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东汉班固《汉书》卷五十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艺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B.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C.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2018-04-24更新 | 238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4届四川广元市高三三诊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中国丝织品的内销量折合生丝从5.06万担增至5.49万担,增长8.5%;外销量则由0.44万担增至2.21万担,增长了402.3%.这种情况
A.阻止了列强对华丝织品倾销
B.为维持贸易顺差提供了条件
C.对民族丝织业的发展有利
D.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部分)

时间得主角色领域
1919年伍德罗·威尔逊(美国)时任美国总统、国际联盟的最初倡导者国际组织
1920年莱昂·维克多·奥古斯特·布尔茄瓦(法国)国际联盟理事会主席,法国议会主席国际组织
卡尔·亚尔马·布兰廷(瑞典)时任瑞典首相国际组织,和平运动
1921年克里斯·蒂安·劳斯·朗格(挪威)各国议会联盟秘书长(布鲁塞尔)和平运动
1933年诺曼·安吉尔(英国)国际联盟执行委员会成员,作家军备控制与裁军
1934年阿瑟·亨德森(英国)1932年裁军会议大会主席,前外交部长国际组织,军备控制与裁军
1935年卡尔·冯·奥西茨基(德国)和平主义者,记者人权、军备控制与裁军

(1)根据材料,概括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对象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1933年至1935年诺贝尔和平奖评奖的主要因素。

4 . 1957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全国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5亿多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这说明当时中国
A.生产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B.生产力发展成就巨大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务完成
D.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英国首相制度出现以后,以往涉及首相的事件,没有遭到议会限制或反对党的异议,就会被默认为先例,久之就会被沿用,进而形成惯例。首相的这一“无轨运作”状态
A.为首相权力扩张提供可能
B.反映出议会失去了立法权
C.为形成议会中心奠定基础
D.阻碍了英国民主政治进程
2018-01-01更新 | 116次组卷 | 5卷引用:2017届四川省广元市高三第三次高考适应性统考(三诊)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全唐诗》中收录了许多和尚、道上、尼姑、宫人、歌妓以及无名氏的作品。唐代的小说、其他通俗文学作品也大量引用五言、七言诗歌作唱词。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唐代
A.具有重诗的社会风
B.对等级制度执行不力
C.文学创作日趋平民化
D.官府垄断教育被打破
2017-12-26更新 | 307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7届四川省广元市高三第三次高考适应性统考(三诊)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据统计,在当代发达国家中,由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公职员构成的新的职业群体迅速崛起并最终超过蓝领工人阶层,这个阶层的人数约占总人口的50%~6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知识经济的发展
B.社会结构的变化
C.福利国家的建立
D.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8 . 李伯谦在《新中国考古学发展与贡献——追寻从未间断的中国文化》一文中说:“中国文化、文明的发展不是在封闭环境中孤独进行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文化的交流,既有对外的传播影响,也有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吸收……中国古代文化不是排外的文化,它具有宽广胸怀,善于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精华,通过融合、重组不断壮大发展,以求生生不息。”下列思想成果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①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
②宋明理学的形成
③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商墟|、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益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节选自《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


(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演变的原因。
2017-09-08更新 | 558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6年四川省广元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10 . 从《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中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基本方式是
邮政电站铁路航空
英国10010010075
法国10010010075
日本100私有7525
美国1002525私有
A.建立国营企业B.改善交通条件C.扩大政府开支D.发展基础工业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