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9 道试题
1 . 19世纪60年代后,烟台的外贸经济迅速繁荣,一时成为“北方的贸易中心”。20世纪初,由烟台进出口货物多改为从威海出入,威海“一时商业骤盛,市面顿呈生气”;与此同时,青岛也迅速崛起,逐渐取代了烟台的贸易中心地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廷经济政策的调整B.列强侵华格局的演变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关税主权的部分恢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隋文帝即位以后,命魏澹“别成魏史”,魏澹所作魏史“以西魏为真,东魏为伪”,隋文帝“览而善之”。开皇十三年(593年),隋文帝下了一道诏书,“人间有撰集国史,臧品人物者,皆令禁绝”。由此可见,隋文帝(       
A.倡导历史认识的多样性B.主张传承优秀史学传统
C.注重历史学的政治功能D.强调历史记述的客观性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云南铁路经过军事管制,终于逐步回到人民手中。参照1950年4月政务院发布的《关于废除各地搬运事业中封建把持制度暂行处理办法》,在昆明铁路局的统一领导下,废除了封建把头制、包工制,按计划接收铁路院校毕业生和城镇复员军人,使之成为铁路局固定工。固定工按照工程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分类、分级,通过考工、考核等方式,评定工资等级,并对从事野外测量、钻探的职工给予生活补贴。1950年6月,《铁路奖惩暂行条例(草案)》颁布,对违反劳动纪律、违章作业等制定了严格处理方式,对创造发明和技术改进等给予表彰。同年7月,昆明铁路局严格按照中央规定,对职工的生育、养老、医疗等保险事项进行初步建档。

——摘编自李海燕《新中国建立初期云南铁路劳动工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铁路工资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铁路工资改革的影响。
2024-03-12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古希腊人热爱人本身,而不像中世纪欧洲那样更爱上帝,所以他们关注自身的身体锻炼和人的荣誉;为了提升人的荣誉,古希腊人还会在城邦内举办各种各样的公开性活动。这些做法(     
A.推动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B.保障了各个阶层的权利
C.有利于增强城邦内部的凝聚力D.培养了居民的参政意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最初,古罗马人订立契约,双方当事人必须同时亲自到场,使用固定的动作和说固定的套语,稍有差错便导致契约无法成立。后来,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被上升到了首位,一方当事人在提出订立契约的要求时,若另一方全部接受则契约成立。这一变化表明,罗马法(       
A.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B.强调程序性和逻辑性
C.凸显原始性和随意性D.追求平等性和专业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97年,出身仕宦之家的孙宝瑄在其日记中写道:“居今世而言,学问无所谓中学也,西学也,新学也,旧学也,今学也,古学也,皆偏于一者也。惟能贯古今,化新旧,浑然于中西,是之为通学……通则无不通矣。”这折射出当时(       
A.救亡思想新旧杂陈B.中体西用思想盛行
C.变革呼声日渐高涨D.革命形势风起云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忠”字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中,本义是“尽心尽力”;春秋战国时期,其意义明显朝着下对上的关系发展或转化,并成为一种政治规范。《战国策》一书中“忠”字共出现97次,如表所示:

篇名

东周策

西周策

秦策

齐策

楚策

赵策

魏策

韩策

燕策

中山策

次数

2

1

31

9

5

21

9

7

11

1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法家思想成为社会共识B.秦国社会转型较为彻底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百家思想出现融合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5世纪,西欧绘画中圣母的形象更加柔和,更加具有生气。作为“母性”“亲情”这些精神含义的形象载体,圣母也更多地置身于山川河流,而不是豪华的宫殿,圣母像和世俗生活中的普罗大众联系也更为紧密了。这反映出当时的西欧(     
A.人文主义影响广泛B.宗教改革深入发展
C.现实主义绘画兴起D.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青年时期,王征就对机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王征因为九次进京考试,所以有机会接触到西洋的一些机械成就,他对机械的兴趣便更加浓厚了。王征的发明有很多,如灌溉机械“虹吸”和“鹤饮”、计时器“轮壶”、耕作机“代耕”,以及“自转磨”“自行车”和先进的武器“连弩”“自飞炮器”等。1626年,王征在北京与龙华民、邓玉函、汤若望的交流中,曾向他们请教《职方外纪》上所载的西方奇器,并从他们那里看到了许多西方的关于力学、机械学方面的书籍。他还曾向金尼阁学习过拉丁文。由此,王征得知了欧洲的《诸器图说全帙》一书的概貌,遂即由邓玉函口授,王征执笔,并参考其他书籍,选择“关切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翻译成书三卷,名为《远西奇器图说录最》,连同王征自著的《新制诸器图说》一卷,于1627年在扬州刻印成书,刊行于世。

——摘编自姚远《我国明代引进西方力学的先驱者——王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征在科技领域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征取得上述科技成就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在西周文献中,周公这样的朝廷大臣被说成“勤劳于王家”,而作为王室家族总管的宰却被要求主管“王家内外”。百官的任命都要在王室宗庙前进行,他们往往由宰引导至周王处接受任职。这反映出当时(       
A.原始民主传统仍有影响B.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C.政权呈现家国同构特点D.传统统治秩序走向瓦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