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重大发展。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战国时,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唐都城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新罗、日本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它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在唐朝考中进士。唐朝后期,不少经海路来华的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自明朝后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安徽南部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

——摘编自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的建交方式。

材料二   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最早是为了处理印度与我国西藏的关系问题,后来随着中国在外交事务中的广泛倡导运用,以及原则本身所独具的理论和实践魅力,而逐渐被作为处理国际事务的准则性价值理念。“五项原则”发展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经过无数次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检验,……自然而然成为新时期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价值基石。

——摘编自李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指出20世纪50年代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下中国参加的两次国际会议,并简述在这两次会议上中国所做出的贡献。

材料三   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这为80年代更为多样化的关系创造了条件。第一,由于双方最高层达成了谅解,为双方领导人经受反复的挑战和压力创造了基础,更重要和更深层的关系最终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第二,向美国开放,为中国更为全面地介入现存的国际体系铺平了道路。中国进入联合国……中美关系的改善无疑加速了这一进程。

——摘编自【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的具体史实,指出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当今中国提供的解决方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初,以“怀柔远人,义在羁縻”为要义,在川西北地区设置了大量的羁縻府州,到武德二年(619年),“羌、蛮隶剑南者,为州二百六十一”。对于封授的羁縻府都督、刺史等职,唐朝明确规定“皆得世袭”,“其部落代袭刺史等官”,仅“天宝中国家所赐官告共三十九通”。同时,唐朝还对这些内附的“首领”们厚于赏赐,其中包括官秩很高的虚衔。同时,唐朝还积极吸收当地的民族和部落参与作战,对参与和配合出征打仗的地方首领还授予军职。通过积极采取羁縻措施,设置羁縻府州和大量封授、赏赐,唐朝强化了对川西北地区的政治领属。宋朝沿袭唐朝旧制并使用唐朝的封印,宋朝予以默认。

——摘编自黄辛建、次旦顿珠《唐宋两朝在川西北地区的羁縻政策》

材料二   早在清朝统一西域地区之前,清朝就已经开始对维吾尔群体进行立法。大规模的立法活动则始于清朝统一西域之后,将《大清律例》等一系列清朝颁行的法律制度推行到天山南路地区,同时,清朝针对天山南路地区的实际情况,也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在理藩院内增设了处理天山南路地区事务的机构。1842年清朝颁布《回疆则例》,《回疆则例》共八卷,收录了清廷为治理天山南路地区颁行的大量行政、司法、经济等法律条规。作为清王朝统治权力的体现,统一西域之后,以《大清律例》为代表的清朝颁行的法律、法规自然进入天山南路地区,成为维护其统治、镇压反叛的工具。其次,清廷考虑到天山南路地区的特殊情况,对天山南路社会原有的法律文化,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宽容和接纳。

——摘编自王东平《清朝的边疆民族政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羁縻政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边疆民族政策的历史意义。
4 . 1980~1989年,全国个体工商户从不到200万户增加到1247.1万户,拥有资金347亿元,总产值达559亿元,营业额达1339亿元。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我国(     
A.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已经确立B.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C.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发生变化D.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于1949年1月在关于时局的声明中将“废除伪宪法”“废除伪法统”作为和平谈判的重要条件之一、1949年9月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为了“以人民的新法律作依据”执政,制订了具有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依据宪法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等一批基本法律和重要法令。

——摘编自孙泽学、汪茜《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依法执政述论》

材料二:“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逐步走上平稳化、正规化……八二宪法及其四个修正案是我国国家最高政治生活的圭臬。……立足于改革开放,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满足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需要的民商经济法律制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为代表,在30年时间内,我国先后颁布了两部刑法典,同时又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制定和修改。至1990年代中期,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摘编自张晋藩《法治的脚步:回顾新中国法制60年》


(1)根据材料一,概述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阶段特征。
2023-01-1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政府的共和国形式永远不得动摇”,又允许总统拥有巨大的权力和极高地位。出现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共和政体成为时代的主流B.保皇派试图复辟帝制
C.共和派与保皇派互相妥协D.保皇派内部产生分歧
2023-01-1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西方的法律传统扎根于古代的罗马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马法上下千余年,期间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很大,法律也由产生、发展逐步趋于完善,它经历了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帝政前期、帝政后期四个阶段。罗马法主要分为人法、物权法、继承法、债法、诉讼法等方面。人法包括自由权、市民权、家族权、名誉、婚姻、夫妻财产、儿童监护等;物权法包括动产、不动产等;继承法包括遗嘱继承、法定继承、赠予等;诉讼法包括法定诉讼、程式诉讼、诉讼程序、诉讼非常程序等。

——摘编自周相《罗马法原论》

材料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之后,革命者率先发布《人权宣言》赋予公民权利,并根据启蒙运动中卢梭等人的法律思想,确立分权原则。大革命初期推翻了封建法律制度并制定宪法,搭建了现代国家法律体系的雏形。大革命的精神一直为法国宪法所继承,法国宪法一直坚持保护公民权利与共和原则。法国民法典的立法参与机构有参政院、保民院、立法院、元老院,各机构职责不同,参政院讨论法律草案,保民院讨论参政院和政府的法律议案,形成对法律议案整体形成认可与否的决议。宪法至上的原则被刻入每一位公民的心中,让法国在以宪法为中心的法治道路上继续前进。

——摘编自[法]乔治·杜比《法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法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革命后法国近代法律建设的特点,并分析法国近代法律完善的历史原因。
2023-01-1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其实是一场不流血革命……到了1688年,英国的统治阶层已齐心协力,下决心要把詹姆士二世搞下台。他们不能容忍专制制度的恢复,更不能接受天主教的复辟;但同时,他们也不愿再看到新的革命,不愿让下层民众再参与国家政体的设计。它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新国王还具有继承王位的最直接条件。但实质上国王的特权完全被剥夺,英国结束了她的君主专制主义,而开始了一个民主的议会政治的新时代。

——摘编自钱乘豆、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美国制宪者认为,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权利托付于情绪化的民众,缺少一种精英的理性慎思明辨和权力的必要集中,其后果必然是无政府主义的民粹政治……他们关心的更多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力的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代表们既想建立一个有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又要竭力保护各州已经拥有的重要权力;他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他们既反对贵族或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正因为有这些忧虑,1787年的宪法格外注重权力的分割与制约。

——摘编自万绍红《共和主义与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采用“不流血”方式的原因,如何理解“它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因及其积极影响。
2023-01-1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这表明五四运动(     
A.主力是工人阶级B.为共产党诞生准备了条件
C.由共产党员领导D.揭开了社会主义革命序幕
2023-01-1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东汉时期,察举选官一般由地方名士主导,乡闾品评。至曹魏时,改由朝廷政府委任的中正官进行人才品评,将私人品评发展成为官方品评。由此可见,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A.沦为世家大族入仕工具B.以门第为品评标准
C.与东汉察举制一脉相承D.意在加强中央集权
2023-01-1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