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北宋时期,散文家的作品常常洋溢强烈的民族意识;南宋时期,从岳飞《五岳祠盟记》到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等,亦是如此。此外,宋代豪放派、婉约派词人,也具有同样意识。这主要是由于宋代(     
A.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B.社会经济的繁荣
C.文学作品的传承发展D.科举制度的推行
7日内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代士大夫很少参与剧烈的户外运动,像唐代社会风行的打毽、狩猎、拔河等活动不再受青睐,一些益智类游戏(如弈棋)成为被普遍接受和推崇的休闲项目。唐宋士大夫这一休闲生活的变化缘于(   )
A.选官制度的变革B.商品经济的发展
C.中央集权强化D.主流思想的演进
7日内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平罗中学高2024届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方面。有学者将中华文明创新性的主要特征概括如下:

主要特征代表名言
特征一传承与创新交互为用“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特征二通变中回应时代问题“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特征三开放包容和视野交融“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特征四强烈的担当意识和使命感“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摘编自王博《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史相关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4 . 唐前期去往印度求法的僧侣大多选择陆路,而中唐以后选择海陆者更多。据《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载,60位西行求法僧人中,有33位取道南海。该变化(     
A.受政局动荡的影响B.源于佛教地位的下降
C.因指南针用于航海D.反映羁縻政策的失效
5 . 明朝学者王畿(1498—1583)说,“不论在此在彼,在好在病,在顺在逆,只从一念灵明,自作主宰,自去自来,不从境上生心……便是真为性命”,王畿的言论(     
A.是对先秦儒学的背离与批判B.彰显了格物致知的价值
C.是个人意志自主的内在追求D.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6 . 《魏书》记载,太和改制以前,“钱货无所周流”。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铸行太和五铢,“虽利于京邑之肆,而不入徐、扬之市”“不行于天下”、黄河流域的河北诸州“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也”,河南诸州也是各种货币和谷帛杂用。这说明当时(     
A.北方商品经济一度严重衰退B.南方政权的整体实力占优
C.实物税取代货币税成为主体D.物物交换是主要交换形式
2024-04-18更新 | 72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年两熟稻麦复种的耕作方式,但实行之初种植规模并不大。这种耕作方式要求收麦与插秧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完成,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平原地区稻麦复种规模大于山区。南宋时,在地少人多的情况下,稻麦复种制得到推广,土地利用率也提高了一倍。由此可知,南宋稻麦复种制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A.习惯面食的北方人大量南下B.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小麦在南方种植规模的扩大D.经济重心南移现象日益突出
2024-04-15更新 | 283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全国卷人教版01)(12+2+1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商周时期的工匠采用“泥范铸造法”来铸造青铜器,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这一方法(     
A.表明青铜铸造工艺已经领先世界B.是科学理论指导生产实践的产物
C.凝聚着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智慧D.反映了农业生产工具的精湛工艺
2024-04-09更新 | 74次组卷 | 2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也不论经受了多少屈辱、忧伤和困惑,中华文化毕竟从全然封闭的僵壳中部分地解脱出来,面对着广阔的世界呼吸吞吐,接纳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新鲜养料,调节、完善自己的再生机制。这个痛苦但却充满希望的生命过程,首先体现为近代工业的建立、交通运输的发展、沿海城市的工商业以及农村商品经济的扩展。在此基础上,生机勃勃的新质细胞在中华文化肌体内由隐而彰、由弱而强地分蘖、繁殖起来。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全二册)》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华文化的新质细胞”,自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47年9月,美国高层在《科学与公共政策》报告中提道:“如果我们要继续成为世界上的民主堡垒,就必须不懈地增强和扩大我们的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科学知识的不断进步,以及我们的技术得到相应的稳步改善。”其意在(     
A.扩大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B.依托科技发展维护世界霸权
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计划监管D.逐步构建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2024-02-04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