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当时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中、在外交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序号新中国外交制度建设
新中国成立之初,基本参照前苏联外交部的模式、筹建外交部各地区司局和职能司局的组织机构,构建外交部组织机构的基本框架
1950年初,外交部决定把中国人民大学等作为职业外交官培训基地。周总理还在1955年制定了《培养外交干部十二年规划》,健全外交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
新中国成立之初、有步骤的完善外交岗位体系和外交工作程序,根据调来的干部的语种和特长,规则了一个各地区业务司的编制,并把各司的各级干部配备好、以使全体干部都能各得其所,各尽其职
早在1951年第一次使节会议上,周总来就提出了规章制度建设问题,强调“应当规定一套制度,大家必须遵守”。建国初期,外交部人事处就制定了有关人事工作方面的规定、办法、注意事项等40余种

——摘编自赵可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外交制度建设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过外交制度建设的特点及其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末新政时期军事制度改革的部分举措

时间举措
1901命令各省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各省创办武备学堂。
1903设立练兵处为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
1904决定把新军建成三十六镇,为常备军,归练兵处控制;派遣学生到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建立军事学堂的制度,为新军培养军官。
1906兵部与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统帅全部陆军。
1907将张之洞和袁世凯调中央,使他们不再直接统兵。
1910北洋六镇军队全部被置于陆军郜直接统驭之下;建立海军处。
1911设军谘府,摄政王以两位弟弟分别为海军大臣和军谘使。

——据【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下册)》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军事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军事制度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材料.   1918年春,美国塔萨斯州爆发流感,后由美国士兵传播到法国,交战双方的士兵也相互感染。民间集会和游行加速了疾病的传播,而海外居民往返于殖民地与欧洲,海上运输也成为疾病传染的通道。战争期间,物资优先供应军队,民众食品供应短缺造成营养不良,削弱了对疾病的抵抗力,大批医护被征召入伍,留中医疗人员严重不足。据估计,约2100万人死于这次流感,且近一半的死者是年轻人。在流感影响下,不少军事行动被迫推迟或取消,进行的军事行动则进展受阻。1918 年8月协约国大举反攻,德军节节败退,部分原因是50万德军战斗力被“糟糕的饮食”和“6月份的流感”削弱了。人们曾试图通过逃避来应对流感,后来则接受了“烟雾熏蒸”、“喷雾杀菌”等预防性医学措施,才得以幸免。

——摘编自曾金花、 张彦敏《1918-1919年大流感传播的原因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大流感迅速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流感造成的影响。
4 . 边疆治理是我国历史和现实的重大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东自幽州,西至灵州;分突利故所统之地,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之地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统其众。

——摘编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三》

材料二   现奉谕旨督办新疆军务,应预筹出关驻节。衰病余生,何能担荷重任?唯密谕“英、俄有暗约扰我西路之说,英由印度窥滇之腾越,俄窥喀什噶尔,使我首尾不能相顾”云云。现值俄使由湖北、陕西前来,到兰接见后,由凉、甘、安、肃赴哈密,由哈密归国。所遣两使名为游历,实则窥我虚实。此时西事……我断无推卸之理,不得不一力承当。

——摘编自欧金林《左宗棠收复新疆期间的家书》

材料三   在边境加强相互信任和相互裁军等军事领域的谈判在“上海五国”协商机制形成之时就基本结束了,由于这一机制是在对谈判成果认证之时而形成的,因此,边境地区安全算是该机制的前奏曲,接下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多边合作才是主角。上海合作组织已经向世人证明,只要国家秉持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的理念和态度与他国交往,形成一个公正的、和谐的新国际社会并不是一种奢望。

——摘编自李敏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


(1)写出材料一中所记述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制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左宗棠为何以“衰病余生”经略新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左宗棠主导下清政府维护新疆主权的方略。
(3)相比于“上海五国机制”,“上海合作组织”有着怎样的发展?结合该组织的发展进程,简要概括其对新时期边疆治理的启示。
2019-12-05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选考模拟(百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新中国建立后,董必武作为政务院副总理负责新中国的立法工作。他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法的学说,结合我国法制建设的具体实际,提出许多独创性的见解。他认为,法制和国家是紧相连属的,没有法制就不能成为一个现代国家。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后,必须迅速创立人民民主的法制,以巩固政权和保障经济建设。在国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主要的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时候,不能再经常搞群众运动,必须进一步健全法制。他针对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法制工作中的问题明确地指出,加强法制的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特别要抓紧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的制定工作。要加强法制宣传,培养人民的法律意识。党员干部带头遵守法制。凡自命特殊、置国法于不顾而犯了法的人,不管他地位多高,功劳多大,一律要追究法律责任。

——据《董必武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必武的主要法制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董必武对新中国法制建设的贡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徽州商人无论营业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数与资本,都居全国各商人集团的首位。其商业活动遍布全国,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徽商的商业成绩与他自身坚持的义利观念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徽商在坚持中国传统重义的大环境下,合理地注入利的成分因素。徽商的义利观促进了商业活动中诚信观念的形成,对商业活动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他毕竟产生于小农经济时代,根植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土壤中,商品经济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所以他本身就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在徽商经营商业获利之后,也都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信条,把获得的钱财,用于购置土地或者买官。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 近代早期(1500—1750年),海道大通打破了地区间闭塞和隔绝的状态,给商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英国抓住机遇,实施重商主义政策,迈入了“商业资本主义”的时代。商人建立贸易公司,探寻新的贸易路线,积极从事海外贸易等活动,使英国的各条商路大开,英国的贸易触角深入世界各地。随着商业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财富迅速增加,促进了商人资本的积累,商人将商业资本投向农业和工业。英国商人在城市政权中几乎是一统天下,控制伦敦政权的主要是伦敦12大同业公会的成员及各贸易公司的主要人物。商人在议会中的总人数在15%一17%之间。商人在议会中人数增加,就有优势维护自身的阶级利益,并通过种种措施促使议会通过有利于本阶级的议案。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徽商的价值观,并对其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变迁的视角指出,与明清时期中国相比,英国近代商人群体崛起的不同影响,并分析原因。
2017·江西·高考模拟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桑弘羊在汉武帝时直接掌管中央财政近三十年,《史记》称赞桑弘羊“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桑弘羊以前,许多经济行政权由中央与地方分掌,形成经济上的割据状态.他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推行均输政策,设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掌各郡国均输事务.将以前由各郡国经办的贡物运输集中到中央处理.统一全国粮食、盐铁等财政行政.到武帝后期,盐、铁、均输已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再加上铸币权的集中,中央掌握经济命脉.他肯定山林川泽为国家所有,故应该加以控制,不能自由开放,他认为山泽之利必在深山穷谷之中,如果自由开放,事实上归豪强所专有,如此,小则兼并百姓,大则危害国家.他认为农业不是致富的唯一本源,商业也是致富的本源.他认为没有商业,则财富之源流断绝,而财物的消费即会缺乏,他从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工说明商品流通的重要性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桑弘羊经济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桑弘羊经济改革的作用.

2017-07-2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四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