群众热情讴歌农业集体化运动B.集体农庄符合苏联模式的要求
C.反映出集体农庄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D.集体农庄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022-12-18更新 | 237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干预源于传统儒家的“养民”和“聚民”思想,其目标是赈恤农民、维持农业生产和平抑价格,具体包括恤赏、减免、缓征、改征、借贷和籴粜等六类行为。清代国家干预粮食市场的相关政策以蠲恤制度为中心,依托于田赋制度、关税制度、漕运制度和仓储制度等诸多制度。其中,漕运和仓储制度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奏报制度提供了高效的信息支持。清代对恤赏、减免、缓征、改征、借贷和籴粜等国家干预粮食市场行为的适用条件和实施方式都有非常详细的规定,在乾隆朝前后已形成定制,并成为影响市场发展的正式制度,对粮食市场产生了长远影响。

——摘编自胡鹏、魏明孔《养民与聚民:清代粮食市场中的国家调控(16441840)》

材料二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尽管粮食(作为商品)也自由流通了一段时间,但总体上粮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这一时期国家对粮食实行的是紧缺管控政策。1953年,国家出台《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对粮食执行统购统销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粮食不足情况下的分配问题,以保障城乡居民人人有饭吃,以及工业生产对粮食的基本需求。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国家制定出台了一整套粮食定量供应的紧缺管控政策,尤其粮票,可以说是紧缺管控政策的核心与灵魂。195585日,国务院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粮票开始全面进入社会。

——摘编自王永春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变动规律研究及趋势展望》

材料三   2001年后,国家先后在8个省份进行粮食收购工作与销售放开试点工作,后又于2004年宣布在全国放开,由市场来决定粮食价格。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粮食是生活必需品,在消费端具有很强的刚性,但其生产端受到气候及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价格容易大起大落,所以在中国放开农业市场后,为保护国内农民的利益及其种粮的积极性,政府先后针对水稻、小麦等粮食品种出台了最低收购价政策。

——摘编自罗荃《新中国粮食价格政策演进内在逻辑与改革战略取向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清代前中期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粮食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前中期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粮食政策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中国粮食政策制定的历史经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从考古资料看,西周墓葬所见的列鼎制度有九鼎、七鼎、五鼎....单数排列,配上八簋、六簋、四篮的双数排列,显示了层级的整齐规矩。各处出土的青铜器皿,铭文的文字是一样的,铭文词句格律也一致。这表明西周的分封制(     
A.具有血缘与政治伦理相结合特点B.有利于政治稳定和文化认同
C.通过礼乐等级实现对地方的管理D.造就了青铜文化的繁荣发展
2022-11-04更新 | 1575次组卷 | 16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A(全国甲卷)
6 . 约4000~5500年前的福建县石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壶、豆等陶器与赣江、鄱阳湖流域的山背遗址同类器物相似。粤东地区乃至珠江三角洲口岸有类似县石山文化的器物,也有良渚文化的玉琮。这体现(     
A.良渚文化源远流长B.南北方文化广泛交融
C.中原文化影响深远D.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
2022-09-17更新 | 1553次组卷 | 32卷引用:历史-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统编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854年9月9日,英国人在上海创办的《北华捷报》发表评论,高度肯定太平天国所发布的纲领性文件关心每个社会成员,显然包括下层贫苦群众,凸显新朝施政最基本的原则是保护人民安康,这一点连欧洲列强也相形见绌。这一评论体现出
A.西方同情并支持太平天国B.太平天国对理想社会的探索
C.改朝换代是洪秀全的目标D.文件突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
2022-05-19更新 | 752次组卷 | 13卷引用:历史-2022年秋季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2-全国卷地区专用-2022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多卷区)
8 .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把开矿、公共交通、邮电等原属国家垄断的部门交由私人资本去经营。同时,把学校、市政维护、收运垃圾、道路修整等公共事业交给私人“承租”。这反映了英国
A.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全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D.力求激发市场经济活力
2021-07-02更新 | 743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1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课标全国专用-单科历史卷03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秦朝的地方行政设置中,县、乡一级的正式官员是县令和乡啬夫。但《里耶秦简》中却记载秦统一后在东方六国的故地大量使用了守丞,乡守这种临时性的代理官员。这说明秦朝
A.地方官员权力被削弱B.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C.尊重东方六国的传统D.官僚制度尚不完善
2021-05-14更新 | 1101次组卷 | 23卷引用:2021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课标全国专用-单科历史卷0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