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9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辽朝契丹人认为自己直承汉唐谱系,“尽致周、秦、两汉、隋、唐文物之遗馀而居有之”;而后金人灭辽时宣扬:“契丹国主失道,民坠涂炭。”这些都旨在(     
A.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B.彰显政权的正统性
C.适应民族交融的趋势D.继承前代文化传统
2024-05-16更新 | 200次组卷 | 3卷引用: 2024 届广西三新学术联盟高三下学期百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56年,埃及总统纳塞尔公开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法两国联合以色列挑起第二次中东战争。当苏联威胁要站在埃及一边进行干预时,美国迅速向三个入侵国施压并迫使他们撤兵。该事件反映出(       
A.非殖民地化已成为社会发展新趋势B.美苏两国对民族解放的推动作用
C.两极格局下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特点D.美苏两国的较量已超出欧洲范围
3 . 中共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表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完成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
4 . 有学者认为,二战后的现代化过程中,“泛西方化”是指西方文化内部资本主义的实现与资本主义的批判这对基本矛盾通过“海洋途径”(在一些非西方国家衍生出一种畸形殖民资本主义形态)和“大陆途径”(使另一些非西方国家从封建制度和殖民体制下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形成两大阵营的对垒。该学者意在强调(     
A.美苏两种意识形态的对垒B.世界现代化进程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C.社会主义制度在中俄确立D.世界各民族的独立冲击了西方文明
2024-04-09更新 | 939次组卷 | 20卷引用:历史(新七省卷03)(16+3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5 .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明确以实现民族复兴作为自己历史使命的同时,将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新的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着眼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立足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一理念(       
A.促成了公正的国际政治新秩序B.增强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
C.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追求D.突出我国全球治理中的主导地位
6 . 甲午战后,为偿还对日赔款,清政府与汇丰银行、德华银行签订《英德续借款合同》,规定由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代征七处厘金抵偿部分债款。由此可知(       
A.国内社会矛盾的激化B.清政府财政治理能力下降
C.关税自主权完全丧失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30年,赣西南特委的一份报告提及:“苏府(区)范围内的农民,无论男女老幼,都能明白国际歌、少先歌……许多不认识字的工农分子,都能作很长的演说,国民党与共产党、国民政府与苏维埃政府、红军与白军,每个人都能分别、能解释。”这反映了(     
A.土地革命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共产国际的宣传深入社会基层
C.民族危机激发人民的革命热情D.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趋于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古代雅典人设立祭祀仪式纪念诛杀僭主者,战争执政官负责每年在固定的时间向他们献祭;此外,雅典人还赋予了诛杀僭主者的直系后代各种特权,让他们有权享用城邦的公费食堂,有权免除赋税,有权在公共典礼中于前排就座。这些举措(     
A.有利于强化民众的民主观念B.捍卫了公民的个人自由
C.有效确保雅典民主制的持续D.孕育出崇尚自由的风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仍然强调“流转就是自由贸易,就是资本主义”5月,在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列宁却说“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这一转变旨在(     
A.保障苏俄前线粮食供应B.加速推进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C.推动粮食商品化的发展D.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
2024-02-24更新 | 242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从有文字以来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种阅读系统。这个阅读系统以科举入仕系统中的士大夫阶层为主体,在阅读内容上以儒家经典为主导(如《四书五经》),遵照特定的阅读秩序和行为规范进行阅读。通过阅读,能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小到能作为谋生的本领,大到能够治国、平天下。所以读书人应该阅读有用的东西,“读以致用”。由此形成了一系列的阅读文化和传统,深刻影响着人们安身立命、做人处世、理想抱负的方方面面。

——摘编自许欢《中国古代传统阅读模式研究》

材料二   耕读模式是由两个行为组成,也是由两个阶层实践,因而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自上而下的,士大夫不以耕种为耻,读书之余经营农业;二是自下而上的,农民不以读书为无用、不可能,耕作之余亲自或督导子弟读书。在文化普及、科举制发展的背景下,宋代社会中耕读已成为普遍现象。耕读文化由此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宋以来的古代后期意识形态和生产领域中发挥了很大作用。遍及农家的对联“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就表明耕读文化普及和深入人心的程度。

——摘编自程民生《论“耕读文化”在宋代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传统阅读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阐述宋代的“耕读文化”。
2024-02-22更新 | 22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