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1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青苗法也叫常平敛散法或者常平新法。宋神宗即位以后,不断征求“救荒之策”,于是王安石以他在鄞县的经验,向宋神宗建议推行青苗法。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启用王安石推行以青苗法为代表的新法。其法先是各州县变卖库存的常平仓粮,以所得现金贷给农民。一般每年夏秋未熟前(青黄不接时)分两次借贷或借粮给农户,收息两分(20%),一年后随两税将借贷本息归还官府。借贷金额按户等有差别,户等越高可得贷款越多,贫户借贷则须富户担保。青苗法的好处就在于把常平仓的实物变成货币,然后贷给农民,收回时收取利息,使常平仓不仅能够救灾,还减少了实物管理的麻烦,并能增加收益,这一变革可以克服常平仓仓储不足以及管理困难的弊病。青苗法推行若干年之后,其中的弊病就显露出来。元丰六年(1083年)初,朝廷又规定各地对当年的青苗钱实行定额敛散,以确保上缴一定的利息收入,并避免无限制发放青苗钱。

——摘编自王一胜《王安石与青苗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朝任用王安石推行青苗法的动因和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宋朝任用王安石推行青苗法的利弊。
2024-04-19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755年11月1日,里斯本发生大地震,造成6万——10万人死亡,包括40多座教堂、200多所大小修道院在内的大量建筑被摧毁。震后,科学家对地震起因展开探究与思考,启蒙哲人也趁机鼓动人们反对宗教和迷信。教会“上帝惩罚”说受到普遍质疑。这说明(     
A.天主教会权威受到全面冲击B.科学理性成为18世纪主流
C.突发事件加快科学理性传播D.宗教和科学都无法解释自然灾害
2024-04-15更新 | 259次组卷 | 11卷引用:青海西宁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锡命是天子赐予诸侯的荣誉。西周初期,诸侯一律亲赴王朝受命。春秋时,周襄王派使者到晋国给晋惠公颁布锡命,“晋侯不敬,执玉卑,拜不稽首”。这反映出(     
A.周朝中央集权遭到破坏B.分封制的根基瓦解
C.政治权力出现下移趋势D.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4 . 1936年,美国农业部公布了《州水土保持区法》,规定农场主按自愿与合作的原则联合起来,接受农业部、土壤保护局、州水土保持委员会等机构提供的技术指导和管理,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协调土地使用关系。美国公布这一法律旨在(     
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B.协调国家与农民土地使用的关系
C.加强对农场主管理D.提升和保护土地可持续生产能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卢梭指出,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他们团结起来,才是他们保存自己的唯一方式。“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B.广大人民对民主自由平等的渴求
C.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发展趋势D.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经济诉求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2——1905年,陈独秀相继创办青年励志学社,秘密传播革命读物;组织发起安徽爱国会,揭露沙俄侵略企图;创办《安徽俗话报》,并利用学堂教师身份成立反清组织“岳王会”并任总会长。1913年,他参加了二次革命。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宣扬“科学”与“民主”。受其影响,恽代英在武汉成立互助社,毛泽东、蔡和森等在湖南创办新民学会,邓中夏、许德珩等组织国民社,傅斯年等发起新潮社。俄国十月革命后,陈独秀继李大钊之后投入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1920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增加“劳动节纪念号”,刊登激发劳动群众革命意识觉醒的文章,还亲自到工厂发表演说,《劳动者的觉悟》《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著名演讲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他还成立上海共产主义早期组织,创办“外国语学社”,分批派送学员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学员中包含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等。

——摘编自纪亚光、蔡明菲《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缔造者—陈独秀》

(1)根据材料,指出陈独秀创建组织和创办刊物倾向的变化,并说明陈独秀这些做法背后的共同追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陈独秀创建组织和创办刊物倾向变化的因素。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立足“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和农情,中国共产党领导“三农”工作总体上可分为五个阶段。

阶段

时间

主题

第一阶段

1921—1949年

以农民组织化为主,发动农民闹革命,夺取政权

第二阶段

1949—1978年

以农业组织化为主,促进农业发展,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

第三阶段

1978—2005年

以农村改革为主,向农民和农业陆续放权,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

第四阶段

2005—2017年

以农村综合建设为主,党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解决“三农”问题基础

第五阶段

2017年至今

以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为主,开展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行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据周立《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整理

从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阶段,围绕中国共产党在两个阶段之间的“抉择”,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写出所选阶段,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2023-12-19更新 | 950次组卷 | 203卷引用:青海省玉树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七模历史试题
9 . 宋代科举考试不仅有进士科,还有制举、词科和武举考试。制举旨在选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且有治国安邦之策论的人才;词科则是为国家预储写作应用文书的代言之士;武举主要考察举子的军事理论素养,欲选拔才兼文武之儒将。据此可知,宋代(     
A.科举录取人数大幅增加B.注重选拔实用性人才
C.科举考试程序日益完善D.选官途径呈现多样化
10 . 东晋王谧说:“囊者晋人略无奉佛,沙门徒众,皆是诸胡,且王者与之不接。”到南北朝时期,西域僧人通过与帝王、士大夫、文人、平民的交往等社会活动宣扬佛学,并受当时玄学思潮的影响,僧人也开始参与清谈,佛学在核心理论上与玄学趋于一致。这一变化反映了(     
A.儒佛思想在当时争斗激烈B.统治者的好恶决定了宗教存续
C.佛教呈现出本土化的趋势D.佛学迎合了中国政治统治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