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2024-04-27更新 | 244次组卷 | 109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主要强调(     
A.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B.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C.阿拉伯文化对于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D.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2024-04-21更新 | 130次组卷 | 110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对如图中1540年以后英国麦价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A.高产作物促进英国的人口大量增长B.资本主义农场经营增加了粮食产量
C.近代工厂的兴起导致原料需求增加D.大量金银流入西欧引发了物价上涨
2024-04-02更新 | 439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根据目前的研究,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先后培育出水稻、粟(小米)大豆、甘薯、玉米等农作物。据此可知(     
A.人类文明兴起以农耕为基础B.亚洲地区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
C.农业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D.粮食作物培育推动了社会分工
2024-03-28更新 | 373次组卷 | 24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近年来,澳门特区政府实现了全澳包括教会学校及国际学校在内的所有学校升挂国旗全覆盖,成立学界升旗队,以及新设立家国情怀馆、青少年爱国爱澳教育基地等场所,丰富学生对祖国历史的多元学习体验。澳门特区政府的这一系列举措(     
A.实现了与内地教育的高度融合B.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
C.拓宽了中小学学生的国际视野D.强化了“爱国者治澳”理念
2024-02-2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初摸底考试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
6 . 19世纪末,中国先进分子以君主比附“华盛顿”,宣传“英雄华盛顿”形象和“华盛顿建国”;20世纪初,宣传的则是“国民华盛顿”形象和“国民建国”。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的影响B.民族危机的加深
C.群众觉悟的提高D.民主革命的发展
2024-02-21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初摸底考试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
7 .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安全的内涵不断丰富,其构成也随之拓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始终将政治安全放于首位,倡导忠君爱国理念,维护政权稳定。古人认为“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历代都十分重视对农业经济的维护。同时将“富国强兵”作为政治安全的保障,注重提升军事实力。统治者一再强调居安思危,要“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虽知今日无事,亦须思其终始”。汉唐时期的和亲政策,保证了与匈奴、吐蕃等民族的和平交往,明代郑和下西洋为中国周边环境和平起到巨大作用。受“大一统”思想的影响,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也逐渐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东方封贡体制和宗藩观念。

——摘编自赵明畅《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晚清国家已岌岌可危,文祥等人认为影响国家安危的原因在于中国“在内无深知洋务之大臣,在外无究心抚驭之疆吏”,主张“驭外之端”为保证国家安全的第一要务。甲午战争之败与庚子事变,虽然逼出了清末新政,但清朝主要政体并无改变。皇权无法彻底放弃专制而建立近现代国家安全体系,传统的“国家安全”已摇摇欲坠。1912年初,清帝国“安全体系”彻底崩溃。

——摘编自张永攀《从先秦“王畿”到近代民族国家》

材料三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指的是国家利益、特别是重大国家利益免受威胁或危害的状态。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安全的内涵不断丰富,其构成也随之拓展。传统的国家安全除不言而喻的政治安全外,主要是指军事安全。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安全地位上升,因而有人把国家安全表迷为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的有机结合,称之为综合安全。此外,还有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等。

——摘编自马维野《国家安全·国家利益·新国家安全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的特征,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为维护国家安全所作出的努力,并简要阐述其意义。
2024-02-08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初摸底考试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
8 . 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中国民主制度建设进行了不懈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51日)

材料二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建设的原则,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的根本政治制度并简析宪法颁布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共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民国初年,虽然尊孔读经被明令废除,但各地的民间私塾或私立小学大多仍我行我素,读经不止。上海“为开明之地,各小学校读经者固类多废止,而各私塾仍多抱持不废”,广州之私塾“照旧读经,未能一律废止者亦尚有人”。这反映出当时(     
A.封建余孽妄图复辟帝制B.地方政府自行其是对抗中央
C.民主共和思想影响有限D.辛亥革命没有得到农民支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中国从19世纪末开始的启蒙运动是一场以救亡图存为目的、以制度改革为主旨的政治启蒙运动,它对于“个性解放”并不很关注。“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和“培养新国民”的呼喊,被淹没在政治论战和武装革命的波涛中,直到新文化运动时期,才把提高“国民之自觉”作为根本任务。据此可知,该学者旨在强调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在于(       
A.批判封建纲常礼教B.推动文化全面转型
C.唤起民众爱国热情D.传播科学社会主义
2024-01-16更新 | 215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初摸底考试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