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民初,上海周边农村棉花种植和蚕桑业得到较快发展。据统计,1921年上海棉田约占全部可耕田的60%。嘉定县从“素不习蚕事”到“始渐讲求,城西一地市茧者年可得数百担”。当时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加速解体B.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
C.社会环境的长期稳定D.辛亥革命的深入影响
2023-05-24更新 | 418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世纪50年代以来,绅士开始广泛介入地方事务,“官绅”“绅董”“员绅”“绅商”等名词随之大量出现在地方官员报告政务的奏章之中。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新式企业发展的诉求B.中央集权制度的瓦解
C.地方社会结构的变化D.社会治理模式的更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宋代民间多有“销钱为器”的现象,将铜钱熔化铸成器皿谋利,“市井逐利者,销钱一缗可为数器,雠利三、四倍,率以为常。”还有许多人将铜钱作为实物资产来贮藏。这一现象(     
A.促进了冶铸技术的提高B.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刺激了纸币交子的产生D.冲击了政府的专卖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汉高祖称帝后,命叔孙通“定朝仪、次尊卑”;汉文帝时大力提倡孝道,实行“以孝治天下”的方针。汉武帝时又把“孝”作为选拔官吏的重要标准,还强调“先尊后亲,尊尊亲亲”。这些政策的推行(     
A.标志着儒学成为正统思想B.导致了豪强势力的发展
C.消除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D.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法国相继侵略我国台湾,1885年左宗棠奏请台湾建省,同年清政府宣布建立台湾省。这可以用于说明(     
A.清朝中央集权持续加强B.洋务新政激发了海权意识
C.政府民主化改革的态度D.中国面临国防安全新挑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949年天津解放后到50年代前期,党和人民政府深入搬运工人群体开展工作,实施了如逐步消灭剥削,改善生活;建立并依托工会,加强劳动保护和救济力度;开展系统的文化启蒙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措施。这些措施(     
A.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有利于增强党的政治凝聚力
C.调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热情D.顺应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023-01-12更新 | 2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通过各种纪年方式确定时间。这些用数字表现出来的时间,本没有什么意义,但历史学家在时间上编排历史事件,并将一系列历史事件串联在一起,就为时间段赋予某种意义,并以此分析、解释、评价同期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如151710月这个时间对历史评价没有意义,但当将其作为宗教改革起点时间时就很有价值。

——摘编自俞金尧《历史学:时间的科学》等


请选择中国近现代史上任意年份的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活动,并运用材料的核心观点进行解释。(要求:明确列出所选年份,以及对应的重要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活动;解释须充分体现材料核心观点;逻辑严密;表达流畅)
8 . 1935年以后,中共在日本的党组织恢复重建,组织进步留日学生成立学生团体。此举遭到国民党右派留日学生抵制反对,1937年初引发武斗。经中共中央北方局指示,在日的中国共产党党组织促成双方谈判,化敌为友。这反映了(     
A.留日学生接受共产主义B.革命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国内革命形势发生变化D.中共竭力维护国共合作
2023-01-12更新 | 296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如表反映的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税率的调整。该做法(     
税种屠宰税营业税印花税其他各税
税率增幅1倍约33倍10—20倍约1倍
A.服务于国民党独裁政治B.解决了国民政府财政危机
C.致使商业资本负担最重D.改变了国统区的经济结构
2023-01-12更新 | 275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幼年求学于当地崇一学堂,学习经学、英文、理化等课程,并以“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来激励自己。青年时期前往美国师从杜威,全面学习其实用主义教育理论。1917年学成回国,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大学任教。1927年正值“国民革命的势力高涨之秋”,陶行之指出“惟既有国民政治上的革命,同时还须有教育上的革命”,在南京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在系列实践的基础上,1930年陶行知发表《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论逐步形成。他认为“拿全部生活作为教育对象”“过什么样的生活,便受什么样的教育”。同时对杜威的“学校即社会”命题进行了批判,提出了“社会即学校”观点。在教学方法上则强调:“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法、学法、做法应当是合一的”。

——摘编自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出其对当前学校教育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