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4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元史》记载:“(大都)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明末大臣奏称:“国家财赋,专倚三吴,而苏(州)松(江)独甲于天下”;康熙帝诗云:“东南财赋地,江左人文薮”。以上内容反映了(     
A.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元明清时期,经济重心一直在南方
C.元明清时期,政治重心依然在北方D.元明清时期,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7日内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适应性考试(一)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诏:“天下苗一亩税钱十五,以国用急不待秋,方青苗即征之,号青苗钱”,“五年始定法,夏上田亩税六升,下田税四升,秋上田税五升,下田税三升,此夏秋分征也”对上述史料解读合理的是(     
A.制度变革具有渐变特征B.唐代宗已全面实施两税法
C.与王安石青苗法内容一致D.实现减轻民负的根本目的
7日内更新 | 15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射洪市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模拟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中国许多大学的校训与古代文化典籍有关。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自《易经》;中国农业大学校训中的“解民生之多艰”源自《离骚》;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论语》;厦门大学校训中的“止于至善”源自《礼记》。这表明(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B.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源远流长
C.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D.儒家的思想观念影响着教育的发展
2024-06-03更新 | 145次组卷 | 4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像史料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也包含了复杂的判断。下图被称为“凿空丝路的图像记忆”,但有一些明显的“错误”。

前汉 (即西汉)中宗 (汉宣帝的庙号)既获金人 (黄金制作的佛像)莫知名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国问名号时

注:这幅壁画创作于初唐时期,是敦煌莫高窟第323窟的八幅佛教史迹画之一,也是迄今发现的最早关于张骞出使西域的绘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壁画中的信息中找出两处史实“错误”,并就“错误”产生的原因分别予以说明。(要求:信息有效,史实准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宋时期,人才辈出,群才璀璨。如谏官方面有唐介、包拯、吕诲云诸人名垂青史;武将方面有狄青、岳飞、韩琦诸人扬名异域;文学方面,有奉旨填词的柳永,有秾丽别致的“闲愁词人”晏殊,名列唐宋八大家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史家方面有刘恕、曾公亮、宋祁、司马光这些大手笔;书法方面有黄庭坚、蔡襄等一班字若珠玑的大家;在哲学上有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重振儒学;在书法艺术方面有黄庭坚、蔡襄,将宋意发挥得淋漓尽致,至今学子犹受其艺术法乳熏陶。科技方面有大发明家毕升……

——摘编自《解码国学》

结合时代背景,围绕两宋时期“人才辈出”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要求:表述成文,解释完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人会馆首建于明,至清而盛。明中叶以后这种由商人所建的会馆之所以出现,是经济因素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进行社会整合的产物。明清时期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扩大,全国出现了几个比较稳定而富有特色的经济生产区域,突破传统社会千百年来形成的“千里不贩樵,百里不贩米”的经济格局。宋元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贱商的传统有所改变,士大夫阶层对商人及其职业的鄙视、敌对转而采取认同的态度,清康熙帝曾说过“通财贸之血脉者,惟有商贸。”这一转变是各地商人会馆兴起的政治舆论基础。明清以来纵横捭阖的十大商帮,以全国为战场进行商业战争,本地商帮与客帮之间矛盾频出。一些侨居商人阶层与当地社会的隔阂还不时造成纠纷和冲突,本地商人依仗其地域和人际、文化优势,常常欺侮、排挤外来客商。而这种社会的边缘化地位又反而促进了他们的相互认知和认同。于是乡土观念浓厚的中国明清商人同籍人士各出其力,通过在客地修建富有故乡文化特色的恢宏壮丽的会馆,向人们展示本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达到以群体力量共谋发展的目的。

——摘编自李晓琴、石涛《对明清商人会馆产生的动因探析》

材料二   近代上海的同乡会诞生于1905年反美华工禁约运动,民国时期,同乡会获得了较大发展,数量远远超过了会馆的规模。清末民初,随着新政的展开以及“社团主义”等新式社会概念的引入,很多社会中间组织都经受了早期现代化的更新与再造。较之会馆而言,同乡会内部管理民主化特征明显。同乡会一般都设有会员大会,选举理事会和监察理事会。另一方面,组织结构的科层化也是一个重大变化。比如,宁波同乡会按照会务的多寡设立了各种分工明确的专职机构。除此之外,同乡会更加注重外来人口的现实生活,还将其业务范围扩展到推行教育、提倡实业、介绍职业、调处争执、慈善救济、公共卫生等“救生”事项。

——摘编自邱国盛《同乡组织与近代上海外来人口的管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人会馆得以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会馆相比,近代同乡会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会馆和近代同乡会设立的共同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成祖初年,对日本来贡曾“厚礼之”。此后,因其多次朝贡逾制,明政府向日本重申“十年一贡,人止二百,船止二艘”的规制并严格执行,日本即基本中断了与明廷的交往。与此情形类似,其他一些国家也逐渐“朝贡不常”。这反映了当时(     
A.中国对日贸易出现逆差B.日本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朝贡贸易缺乏动力支撑D.海禁政策取得显著成效
2024-05-18更新 | 20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一监测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宋代士大夫很少参与剧烈的户外运动,像唐代社会风行的打毽、狩猎、拔河等活动不再受青睐,一些益智类游戏(如弈棋)成为被普遍接受和推崇的休闲项目。唐宋士大夫这一休闲生活的变化缘于(     
A.选官制度的变革B.主流思想的演进C.文官地位的变化D.商品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明初统治者大力倡导臣民阅读《汉书》,将《汉书》从史学意义上的典籍上升到政治意义的经典;与此同时,将《汉书》中最重要的主角汉高祖刘邦神圣化,使刘邦的地位仅居于三皇五帝和三王之后。这些做法旨在(     
A.规范史学编纂活动B.构建政府统治权威
C.重振理学正统地位D.提升臣民文化素质
2024-05-14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中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10 . 盛唐开元年间,所谓六雄十望(大的州郡),全在北方。宋神宗时全国划分23路,淮河和汉水以南占15路;全国户数1650万,淮河以南占1100万户,及至北宋末年,淮河以南人口已增加了15倍。这说明(     
A.南方经济不断发展B.江南区域位置优越
C.南方政权鼓励移民D.地方行政制度变化
2024-05-13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信息押题卷(三)全国卷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