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公元前272年,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被征服的意大利人没有罗马公民权,而公民权意味着占有土地的权利和机会且具有排他性。约公元前124年,“拉丁官员法”的颁布使得意大利人在拥有本土权利的前提下,可以获得罗马公民权。这一转变(     
A.消除了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B.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
C.缓和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D.有利于罗马帝国的形成
2024-05-22更新 | 286次组卷 | 38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海南历史高考真题变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景祐元年(1034年)十一月甲辰,宋仁宗诏曰:“京旧城内侵街民舍在表柱外者,皆毁撤之,遣入内押班岑守素,与开封府一员专其事”。《宋刑统·侵巷街阡陌》中也规定:“诸侵街巷阡陌者,杖七十”。到1079年,政府又开始陆续征收“侵街钱”“侵河钱”等。上述举措反映了,当时(     
A.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弛B.市坊制度瓦解的趋势
C.经济立法体系的完备D.世俗门第观念的淡化
2024-05-16更新 | 290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辽朝契丹人认为自己直承汉唐谱系,“尽致周、秦、两汉、隋、唐文物之遗馀而居有之”;而后金人灭辽时宣扬:“契丹国主失道,民坠涂炭。”这些都旨在(     
A.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B.彰显政权的正统性
C.适应民族交融的趋势D.继承前代文化传统
2024-05-16更新 | 200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漕运的本质在于把经济重心区域的物质财富输送到政治中心。漕运作为实物赋税的运输形式持续存在,始终成为政治中心紧扣、牵绊经济发达之区的绳索。然而,漕运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

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阶段表

朝代发展阶段漕运中心主要运道漕运量(单位:万石)
平均量最高年份
秦汉关东之漕长安、洛阳渭河、漕渠、黄河、汴渠480600
魏晋隋唐从关东之漕到江淮之漕长安、洛阳漕渠、黄河、汴河、江南运河200300400
两宋江淮之漕开封、杭州汴渠、江南运河600700
元明清江南之漕北京京杭运河300400675

——摘编自王明德《论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的几个阶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的特点,并指出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漕运发展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图所示为1985—2007年中国外贸情况统计。导致中国外贸呈现图示趋势的关键因素是(     

A.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D.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
2024-03-20更新 | 57次组卷 | 8卷引用:历史(海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帝命令陕甘总督招募内地流民前往乌鲁木齐种地。据移民王世昌讲述,到达乌鲁木齐后,“伐木采煤,养育鸡豚,渐成村落,与内地无异”。到乾隆末年,乌鲁木齐地区民屯,共开垦土地五十多万亩。这最适合用来说明(     )【本题为最佳选择题】
A.阐述历史事件必须运用时空观念B.历史资料的多元性加深史实认知
C.历史文献通常以统治者活动为主D.史书记载和口述历史带有主观性
2024-03-13更新 | 102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图是历次工业革命驱动因素的一种解读模型。该模型意味着驱动工业革命的六大类、诸多项因素之间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工业文明的演化。

——摘编自余东华《工业革命的驱动因素——对人类工业文明演化的多维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工业革命的开展,任选其中两项“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驱动因素,自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鲜明,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蓝”并不是现代中国人的独创,据出土的珠料和管料推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尚蓝”已成为贵族审美的嗜好,并成为一种祥瑞的象征。古人不畏险阻从遥远的异国他乡采购青金石作为蓝色颜料来装饰佛像,以示对信仰的虔诚。唐代的窑工们,将“波斯蓝”与中国“瓷”相融合而烧成青花瓷器,浑厚华滋。经历了两宋时期的没落,青花瓷在蒙元时期得到迅速发展。烧制元青花瓷的高铁低锰的钴土矿(“苏麻离青”)来自波斯。元朝政府于1278年在景德镇设立了专门烧造贡瓷的“浮梁瓷局”,烧制出的青花瓷颜色稳定、沉静,而且在烧制瓷器的温度、质地及装饰手法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青花瓷也因其高贵典雅的艺术水准而成为14世纪大规模对外出口商品之一。……元、清两代因信仰萨满教而崇尚天蓝色,明代统治者因信奉道教而推崇青蓝色系。几经历史淘洗,“中国蓝”终于成为华夏文化记忆和对外和平交往中繁荣发展的见证。

——摘编自邹文兵、曾璐《“中国蓝”:色彩情感与品牌视觉形象实践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以来青花瓷快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蓝”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伦敦居民死于天花的比例从1771—1780年的每年5‰以上,下降到1801—1810年的2‰,到1831—1835年,则下降到0.83‰。

——摘编自T.H.马歇尔《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问题:争议现状评述》

材料二   由二等面粉制成的重8磅11盎司的面包,价格为1先令的时候,每个贫穷和勤劳的人为了他自己的生计,或由他本人或其家庭的劳动提供,或者从济贫税中补助,每周必须得到3先令的生活费;供养他的妻子及家庭每个其他成员需要1先令6便士。

……

以此类推,按面包价格涨落为依据来确定他们的生活费,(即是说),以1先令为基数,在1先令以上,面包每涨1便士,对每个穷人本人来说得3便士,对其家庭每个其他成员来说得1便士。

——摘编自济贫决议(1795年)

材料三   英国人口死亡率的变化

年份

1751—1760

1761—

1770

1771—

1780

1781—

1790

1791—

1800

1801—

1810

1811—

1820

1821—

1830

1831—

1840

死亡率(‰)

30.3

30.0

31.1

28.6

26.9

23.9

21.1

22.6

23.4

——摘编自D.V.格拉斯《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人口和人口运动》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要求:明确指出历史现象,解读时要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10 . 1824年初,哥伦比亚面对法国干涉向美国提出请求,但美国无力处置。1895年,英属圭亚那与委内瑞拉发生边界争端,美国介入并向英国发出照会,声明“如今,美国⋯⋯的命令对于它所管辖范围之内的大陆臣民来说就是法律”,要求将边界纠纷提交仲裁,英国最终作出了妥协。这一变化突出反映了(       
A.门罗主义的推行以国家实力为基础B.国际法在争端解决中不断完善
C.英国在美洲地区的影响力不断削弱D.南美地区深受殖民主义的压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