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20世纪30年代,拉丁美洲是世界主要的谷物供应地区,亚洲、非洲亦有少量余粮出口。而到50年代,拉丁美洲净出口额仅有100万吨谷物,亚洲地区则变为净进口地区。80年代初,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年净进口数量竟高达9000多万吨。这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经济旧秩序的长期存在B.第三世界农业发展的长期落后
C.新兴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影响D.世界经济中心转移趋势的加快
2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实行一条鞭法后,国家增派的差主要落在土地所有者身上已初步具有摊丁入地的性质。它不只减少了税目,简化了赋役征收方法,更重要的是赋役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具体反映了两个过渡,一是现物税和现役制向货币税过渡,一是户丁税向土地税过渡。一条鞭法的实行,使长期以来因役制对农民所形成的人身奴役关系有所削弱,农民获得较多的自由。另外,相对明初赋役制而言,一条鞭法较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商品生产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摘编自江耀琴《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摊丁入亩"制度的主导思想是废除原先单独征收的丁银,将丁银融入田赋征税。

即以占有的土地作为课税依据,将税收负担和纳税能力结合起来,田多者多税,田少者少税,

无田者无税。制度实施后,无地农民不再需要承担苛重的丁银,可以离开原籍自谋生路,从

事手工业和商业贩卖。此外,"摊丁入亩"制度的实施堵住了部分地主官绅转嫁丁银的漏洞,强化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效果,也大大促进了人口增长。

——摘编自王郁琛《"摊丁入亩"制度的历史透视与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一条鞭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
3 . 铁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体现,是造福人类发展的工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铁路修筑的艰难历程

时间政策推动力量成果
18761894洋务派顽固派争论洋务派473.4公里
18951911清政府认为铁路为“通商惠工”要务;“图自强而弥隐患”的“实政”,以官办铁路、“借债筑路”的基本政策;后来开放民间筑路列强争夺中国路权;清政府为主;民族资产阶级挽救利权在各省自办铁路9200公里
19121937北洋政府“统一路政”,取缔民办;南京国民政府抗战前“战备铁路”政策北洋政府
国民政府
11000公里,近代铁路基本框架形成
19371949近代铁路遭受重大破坏,由停滞走向全面崩溃

——(内容摘编自张杰张清俐《百年铁路见证中华民族复兴征程》)

材料二   近代京汉铁路修建,既引进铁路建筑技术,也建立汉冶萍公司引入炼钢、铁轨制造技术;山西阳泉焦作煤矿为增产引入新的采矿技术。长辛店、郑州、武汉建立机修厂,试制车厢并维修机车;沿线的汉口、信阳、漯河、郑州、石家庄、保定、北京等地相关机器制造业及轻工业渐兴,逐步成为新的货物集散地、区域交通枢纽,带动周边县镇建设配套的产业链;新兴职业如司机、搬道工、检修工、车站服务人员、搬运工、售检票员、铁路警察等应运而生;货场、车站建在城外,城市突破城墙实现扩张;近代产业工人群体形成;培育铁路技师人才的系列学校出现。中国古代以行政级别为基础形成的城市格局,逐步演变为以沿海岸线、沿铁路线新的工业和贸易中心城市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新格局。

——(张杰张清俐《铁路社会史》)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后,铁路快速发展、分布日趋平衡。1958年到1965年,全国新增铁路营业里程9000多公里;全国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铁路。1970.71973.10成昆铁路、湘黔铁路、襄渝铁路建成,改变了西南地区交通梗阻的闭塞落后状况。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把铁路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先行官,发挥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推动中国铁路快速发展,现在中国进入了高铁时代,拥有全球最为发达的高铁网,伴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高铁走向全球,中欧班列、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为相关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引领全球铁路发展;高铁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了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推动了人类文明形态的形成,加强了中国内部的联系,极大便利了人民的出行,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时空观念,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推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

——(内容摘编自张杰张清俐《百年铁路见证中华民族复兴征程》)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民国时期阻碍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现代代铁路兴建的发展变化,以及这些发展变化见证的中华民族剧变的趋势。
(3)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铁路兴建相对于晚清民国时期的有利条件,并归纳说明铁路建设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有利影响。
2023-10-1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神州天立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2023年10月巴西代表提出的巴以问题决议草案谴责了包括哈马斯的袭击在内的所有针对平民的“恐怖主义袭击”,敦促各方遵守国际法,呼吁保障人道主义援助并暂时停火。联合国安理会15个成员国就该草案投票结果如下:12个国家投持赞票,英国与俄罗斯弃权,美国一票否决,草案未能通过。该结果表明(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B.全球治理体系亟待改善
C.联合国安理会受美国的操纵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5 . 南宋末年,浙江嘉兴魏塘镇的佃农带着自产的米,到市场上交易香烛、油盐、药饵之类的日常用品。当地米肆(店铺)将米运至杭州、苏州等地出售,出售后用所得收入在当地购买货物,再回到浙江市场上销售。由此可知,该时期的魏塘镇(     
A.营商环境得到了改善B.商人群体大量涌现
C.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D.自然经济出现解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美国史学家芬利在《古代经济》中写到,古代世界的绝大部分人以土地为生,而且他们已经认识到土地是所有善的源头,无论是物质的善还是道德的善。该学者强调了古代世界(     
A.农耕文明的基本特性B.社会财富的来源单一
C.重视品德的价值导向D.文明发展的趋势相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04年初,清朝新设立的商部上奏了一道"劝办商会酌拟简明章程折",说明"今日当务之急,非设立商会不为功"。之后清政府颁行《商会简明章程》,鼓励各地兴办商会。这表明(       
A.清末新政有效缓和社会矛盾B.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兴起
C.政府重视构建基层治理体系D.晚清社会呈现出转型趋势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商代重鬼神,礼制比较规范,礼器性质比较明确,礼器上有大量代表性的商代纹饰,有非常强烈的图腾内涵。而西周时期,尤其是中期以后,祭祀活动的器物显得有些随意;到了东周,贵族们甚至将原先的祭祀用器改头换面制作成生活用器。这一趋势说明(     
A.贵族政治逐渐瓦解B.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C.祖先崇拜氛围淡化D.中央集权不断削弱
2024-03-01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佛教传入中国后,一直被指责“有悖伦常”。五代时期传入中国的《地藏菩萨本愿经》以强调因果与孝道而著称,经文讲述了婆罗门女、光目女救度母亲的故事。这反映了(       
A.当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儒家正统地位开始形成
C.儒学复兴运动成果斐然D.佛教发展的本土化趋势
10 . 南朝梁武帝即位之初便组建治礼机构,该机构历时11年制定出涵盖国家、社会和人民生活的礼仪体系。梁武帝还修建很多寺庙,其中有两座以其父母命名,他每月都亲自去祭拜。这说明(     
A.梁武帝倡导儒家思想B.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C.南朝时三教合归于儒D.五代时期社会动荡
2023-05-30更新 | 545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