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01 道试题
1 . 丞相之制被废,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时朱元璋“‘自操威柄’,直到病危仍‘临朝决事如故’”。这表明当时(       
A.皇权继承者独立决策能力尚未形成
B.分化事权以加强皇权的内阁制确立
C.皇权政治决策的核心地位未受冲击
D.通过模仿继承宋制以加强中央集权
7日内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代进士出身于“上三代纯平民家庭”者,占了统计总数的4334%,出身于上三代没有担任过“实职官”家庭的进士占了统计总数的5865%。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世家大族势力受到限制B.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加强
C.文官政治得到朝廷推崇D.官员选拔与考核相结合
7日内更新 | 85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训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南宋《农书》记载,一是将“地势之宜”列在“天时之宜”之前;二是将天时、地利统一起来合称为“天地时宜”;三是更重视人的因素。“人定胜天”一词在南宋中期开始出现。据此可知,此书(     
A.全面总结了传统农业生产技术B.标志传统农学完成根本性转变
C.强调积极主动地改造利用自然D.深受理学格物致知观念的影响
2024-05-06更新 | 20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98年粤汉铁路修筑权被美国合兴公司攫取,引起国人不满。后该公司违约把三分之二的股票出售给比利时,至1904年,修筑权已呈易人之势。对此,湘人“大动公愤,纷电政府疆吏,立持废约之议,自行筹办”,鄂、粤两省亦有此议。这反映出(     
A.保路运动广泛开展B.列强在华利益一致
C.民主革命思潮兴起D.民众救亡意识增强
2024-04-18更新 | 10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4年1月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多边外交成为一种普遍性、经常性和日益制度化的外交方式,不仅反映世界上各种力量的斗争与消长,而且折射出国际体系演变和国际格局秩序调整的新情况。如,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形成了拿破仑帝国崩溃后英、俄、奥、普、法五强共治欧洲的均势格局。由八个国家全权代表签署的最后议定书和一系列附件,成为世界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多边外交文件。由此形成的维也纳体系,在规范国与国关系和行为准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0年后,英、法、奥、土、俄为结束克里米亚战争召开的维也纳会议无果而归,则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上多边外交失败的负面例证。维也纳体系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瓦解,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取而代之。

——摘编自于洪君《世界多边外交的回顾与思考(2012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多边外交”自拟一个论题,任选一个时期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相关统计,此表反映出近代人口迁移特点。正确的是(     
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
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①人口迁移的规模更大       ②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迁移
③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   ④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古罗马的城市是成也贸易败也贸易。由于岛国城邦的更迭,地理位置和体制,早期形态的城市是防御为主;但是城市本身跟随贸易和工商业自发生长,城市或者城邦的存亡更选并不影响人民的富足安定。不同于欧洲地缘城邦和自由贸易的社会模式,中国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隔绝,相对安宁的延续了几千年的血缘宗亲和封建帝制统治,城市布局一直遵循天圆地方、阴阳五行、尊卑有序的文化指导思想,反映在城市平面形态上就是主座居中,左右对称的轴线布局手法。在实际的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如山地、水乡,虽有一些变异,但也尽量遵循这一主导思想。

——摘编自张延生《中西古典理想城市的形态比较》

材料二   关于通商口岸城市形成中的传承与创新,费正清着重强调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另一批学者则认为中国城市发展源于中国传统城市内部结构。建筑风格呈现中西合壁的特色,布局呈现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与近代化街道空间的结合。通商口岸城市选址时倾向于远离老城区之处,以环城道路代替封闭性城墙。从全国口岸城市来看,西北城市依山布局,江南城市临水设街,平原城市平缓开阔,沿海城市随海就势。城市出现工业区、工业居住区、物流区、集体住宅、商业区、行政区、娱乐区等新的功能分区,并不断向城市郊区或外围乡村扩展。

——摘编自《中国通商口岸城市平面形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影响古代希腊罗马和古代中国城市布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通商口岸城市的布局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是汉初藩封的历史变迁图。这一变迁(     

A.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B.揭示了土地兼并严重
C.反映了“推恩令”的成效D.表明了人口大量增加
2024-03-10更新 | 143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4年1月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表中法令和决议的颁布(     
2013年至2020年党和政府颁发的法令、决议(部分)
时间大事记
2013.2《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
2013.11《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4.2《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2015.4《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
2016.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2018.7《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2019.4《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
2020.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A.奠定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法制基础B.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C.反映出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健全D.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20世纪初期,华侨在南洋纷纷筹办以“中华”命名的新式华侨学校。这些学校多采用国语教学,兼学中西科学文化。厦门归侨仿效南洋华侨创办了阅书报社,购买新书刊;同时还设立“中华理发店”,免费为人们剪除发辫。华侨的这些活动(     
A.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B.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C.适应了国内自强运动发展的要求D.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
2024-03-08更新 | 371次组卷 | 5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黑龙江、吉林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