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1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青苗法也叫常平敛散法或者常平新法。宋神宗即位以后,不断征求“救荒之策”,于是王安石以他在鄞县的经验,向宋神宗建议推行青苗法。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启用王安石推行以青苗法为代表的新法。其法先是各州县变卖库存的常平仓粮,以所得现金贷给农民。一般每年夏秋未熟前(青黄不接时)分两次借贷或借粮给农户,收息两分(20%),一年后随两税将借贷本息归还官府。借贷金额按户等有差别,户等越高可得贷款越多,贫户借贷则须富户担保。青苗法的好处就在于把常平仓的实物变成货币,然后贷给农民,收回时收取利息,使常平仓不仅能够救灾,还减少了实物管理的麻烦,并能增加收益,这一变革可以克服常平仓仓储不足以及管理困难的弊病。青苗法推行若干年之后,其中的弊病就显露出来。元丰六年(1083年)初,朝廷又规定各地对当年的青苗钱实行定额敛散,以确保上缴一定的利息收入,并避免无限制发放青苗钱。

——摘编自王一胜《王安石与青苗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朝任用王安石推行青苗法的动因和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宋朝任用王安石推行青苗法的利弊。
2024-04-19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 . 锡命是天子赐予诸侯的荣誉。西周初期,诸侯一律亲赴王朝受命。春秋时,周襄王派使者到晋国给晋惠公颁布锡命,“晋侯不敬,执玉卑,拜不稽首”。这反映出(     
A.周朝中央集权遭到破坏B.分封制的根基瓦解
C.政治权力出现下移趋势D.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3 . 1936年,美国农业部公布了《州水土保持区法》,规定农场主按自愿与合作的原则联合起来,接受农业部、土壤保护局、州水土保持委员会等机构提供的技术指导和管理,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协调土地使用关系。美国公布这一法律旨在(     
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B.协调国家与农民土地使用的关系
C.加强对农场主管理D.提升和保护土地可持续生产能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卢梭指出,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他们团结起来,才是他们保存自己的唯一方式。“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B.广大人民对民主自由平等的渴求
C.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发展趋势D.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经济诉求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2——1905年,陈独秀相继创办青年励志学社,秘密传播革命读物;组织发起安徽爱国会,揭露沙俄侵略企图;创办《安徽俗话报》,并利用学堂教师身份成立反清组织“岳王会”并任总会长。1913年,他参加了二次革命。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宣扬“科学”与“民主”。受其影响,恽代英在武汉成立互助社,毛泽东、蔡和森等在湖南创办新民学会,邓中夏、许德珩等组织国民社,傅斯年等发起新潮社。俄国十月革命后,陈独秀继李大钊之后投入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1920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增加“劳动节纪念号”,刊登激发劳动群众革命意识觉醒的文章,还亲自到工厂发表演说,《劳动者的觉悟》《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著名演讲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他还成立上海共产主义早期组织,创办“外国语学社”,分批派送学员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学员中包含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等。

——摘编自纪亚光、蔡明菲《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缔造者—陈独秀》

(1)根据材料,指出陈独秀创建组织和创办刊物倾向的变化,并说明陈独秀这些做法背后的共同追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陈独秀创建组织和创办刊物倾向变化的因素。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立足“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和农情,中国共产党领导“三农”工作总体上可分为五个阶段。

阶段

时间

主题

第一阶段

1921—1949年

以农民组织化为主,发动农民闹革命,夺取政权

第二阶段

1949—1978年

以农业组织化为主,促进农业发展,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

第三阶段

1978—2005年

以农村改革为主,向农民和农业陆续放权,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

第四阶段

2005—2017年

以农村综合建设为主,党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解决“三农”问题基础

第五阶段

2017年至今

以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为主,开展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行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据周立《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整理

从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阶段,围绕中国共产党在两个阶段之间的“抉择”,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写出所选阶段,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7 . 《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周礼·冬官考工记》载:“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上述记载表明(     
A.政府垄断了手工业的生产B.工匠人身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到限制D.生产技术传承注重世代相袭
8 . 东晋王谧说:“囊者晋人略无奉佛,沙门徒众,皆是诸胡,且王者与之不接。”到南北朝时期,西域僧人通过与帝王、士大夫、文人、平民的交往等社会活动宣扬佛学,并受当时玄学思潮的影响,僧人也开始参与清谈,佛学在核心理论上与玄学趋于一致。这一变化反映了(     
A.儒佛思想在当时争斗激烈B.统治者的好恶决定了宗教存续
C.佛教呈现出本土化的趋势D.佛学迎合了中国政治统治需要
9 . 宋代科举考试不仅有进士科,还有制举、词科和武举考试。制举旨在选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且有治国安邦之策论的人才;词科则是为国家预储写作应用文书的代言之士;武举主要考察举子的军事理论素养,欲选拔才兼文武之儒将。据此可知,宋代(     
A.科举录取人数大幅增加B.注重选拔实用性人才
C.科举考试程序日益完善D.选官途径呈现多样化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尚书·周官》记载:“议事以制,政乃不迷。”西汉参加廷议的包括会卿(政府理政大臣)、列侯(国家元老)、二千石(熟悉京师地方情况)、大夫(掌议论)、博士(掌通古今)。唐代政事堂议事,程序规范,秋序井然,“有军国大事,则议之。由唐历五代,不改其制”。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参加者的排编及廷议的议程程式化,设有掌管廷议的监议御史。明代的廷议形式为群臣集议,但廷议结果“卒出于一人之见”,“统于一二尊官”。

——摘编自林乾《论中国廷议制度对君权的制约》

材料二   兰开斯特王朝时期。议会的发展达到了中世纪议会发展史上的巅峰。下院地位进一步提高,议会规程、制度更加完善。议会的基本权力进一步明确和扩大。君主为了更好地利用议会维持其统治,不得不时常对议会的批评做出回应。但是,议会对君主统治的批评和规范并未与其维护王国统治的主要功能相悖。也未否定君主的统治。实际上,由于议会的作用。反而弱化了君主统治中所出现的各种矛盾,有利于王朝统治机器的可持续运转。

——摘编自李家莉《英国兰开斯特王朝议会君主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廷议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简述该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的议会君主制与中国廷议制度的不同,谈谈你对两种制度在国家治理方面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