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2019-01-30更新 | 1315次组卷 | 121卷引用:2014届四川广元市高三三诊文综历史试卷
2 .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机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雨果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D.雨果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2019-01-30更新 | 1177次组卷 | 52卷引用:2014届四川省广元市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卷
3 .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共同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这是一个新兴经济体的货币首次作为储备货币、这也为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了一个改革和推动其包容性提升的机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货币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货币文化。先秦时期的货币,各诸侯国实行不同的货币制度:在不同地区使用形制各异的刀币、布币、环钱。秦统一中国后,中国货币主要以环钱为主要形制。到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到明代,白银成了是最主要的流通货币。
——《中国货币史》
材料二
到1600年,(中欧)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20万公斤的白银流入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到1700年大约一半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低处种植桑树、棉花、甘蔗和水稻,高处种植玉米和红薯)。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三
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指出:该体制存在无法解决的难题。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美元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银的大量流入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解决“特里芬难题”的措施,计分析该措施实施的背景和影响。
2019-01-3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四川广元高三下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文综历史卷
4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展,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6 . 下表是民国时期部分进口商品统计表(单位%),由此可推知当时中国
年份棉织品棉花面粉交通器材机械
191310.30.51.80.81.4
19361.53.80.55.66.4

A.轻工业发展迅速B.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C.重工业发展迅速D.实现了关税的自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B.小农经济具有很大的脆弱性
C.小农经济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D.小农经济生产工具非常简单
8 .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以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C.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2018-10-01更新 | 455次组卷 | 105卷引用:2014届四川省广元市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价】

材料   范旭东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东渡日本留学。他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救国愿望,1908年,他进入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院主修应用化学。虽然他对日本在中国的侵略行为十分痛恨,但对日本民族那种奋发图强的精神也有很深的感受。他认为,中国只有效法日本,改革政治,发展实业,才有出路。由于品学兼优,他在1910年毕业后一度留校担任专科助教。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后,他毅然回国,准备一展“工业救国”的宏图大志。1914年,范旭东在天津塘沽创办久大精盐公司,中华民国的副总统黎元洪、著名军事将领蔡锷也都入股。后来他又创办了亚洲第一座纯碱工厂——天津永利化学公司碱厂,与侯德榜等成功地解决了制碱过程中的一系列化学工艺与工程技术问题,打破了外国工厂的技术垄断和市场垄断。抗战期间,他在大后方先后创办了久大川厂和永利川厂,推进了大西南建设,支援了抗战。

——摘编自魏文享《化工之父范旭东》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范旭东“工业救国”的条件。
(2)根据材料,概括范旭东的主要贡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朝中叶,土地兼并的情况相当严重。全国纳税的土地,约有一半为大地主所隐占,贵族和大地主疯狂拣夺土地,租种官田的农民生活极苦,有“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止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的民谣。此外,政府的财政危机日渐加重。明洪武年间,夏秋二税米2473万石,麦471万石。但到嘉靖后,税收则降到了米1822万余石,麦462万余石。官员冗腐现象也日益严重。明宪宗成化时(1465-1487),明政府文武官员已达10万人,至嘉靖时(1522-1566),更是“岁增月益”;官员“无功可以受赏,有罪可以逭诛”,官风极坏。张居正为扭转这种局面,从整顿吏治着手,裁汰冗官。同时,对有才能之人,一概以“功实为准”,大胆提拔。万历元年,他修仃“考成法”,以六科控制六部,以内阁控制六科,凡各项法令、章程的实施情况都必须在薄册上加以注明。六部和都察院按账薄登记,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逐月进行检查;六科亦可根据账薄登记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薄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考成法”是张居正推介其他各项改革的有力武器。此法实行后,当时朝廷命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摘编自《明史·张居正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政治改革的背景及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的作用。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